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17篇 |
免费 | 498篇 |
国内免费 | 1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8篇 |
儿科学 | 99篇 |
妇产科学 | 68篇 |
基础医学 | 259篇 |
口腔科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1167篇 |
内科学 | 1012篇 |
皮肤病学 | 59篇 |
神经病学 | 70篇 |
特种医学 | 21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211篇 |
综合类 | 2053篇 |
预防医学 | 652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910篇 |
51篇 | |
中国医学 | 344篇 |
肿瘤学 | 8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239篇 |
2022年 | 340篇 |
2021年 | 460篇 |
2020年 | 285篇 |
2019年 | 258篇 |
2018年 | 120篇 |
2017年 | 263篇 |
2016年 | 339篇 |
2015年 | 302篇 |
2014年 | 509篇 |
2013年 | 440篇 |
2012年 | 472篇 |
2011年 | 557篇 |
2010年 | 461篇 |
2009年 | 491篇 |
2008年 | 412篇 |
2007年 | 366篇 |
2006年 | 307篇 |
2005年 | 263篇 |
2004年 | 199篇 |
2003年 | 183篇 |
2002年 | 148篇 |
2001年 | 127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用专业技能指导表在患者间歇导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神经源膀胱行间歇导尿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自制间歇导尿用专业技能指导表,按表中内容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前1d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并调查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无菌间歇导尿、自我管理膀胱、膀胱再训练、并发症观察的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间歇导尿患者按照间歇导尿专业技能指导表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估CorVue系统报警对识别患者心功能变化和心力衰竭(心衰)事件的有效性及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5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植入带有经胸阻抗监测功能CRT-D的慢性心衰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心衰病因、NYHA心功能分级、血液生化指标、治疗药物等基线资料。术后1、3、6、12个月于起搏器门诊进行常规随访,发生装置报警或心功能恶化时于心衰门诊或急诊进行非预期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装置报警30 d内有无心衰事件发生定义有效报警与无效报警,计算CorVue系统报警对心衰事件的预测价值,观察报警后的NT-proBNP水平变化。 结果 研究共纳入51例心衰患者,平均年龄(63±8)岁,女性占35.29%。12个月随访期间共发生73次CorVue系统报警,23次心衰事件,CorVue系统报警对心衰事件预测的敏感性为35%,特异性为30%,阳性预测值为11%,阴性预测值为65%。71%的装置报警伴有NT-ProBNP水平升高,报警后NT-ProBNP水平较基线[1 623(1 160,1 902)]增加32%(P=0.001),其中有效报警组较基线[1 734(1 276,1 844)]增加109%(P=0.012),无效报警组较基线[1 623(1 049,1 902)]增加22%(P=0.029)。 结论 本研究发现CorVue系统报警的价值在于反映患者潜在的心功能变化,而不是单纯预警心衰发作。 相似文献
75.
7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9):73-76
目的探讨对晚期直肠癌实施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晚期直肠癌患者实施观察研究,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药组(n=50)和联合组(n=50),对单药组采取卡培他滨化疗联合同步放疗,联合组采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同步放疗,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机体状态、症状改善状况、生活质量、不良反应、1年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74.0%明显高于单药组42.0%(P0.05)。联合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便、便次减少、骶尾疼痛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患者消化道症状、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皮肤症状发生率与单药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1年内生存率74.0%显著高于单药组40.0%(P0.05)。结论对晚期直肠癌患者实施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卡培他滨单药同步放化疗,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7.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9,(4)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搜集136例不能接受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51例行同步放化疗,85例行序贯放化疗,评价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并对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同步组及序贯组完全缓解率(CR)、有效率(CR+PR)分别为21.57%、74.51%和7.06%、4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与序贯组发生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60.78%、76.47%和41.18%、4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肺炎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2.35%、50.98%、27.45%和68.24%、32.94%、11.7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总体生存率,且近期疗效显著。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经及时对症处理后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78.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24)
目的:观察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住院的23例达到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术前、术后进行肝功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血糖等监测,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白细胞、血小板有明显降低,换血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电解质钾、钠、钙无明显变化;血红蛋白稍有下降,血糖有升高,但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例患儿换血后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能快速地清除患儿血中游离胆红素、致敏红细胞等,使胆红素下降到安全水平,避免了游离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导致核黄疸,虽然换血术后一些生化指标出现变化,但不需特殊处理,患儿可自行调节恢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是抢救和预防新生儿核黄疸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改良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商丘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对所有患儿采用改良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及血常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改良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0.
《河南医学研究》2019,(22)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口腔溃疡和食管黏膜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接受同步放化疗后出现口腔、食管黏膜溃疡的晚期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复方氯己定溶液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溃疡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康复新液用于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后口腔及食管黏膜溃疡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助于加快溃疡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