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628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98篇
预防医学   15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3篇
  4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3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姜黄素和乳香酸对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系KB中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环氧化物酶(cyclooxygenase,COX)-2和5-脂氧化物酶(lipoxygenase,LOX)的作用。方法:培养人口腔表皮样癌KB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和乳香酸及二者联合处理KB细胞24、48、72h,光镜下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时,细胞形态的变化及贴壁生长的情况,MTT方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V-FITC/PI染色法检测对KB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及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中COX-2、5-LOX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发现,姜黄素和乳香酸能一定程度上抑制KB细胞的贴壁生长。MTT结果显示,姜黄素和乳香酸均能抑制KB细胞增殖,呈现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姜黄素和乳香酸均能促进KB细胞凋亡,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作用。RT-PCR及Western-blotting结果提示,姜黄素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中限速酶COX-2和5-LOX的表达,乳香酸可以抑制5-LOX表达,且成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两者联合应用时对COX-2和5-LOX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5-LOX通路的抑制,联合应用较任何一种药物单独应用作用显著增强。结论:姜黄素能抑制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的增殖,促进凋亡,并能抑制炎症代谢通路中COX-2和5-LOX的表达,乳香酸能抑制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的增殖,促进凋亡,且能抑制5-LOX表达,提示天然植物药姜黄素和乳香酸可能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中COX-2、5-LOX的表达而发挥一定的口腔癌化学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2.
口腔癌易于发生颌骨侵犯,影响患者预后,而这一现象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发现,口腔癌细胞通过一系列信号分子的表达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功能,有多条信号通路参与其调控,其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骨保护素信号通路的调节备受关注。本文就口腔癌颌骨侵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基因表达异常与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技术检测了10例正常口腔粘膜、8例上皮单纯增生、20例上皮异常增生、32例鳞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况;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及鳞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0例正常口腔粘膜无甲基化。且RASSF1A基因mRNA呈100%表达;8例上皮单纯增生中,有1例甲基化,1例RASSF1A mRNA表达下降;20例上皮异常增生中,有3例甲基化,5例RASSF1A mRNA表达下降;32例鳞癌组织中,有13例甲基化,占40.63%,15例RASSF1A mRNA表达下降或无表达。占46.88%。结论 RASSF1A基因甲基化是口腔癌癌变的早期事件,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RASSSF1A基因转录抑制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ICU在大型口腔癌手术后监护治疗中的作用及必要性。方法:122例患者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均接受根治性手术。其中28例行气管切开术,其余94例患者保留气管插管,所有患者术后带气管套管转入ICU监护治疗。结果:122例患者术后无一例死亡,6例术后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4例出现心律失常并及时纠正;3例患者拔管后出现呼吸道梗阻,经抢救后呼吸平稳。结论:ICU能够对大型口腔癌患者进行及时、连续和系统的严密监护和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胎盘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口腔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口腔癌化疗患者76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行化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胎盘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口腔黏膜炎、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率7.89%、26.32%、13.16%,低于对照组26.32%、65.79%、39.47%(P<0.05)。结论胎盘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口腔癌可以有效降低化疗不良反应,且对疗效无明显影响,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12):951-956
目的:系统评价~(18)F-FDG PET/CT在口腔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Library、Webof Science查找有关~(18)F-FDG PET/CT在口腔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按统一制定的分类标准独立进行文献处理,采用Stata13.0软件、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研究,纳入口腔癌颈部转移患者849例,其中以病人为单位研究9篇,共299名患者;以淋巴结为单位研究5篇,病理确诊颈部淋巴结1 9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8)F-FDG PET/CT诊断口腔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SEN_(合并)=0.81(95%CI:0.73~0.87)、SPE_(合并)=0.90(95%CI:0.83~0.94)、+LR_(合并)=7.9(95%CI:4.9~12.7)、-LR_(合并)=0.21(95%CI:0.15~0.30)、 DOR=37(95%CI:20~67)、SROC=0.91(95%CI:0.89~0.94)。结论:~(18)F-FDG PET/CT对口腔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作为口腔癌患者重要的术前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口腔卫生状况与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经术后病理确诊的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患者162例,同期选取在该院体检的214位非吸烟非饮酒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口腔卫生考察指标包括刷牙频率、牙齿缺失数、口腔不良修复体、规律性看牙医、复发性口腔溃疡。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口腔卫生评分与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的关联。 结果 刷牙频率<2次/d、牙齿缺失≥5颗、有口腔不良修复体、无规律性看牙医、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是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的危险因素(均P<0.05),OR(95%CI)值分别为1.49(1.09~2.08)、1.80(1.16~2.84)、1.51(1.04~2.23)、1.74(1.16~2.57)、7.29(3.98~13.3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卫生评分与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发生存在关联,分值越大,危险程度就越高(χ2=24.179,P<0.001)。 结论 口腔卫生状况与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比较前臂皮瓣与胸锁乳突肌皮瓣在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某院口腔癌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88例,根据患者皮瓣修复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前臂皮瓣修复,观察组患者行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组织愈合时间和皮瓣坏死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华盛顿大...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术后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为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选择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方法将100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按照不同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50例采用鼻空肠管,对照组50例采用鼻胃管,比较两种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开始实施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体重、肌酐/身高系数、前蛋白值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1);术后体重、肌酐/身高系数、前白蛋白降低的幅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腔癌患者早期经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