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3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68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338篇
预防医学   132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71篇
  1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乙型脑炎病毒反向遗传学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乙型脑炎病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儿4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方法基础上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获得乙型脑炎病毒复制子,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及其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指数、患者意识评分等指标治疗前没有差异性,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指标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改善效果更好FEVl(87.2±10.5VS70.1±8.2)。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对乙型脑炎病毒在常规诊断和治疗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临床上效果较好,患者确诊率较高,能够为治疗乙型脑炎病毒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探讨反向添加疗法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病灶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Th1/Th2漂移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E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50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下EM病灶切除手术,术后,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反向添加疗法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LH、AMH和腰椎BMD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FN-γ水平及IFN-γ/IL-4均升高,IL-4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向添加疗法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应用于EM病灶切除术后,可有效纠正机体生殖激素表达,减少骨量丢失,促进患者卵巢功能恢复,纠正Th1/Th2漂移现象,预防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34.
标准的反向扫视(antisaccade)是开始让受试者眼睛注视屏幕中央的视觉刺激信号,经过一段固定的间期,中央的视觉刺激信号消失的同时,随机在屏幕的左侧(或右侧)出现,要求受试者的眼光扫视到相反的位置(镜像)。当眼光扫视到信号位置时(反射扫视,reflexive saccade),就是反向扫视错误[1]。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完成反向扫视时常常表现为反向扫视异常。  相似文献   
35.
黄翠燕 《海南医学》2014,(11):1663-1665
目的观察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保守性手术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反向添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经保守手术治疗的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GnRHa组和反加组各25例,GnRHa组保守手术治疗后3~5 d给予GnRHa(戈舍瑞林3.6mg)治疗6个月,反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克林蒙(含戊酸雌二醇+雌二醇环丙孕酮)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变化、复发率、生殖激素水平、绝经相关症状发生率,分析GnRHa反加疗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48例患者均完成6个月的治疗及12个的随访,GnRHa组2例中途退出。反加组中22例患者(88.0%)盆腔症状改善或消失,复发3例(12.0%),随访期间11例不孕患者妊娠,妊娠率为64.7%。GnRHa组20例(86.9%)患者盆腔症状改善,复发3例(13.0%),10例不孕患者妊娠(55.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复发率、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E2、FSH、LH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反加组E2、FSH与GnRHa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nRHa组治疗期间围绝经症状如潮热、阴道干涩、情绪波动、骨痛、关节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反加组(P〈0.05)。结论 GnRHa联合反加法治疗EMS临床效果与单用GnRHa治疗相似,但可改善患者治疗期间围绝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黄芪改善低血糖所致神经内分泌反向调节(counterregulatory responses,CRR)受损的可能机制。方法手术留置大鼠颈静脉和颈动脉导管,并随机分为黄芪组和对照组;术后第3天起分别给予1.5 ml黄芪提取液、0.9%NaCl溶液,连续7天。其中第7天起反复低血糖法造模连续3天,第11天进行高胰岛素低血糖钳夹实验,取血样检测中心血糖、肾上腺素(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isol)、胰高糖素(Glucagon);中枢糖敏感区域下丘脑室旁核(PV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fos的表达。结果黄芪干预后急性低血糖时血糖轻度降低,对基础血糖并没有影响。黄芪组Epinephrine、Cortisol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黄芪组PVN部位c-fo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能增加低血糖时部分反向调节激素的分泌,可能与激活下丘脑糖敏感神经细胞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联合反加疗法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低雌激素症状及骨质丢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卵巢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Gn RH-a治疗6个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Gn RH-a治疗1个月后联合反向添加疗法。观察比较两组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及FSH、CA125、E2水平。结果:(1)研究组潮热出汗症状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项围绝经期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FSH、CA125及E2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研究组血浆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Gn RH-a治疗,联合反向添加疗法治疗EM患者能有效减轻使用Gn RH-a引起的低雌激素症状,且未对整体疗效造成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能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治疗方案,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8.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子宫>12孕周,直径>9cm的子宫肌瘤的患者要求保留子宫,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008—2013年我院采用术前应用曲普瑞林预处理,子宫肌瘤缩小后,腹腔镜下对102例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同期直接进行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8例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与难度,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具有感染性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并揭示其在不同细胞中的复制特性。方法以A/Quail/Hong Kong/G1/97(H9N2)禽流感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用RT-PCR技术获得该病毒的8条完整基因片段,并分别将它们插入到p HW2000载体上,最终在293T细胞中包装产生重组H9N2病毒。并将重组的H9N2病毒感染不同细胞,观察病毒在不同细胞上的增殖状况来揭示该病毒在不同细胞上的复制特性。结果应用流感病毒8质粒反向遗传学技术,成功获得重组病毒,并揭示了该毒株在不同细胞(A549,MDCK,Vero)中的复制特性,发现A549人肺腺癌细胞更适宜H9N2病毒的正常复制。此外还分析总结了该毒株的与病毒毒力相关的重要位点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H9N2禽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为在分子水平研究H9N2病毒以及制备H9N2禽流感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反向添加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性激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39例行腹腔镜保守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9例,B组20例。A组患者在手术后第5天给予亮丙瑞林3.75 mg皮下注射,每次注射间隔4周,共注射3次;B组患者在应用亮丙瑞林的基础上,于月经周期第2天联合应用利维爱2.5 mg/d,共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症状、绝经症状及性激素水平、骨密度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盆腔疼痛、痛经和性交痛均得到显著改善,视觉疼痛评分(VAS)评分下降,且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A组4例患者复发(21.1%),B组5例复发(25.0%),复发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雌二醇(E2)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治疗3个月后有明显的绝经综合征,两组的潮热、情绪激动、性欲减退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组骨密度值无明显改变,而A组骨密度明显降低,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1年后,A组骨密度未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且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中、重度EMT患者术后采用GnRH-a联合反加疗法可维持体内雌激素在低水平窗口内,既不会增加术后复发的风险,还可降低绝经期综合征,维持骨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