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1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叶下珠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宝华  李凌 《医药导报》2012,31(4):427-428
目的 观察叶下珠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8例,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 对照组住院治疗3~6周,住院期间给予综合护肝,降酶治疗,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在出院后继续给予同类药物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加服叶下珠胶囊4粒(每粒0.25 g),tid. 疗程均为6个月. 结果两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27.7%,对照组为2.9%(P<0.05),治疗组HBA-DNA阴转率41.9%,对照组为3.6%(P<0.05),两组HBsAg阴转率均为0. 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叶下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有很好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采用HPLC同时测定叶下珠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奈酚.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 μm),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5∶4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60nm,以外标法定量.结果 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奈酚分别在40.12~ 320.96、20.8 ~166.4、32.4 ~ 259.2 mg·L-1线性关系良好.3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99.7%、99.8%,RSD分别为0.50%、0.15%、0.28%.供试品溶液在8h内稳定.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灵敏,对进一步完善叶下珠药材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3.
叶下珠有效部位抗鸭乙肝炎病毒及体外抗HBV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观察了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对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影响。结果150、300、600mg/kg ig2周和1个月均可使血清DHBV-DNA滴度总体水平明显降低,停药后回升不明显。用药1个月还可使ALT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改变减轻。体外试验70、100μg/ml能抑制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BeAg、HBV-DNA。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昆明小鼠(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剂量组(6.04 g/kg)、中剂量组(3.02 g/kg)、低剂量组(0.604 g/kg)和联苯双酯组(150 mg/kg),给药7 d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按10 m L/kg腹腔注射0.12%CCl4大豆油溶液,16 h后取小鼠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取肝组织,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P0.01或P0.05),显著减轻肝组织病理改变,并提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或P0.05),降低肝组织MDA水平(P0.01)。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5.
叶下珠PhyllanthusurinariaL.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的干燥全草,具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叶下珠具有抗乙肝病毒、保肝等作用[1]。没食子酸为其有效成分之一,是可水解鞣质的单体,具有抗病毒作用,在多种中药材中存在。然而,已报道的没食子酸测定方法对杂质干扰耐受力不强,重现性较差。没食子酸相对分子质量小,结构中带有羟基和羧基,极性很大,通常只适合用正相键和柱分析,但是正相柱使用成本高,不及反相柱普及率高,如何建立适合反相色谱柱分析的方法尤显重要。在反相柱上测定没食子酸含量,关键是增大流动相中水…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叶下珠胶囊中诃里拉京。方法:采用 Alltech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溶液(7.5:92.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16 nm。以外标法测定了叶下珠胶囊中诃里拉京的含量。结果:诃里拉京在0.08~20.49μg(r=0.9999)的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诃里拉京的平均回收率(n=9)为98.8%,RSD 为0.8%。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叶下珠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7.
我院中医肝病专科自1998年至今,用自拟玄驹叶下珠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患者均为我院肝病专科收住的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诊断标准均按1995年北京第十次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标  相似文献   
108.
叶下珠中鞣质及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叶下珠中没食子酸及鞣质含量。方法用HPLC法以对照品外标法测定没食子酸、UV法测定鞣质。结果叶下珠药材样品中没食子酸含量为0.57%~0.67%,鞣质含量为3.81%~4.35%。结论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叶下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9.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引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关键原因。抗乙肝病毒是治疗上述疾病的重要手段 ,近年报道叶下珠具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的作用。从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总结了叶下珠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0.
超声波法碱水提取叶下珠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超声波法碱水提取叶下珠黄酮的工艺.方法 以pH、处理时间、料液比为主要考察因素,以浸取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Ca(OH)2的pH值为11,超声波提取时间为40 min,料液比为1:50.结论 与传统的乙醇提取法进行对比显示,用超声波提取法具有快速、高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