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625篇
临床医学   178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88篇
预防医学   14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8篇
  3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3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71.
人类疱疹病毒6型的致瘤作用及其与口腔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婕  朱玲 《口腔医学》2006,26(4):307-309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近年来新分离出的对T淋巴细胞具有高度亲嗜性的DNA病毒,与人类的多种疾病有关,可影响机体的细胞免疫。HHV-6具有致癌潜能的证据主要来自将HHV-6完整基因组或基因片断转染NIH3T3细胞引发裸鼠肿瘤及人上皮角质细胞癌变;其次为HHV-6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存在,包括口腔癌。该文从HHV-6的致瘤作用及其与口腔癌的关系两方面对HHV-6转染细胞、引发癌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2.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ll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是一个25kDa的蛋白复合物,在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eIF-4E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被认为是一种原癌基因和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本文就eIF-4E与口腔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3.
自噬(autophagy)是一种细胞分解代谢过程,可以通过溶酶体降解系统维持细胞内稳态.自噬相关基因7(autophagy related gene 7,ATG7)、200 kDa 的家族相互作用蛋白(family interacting protein of 200 kDa,FIP200)与自噬关系密切,并具有调控自...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口腔癌患者游离皮瓣修复术后供区植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患者,其中30例采用改良VSD法进行供区植皮后处理,20例患者进行常规加压包扎法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VS...  相似文献   
75.
口腔癌易于发生颌骨侵犯,影响患者预后,而这一现象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发现,口腔癌细胞通过一系列信号分子的表达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功能,有多条信号通路参与其调控,其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骨保护素信号通路的调节备受关注.本文就口腔癌颌骨侵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后,金雀异黄酮干预治疗对人永生化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人舌癌细胞(Tca-8113)、人口腔鳞状细胞(HCS-4)的抑制率和凋亡情况,探讨金雀异黄酮联合X射线照射对口腔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取人HaCaT、Beas-2B、Tca-8113、HCS-4细胞进行常规体外培养,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未加金雀异黄酮且不进行X射线照射)、金雀异黄酮组、X射线组和金雀异黄酮+X射线组。其中,金雀异黄酮组将金雀异黄酮(浓度分别为1.25、2.50、5.00、10.00、20.00μmol/L)加入4种细胞中处理12 h;X射线组用X射线(剂量分别为1、3、7 Gry)对4种细胞照射24 h;金雀异黄酮+X射线组根据X射线剂量不同,得到4种细胞的金雀异黄酮最佳处理值,用流式细胞仪和噻唑蓝法测定4种细胞的凋亡水平和细胞抑制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4种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金雀异黄酮后,HaCaT和Tca-8113两种细胞抑制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与加入的金雀异黄酮浓度呈正相关,在20.00μmol/...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口腔癌术后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口腔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患者为26.67%(8/30)(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WHOQOL-100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0.00%(21/30)(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口腔癌术后患者护理的效果良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负性情绪评分,改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阶梯式吞咽障碍食品方案在口腔癌根治术后早期吞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口腔癌根治手术患者104例, 应用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 对照组术后行常规饮食指导, 观察组采用阶梯式吞咽障碍食品方案指导患者饮食, 比较两组干预后经口摄食功能评分(FOIS)、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VFSS)检查、吞咽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OIS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VF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式吞咽障碍食品方案能改善口腔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 降低患者术后吞咽障碍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9.
微针(MN)是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可突破口腔黏膜屏障递送药物经口腔颌面部静脉进入体循环而发挥药效。此外,将微针作用于口腔黏膜后可刺激机体立即启动创面愈合级联反应,激发多种生长因子释放,促进血管新生及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合成以实现组织再生。大量研究表明微针具备安全、无痛、微创、高效给药等应用特点。目前微针在药学领域和皮肤科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微针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0.
论著《先天性遗传性聋患者基于体素的脑形态学研究》利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方法探讨先天性遗传性聋(CHHL)患者脑功能改变的生理基础。发现CHHL患者除存在听觉相关脑区结构的异常外,还存在广泛的与听觉相关脑区以外的皮层结构改变,提示CHHL患者全脑结构发生顺应性改变并发生功能重塑。论著《内镜在颍下窝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了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的11例颍下窝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内镜下切除颛下窝良性肿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可作为该区域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供选方法论著《环气管部分切除术及其扩大术式治疗严重喉气管狭窄效果分析》认为环气管部分切除术是治疗严重声门下狭窄并累及上段气管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其扩大术式对累及声门的狭窄也有效,这两种术式为喉气管重建术失败的患者提供了挽救性的治疗方法。论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全切除术的探讨》分析了195例维持性透析肾病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资料,提出清扫式甲状旁腺全切除术治疗维持性透析肾病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安全可靠:论著《窄带成像内镜在口腔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探讨了窄带成像(NBI)内镜在口腔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认为NBI内镜能较白光内镜更准确地检出口腔癌病灶,倪晓光的NBI分型标准对口腔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论著《经口机器人手术治疗口咽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初步探讨》发现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入路切除口咽癌安全、有效、损伤小,论著《下咽癌预后改变及原因分析:单中心2003—2007年与2010—2014年两个五年间数据对比》探讨2003—2007年与2010—2014年2个五年间收治的下咽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改变趋势,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保留喉功能手术方式的应用使得早期下咽癌患者的喉功能保留率明显升高,且仍可收获满意的长期生存情况;综合治疗模式尤其是术前诱导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尤其是放化疗的使用使得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保喉率及生存预后情况得到显著提高:论著《下咽鳞状细胞癌TPF方案诱导化疗敏感性差异基因的初步分析》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对紫杉醇+顺钳+5-氟尿l ?(TPF)方案诱导化疗敏感性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初步分析,提出CD44.1L-6R可能是下咽鳞状细胞癌TPF诱导化疗敏感性相关的潜在功能性基因。论著《基于钙离子成像的多波长激光诱发体外小鼠螺旋神经节细胞信号转导的实验研究》探究在安全、可接受的不同波长激光信号作用下小鼠螺旋神经节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反应。发现小鼠螺旋神经节细胞在光信号作用下具有诱发信号转导反应的可能,而且该反应具有激光波长选择性。循证医学之窗《晚期下咽癌手术综合疗法与非手术综合疗法两种治疗策略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手术综合疗法(SRT)与非手术综合疗法(CRT)在治疗晚期下咽癌患者中的远期疗效及喉功能保存率,发现SRT远期疗效更好,CRT的喉功能保存效果更佳继续教育园地《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期》总结并对比了既往7个不同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分期.并着重提出以肿瘤根基部位置为导向的新的SNIP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