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35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69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342篇
预防医学   132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73篇
  1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RNA干扰(RNAi)是指生物体内由双链RNA介导同源序列mRNA的特异性降解,从而导致基因沉默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对RNAi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作用机制正在逐步被阐明;同时作为阻断基因表达的新手段,RNAi技术也日趋完善和成熟.以其高效性和特异性,RNAi为反向遗传学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仅就RNAi技术的有关研究进展及其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2.
云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云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 探讨其与慢性HBV感染者的性别和年龄、不同临床疾病谱、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云南地区慢性HBV感染者117例, 其中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2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5例(轻度21例、中度24例、重度10例)、慢性重型肝炎(CLF)18例、乙肝后肝硬化(LC)11例及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7例, 采用反向杂交技术(RDB)检测HBV基因型, 并对与其性别年龄、临床分型和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云南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 分别为41.0%(48/117)和54.7%(64/117) , 并以C型为最多(χ2 = 4.38, P = 0.036);D型1例(0.86%), B、C混合型2例(1.71%), A、C混合型2例(1.71%). B基因型在轻度慢乙肝组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中、重度慢乙肝组(χ2 = 8.27、11.98, P = 0.004、0.001)、ASC组(χ2 = 5.46, P = 0.02)、CLF组(χ2 = 4.13, P = 0.042)和LC/HCC组(χ2 = 11.3, P = 0.001). C基因型在LC/HCC组和重度慢乙肝组所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轻度慢乙肝组(χ2 = 11.3, P = 0.001;χ2 = 8.78, P = 0.003), 与其他各临床型组间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C基因型在HBV DNA( )组和HBeAg(-)组r所占的比例均分别显著高于HBV DNA(-)组(χ2 = 6.63, P = 0.01)和HBeAg( )组(χ2 = 7.12, P = 0.008). B基因型在HBV DNA低水平复制组中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高水平复制组(χ2 = 4.12, P = 0.042). C基因型在HBV DNA高水平复制组中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B基因型(χ2 = 3.89, P<0.05). C基因型在年龄≥30岁组中所占的比例(63.3%)高于年龄<30岁组(45.6%)(χ2 = 3.7, P = 0.05). HBV基因型在性别间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云南地区存在HBV的B、C、D、B C和A C基因型, 以B型和C型为主要基因型, 并以C型为最多. B基因型在轻度慢乙肝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临床型HBV感染者, 并且与HBV的低水平复制和低年龄有关. C基因型主要分布于重度慢乙肝和LC/HCC、HBV DNA高水平复制、年龄≥30岁的患者中. 提示C基因型与慢乙肝重度、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及HBV DNA高水平复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3.
探讨反向线性杂交技术(reverse line blot assay,RLB)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RFP)耐药性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采用RLB将包含rpoB基因核心区的扩增产物与标记特异性探针的膜进行杂交,共对121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RFP耐药性检测,并将结果与常规药敏实验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21株中有71株对RFP耐药,56株为多重耐药株;采用RLB共检测到65株RFP耐药株rpoB基因核心区存在突变,其灵敏度为91.5%(65/71);50株RFP敏感株中均未检测到突变,则特异性为100%(51/51);56株多耐药菌株中,92.9%(52/56)存在rpoB基因核心区突变.因此,用RLB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株具有快速,高效,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的优点,且可用于多耐药菌株的筛选,具有推广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人工神经网络是脑电研究中适用的新工具和技术。本文着重介绍了BP网络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神经网络在诱发电位和事件关联电位检测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5.
广东湛江地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经血液学方法检出的湛江地区β地贫杂合子36例,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β珠蛋白基因,再经反向点杂交确定基因突变类型。结果表明共有5种β地贫基因,其中CD41-42(-TCTT)21例,占583%;IVS2nt654(C→T)9例,占25%;β-28(A→G)3例,占83%;CD17(A→T)2例,占56%;CD71-72(+A)1例,占28%。本研究结果对在本地区开展地贫基因分析、婚姻指导和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HLA分子的多态性对于移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用的HLA基因分型方法中SSOP基因分型方法有较高分辨率,但操作过程复杂,仅适于大样本的HLA分型。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分辨率较低,但操作过程简单,适于临床要求。有必要建立一种简便、快速、价廉、高分辨率的基因分型方法。本研究取63份已知HLA-DRB型的脐血标本,经盐酸胍方法提取DNA用于反向斑点杂交(RDB)基因分型,同时采用SSOP和PCR-SSP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有样本用RDB方法基因分型均获得成功,可准确地分辨60个HLA-DRB等位基因,且结果与用SSOP和PCR-SSP方法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提示,RDB方法可准确地分辨HLA-DRB等位基因,分辨率高,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情况的HLA分型。  相似文献   
67.
反向PCR—SSOP技术行HLA—AB分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快速,准确的DNA分型技术并用于临床移植前HLA-AB配型,以弥补血清学分型技术的局限性。采用反向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反向PCR-SSOP)进行DNA分型,可检出HLA-A(*0101-8001)和B(*07021-8201)等等位基因。结果表明,发现利用反向PCR-SSOP技术对所有样本分型均获成功,无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出现;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质控细胞DNA分型结果与UCLA公布的测序结果一致。血清学与基因分型相比。血甭学结果HLA-A错检率6.4%和HLA-B错检率为7.4%。2例白血病病人分别有一个HLA抗原血清学方法不能检出。结论提示,反向PCR-SSOP技术用于HLA分型分辨率高,简单快速。结果直观、准确。分型结果较血清学方法更加精确,可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浙西南地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类型.方法对经过初筛的患者用反向点杂交法确定基因突变类型.结果在本地区共检出五种基因突变类型,分别为β珠蛋白基因IVS-2nt654(C→T)突变,占40%;CD41-42(-TCTT)突变,占36%;CD17(A→T)突变,占16%;TATA box nt-28(A→G)突变,占4%;CD27-28(+C)突变,占4%.结论本研究结果对本地区开展β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婚前指导、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结直肠转移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结直肠转移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部分病例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明确累及结直肠肠壁者53例,其中43.4%(23/53)仅累及浆膜/浆膜下,侵至黏膜层者占37.7%(20/53)。受累肠段以乙状结肠、直肠为主(24/53,45.3%),原发肿瘤来源以女性生殖系统最为多见(33/53,62.3%),其次为消化系统(15/53,28.3%)。组织学类型以卵巢浆液性癌为主(22/53,41.5%)。96.2%(51/53)的转移肿瘤中心位于浆膜/浆膜下或肌层,26.4%(14/53)可见广泛脉管内癌栓。累及黏膜层时,35%(7/20)的转移肿瘤局灶缺乏间质结缔组织反应,20%(4/20)可见“原位生长”及“反向分化成熟”现象。17例术前活检标本中,2例被误诊为腺瘤或慢性炎症。结论肿瘤自浆膜面侵向黏膜面的“自外而内”的生长方式,以及广泛的脉管内癌栓,均高度提示转移肿瘤。“原位生长”及“反向分化成熟”现象在肠镜活检标本中易被误诊,日常工作中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来源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和H7N9 HA和NA基因的H5N9亚型禽流感病毒.方法 全基因合成A/Beijing/01/2003(H5N1)禽流感病毒HA基因片段和A/Zhejiang/DTID-ZJU10/2013(H7N9)禽流感病毒NA基因片段,插入到pHW2000载体,与携带有A/Puerto Rico/8/34(H1N1)的6个内部基因的pHW2000重组质粒一起转染293T和MDCK混合细胞,拯救H5N9重组病毒.结果 核酸测序、HA和NA基因转录和表达检测、细胞病变分析确定利用该反向遗传学系统可以成功拯救H5N9病毒.重组H5N9病毒在MDCK细胞上复制增殖能力低于相同方法拯救H1N1病毒.结论 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成功构建一株H5N9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