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0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27篇 |
综合类 | 66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48篇 |
中国医学 | 10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福建叶下珠抗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福建叶下珠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NIH小鼠随机分为叶下珠高、低剂量组、联苯双酯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于造模之日起,叶下珠高、低剂量组分别以20 g/kg、10 g/kg叶下珠药液灌胃,联苯双酯组以0.15 g/kg联苯双酯药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连用12 d.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肝、脾脏器指数,并做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联苯双酯组、叶下珠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ALT、肝指数、脾指数值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P<0.01).炎症坏死程度:5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模型组与正常组、联苯双酯组、福建叶下珠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联苯双酯组与福建叶下珠大、小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福建叶下珠能显著降低血清转氨酶活力和肝脾脏器指数,对肝细胞坏死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具有较好的抗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4.
叶下珠生药的显微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叶下珠生物的性状,组织构造及粉末特征,为进一步开发研究和利用叶下珠提供了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不同产地叶下珠中没食子酸的含量进行测定,为药材的使用及药材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sil C1 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3:97),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1nm。结果:没食子酸的进样量在0.23371.635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1%(n=6),RSD为0.88%。不同产地叶下珠中没食子酸含量在1.63%1.635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1%(n=6),RSD为0.88%。不同产地叶下珠中没食子酸含量在1.63%2.34%。结论:不同产地叶下珠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差别较大,以陕西紫阳广城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CPUⅡ)对肝癌Huh7细胞增殖以及叶下珠复方Ⅱ号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信号通路转录的影响,探讨叶下珠复方Ⅱ号抗肝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分子干扰RNA技术(siRNA)转染肝癌Huh7细胞,构建抑制IGF-1R的肝癌Huh7细胞(anti-IGF-1R Huh7),选择稳定表达的抑制IGF-1R的肝癌Huh7细胞,将肝癌Huh7细胞以及抑制IGF-1R的肝癌Huh7细胞分别分为4组:空白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质量浓度组(3.0,1.5 g·L-1)以及5-氟尿嘧啶(5-FU)组(0.03 g·L-1),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各组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IGF-1R以及其下游相关指标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转染(SASI_Hs01_00126196及SASI_Hs01_00126196_AS)序列肝癌Huh7 IGF-1R mRNA及蛋白表达量最低,选择该细胞进行实验。MTT比色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叶下珠复方Ⅱ号能够抑制Huh7细胞以及抑制IGF-1R的肝癌Huh7细胞增殖,并且siRNA抑制IGF-1R基因表达后,叶下珠复方Ⅱ号还能继续抑制Huh 7细胞增殖,且IGF-1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Akt3)mRNA表达量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能够抑制Huh7细胞增殖,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IGF-1R及其下游mRNA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38.
安徽产叶下珠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安徽产叶下珠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临床研究曹慰祖刘家琴曹登云苏菲(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肥230022)徐师国(安徽医科大学核医学教研室合肥230032)叶下珠PhylanthusurinariaL.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是近年来发现有苗头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中草药。我国民间用叶下珠治疗黄疸肝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腹泻和小儿疳积等疾病[1],与苦味叶下珠P.amarus同为一属,但我国无苦味叶下珠。本文采用安徽产叶下珠治疗无症状HBV携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叶下珠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ZorbaxSB-C18(250mm×4.6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30:70),流速为1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槲皮素进样量在0.05~0.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2.23%,RSD=1.87%(n=6)。云南产的叶下珠中槲皮素的含量最高。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为正确选择叶下珠原料及其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