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40例双颌前突患者头影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的颅面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用审美平面检出40例双颌前突患者(其中青少年组20例,成年组20例,每组男、女各半),对其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描图,通过计算机辅助多功能容貌测量系统软件定点、测量。结果青少年组与成年组相比,青少年组随年龄增长面下部有显著生长,且以前颅底后部及下颌后部生长明显,上颌基骨生长不显著;女性组与男性组相比,女性前颅底相对短,下颌角较大,上唇软组织突度较明显;与北京、华西正常[牙合]相比,双颌前突患者均显示下颌骨位置相对后缩,切牙过度唇倾。结论对需要通过矫形力来抑制颌骨过度发育而达到矫治双颌前突目的的患者,应从青春期前进行;矫治女性双颌前突患者更应内收上前牙,以改善上唇过突导致的不美观;用审美平面检出的双颌前突患者不仅仅表现为上下颌骨和(或)牙的前突,还可表现为下颌相对后缩。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微种植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长距离内收上前牙、关闭间隙过程中控制“过山车”效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双颌前突成人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5.1±2)岁。所有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且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所有病例均采用G6设计,其中实验组(8例)在治疗初始即采用微种植钉进行牙的三维控制,对照组(8例)采用常规G6方案,出现明显的“过山车”效应时植入微种植钉辅助解决。采用 Graphpad Prism 6.0 软件包对治疗前、后数据及组间数据进行配对 t 检验。结果: 所有拔牙间隙均顺利关闭,面型获得明显改善。治疗中,实验组前牙转矩控制良好,未出现“过山车”效应;对照组6例在治疗中前牙明显舌倾(P<0.05),后牙开,前牙区微种植钉施加压低力后,咬合关系改善。结论: 微种植钉能有效预防、消除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长距离关闭间隙过程中发生的“过山车”效应。  相似文献   
33.
正颌手术联合正畸矫治骨性双颌前突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以外科手术联合正畸治疗的方法矫治骨性双颌前突畸形 ,并观察其远期疗效。方法  1996年以来共治疗骨性双颌前突畸形 4 6例 ,其中 31例进行了术前正畸治疗。 4 6例患者术前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及模型外科分析 ,结合患者的意见及畸形具体情况采用 4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中所有截骨线均采用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术后定期复查 ,4 6例中 39例进行了术后正畸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34例 ,平均 2 7.7个月 ,骨段均愈合良好 ,无明显复发。上颌前牙骨段平均后退 (6 .3± 0 .9)mm ,下颌前牙骨段平均后退 (5 .2± 1.2 )mm ,面部外形及咬合关系满意。结论 正颌手术联合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矫治骨性双颌前突畸形 ,可取得咬合关系及面部外形双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比较严重双颌前突分别采用正畸拔牙矫治和外科根尖下截骨手术矫治的效果,并探讨两种矫治方法的适应证.方法 选择严重双颌前突病例20例,其中15例经正畸拔牙矫治(正畸组),5例行根尖下截骨术矫治(手术组),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两组SNA、SNB角治疗前后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正畸组SNA角减少(0.59±0.88)°,SNB角减少(0.45±1.19)°;手术组SNA角减少(3.63±1.22)°,SNB角减少(2.58±1.24)°.反映侧貌突度改善的切牙内收指标U1-Y、L1-Y和上下唇突点内收指标TUL-Y、TLL-Y治疗前后差值均未超过7 mm.治疗前后两组下颌平面角MP-SN的改变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改善双颌前突患者侧貌问题上,与正畸拔牙矫治相比,根尖下截骨术内收切牙的幅度并无太大优势.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软组织变化,为临床诊断、设计及预测矫治后的软组织侧貌提供依据.方法 对26例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9项软组织指标进行对比,通过配对t检验来分析治疗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结果 矫治后大部分软组织测量指标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鼻唇角(Cm-Sn-Ls)变大5.1°,面凸角(N'-Sn-Pg')变小3.3°,上唇角(LsSn-SN)变小3.9°,下唇角(LiSi-SN)变大3.5°,上唇厚度(U1-Ls)变大1.8 mm,下唇厚度(Li-L1)变大1.7 mm,上唇至E线的距离(Ls-E)平均减小3.6 mm,下唇突点至E线的距离( Li-E)平均减小4.7 mm,与矫治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颏部厚度( Pos-Po)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拔牙矫治后患者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36.
决定成年女性双颌前突治疗成功的变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前头影侧位片,探讨决定其治疗成功的骨性和牙性变量。方法:采用Win-ceph7.0软件对21例成年女性双颌前突患者进行头影测量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治疗前各指标的统计学差异,逐步判别分析法寻找对治疗结果具有明显预测作用的变量。结果:具有明显差别的变量有APDI,PNS-ANS,腭平面角等。对治疗结果具有预测功能的变量为:APDI,U1-APOG,POG-NB。结论:Ⅰ类骨面型的趋势,发育良好的颏部和小的上中切牙突距,对双颌前突的成功治疗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分析分牙间隙的来源。方法选择近期双颌前突矫治病例20例,拔牙2周后,上颌左侧分牙,右侧及下颌暂不处理。分牙前后分别取模,测量各例L35,L36,L37,L56,L57,L67,R35,R36,R37,R56,R57,5-5,6-6,7-7。所得数据用做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L35,L36明显减小。结论分牙间隙主要由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影响双颌前突青少年患者正畸治疗后唇部内收的因素.方法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37例双颌前突青少年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治疗前软组织、硬组织、牙体组织项目及治疗后软硬组织变化项目共27项,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后退法)筛选影响唇部变化的敏感因素.结果 治疗后上中切牙颈缘点矢状向变化,治疗前年龄,上唇缘点至E线距离和颏部厚度影响上唇缘点矢状向内收变化,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875;治疗后下中切牙切缘矢状向变化,治疗前下唇缘点至E线距离,下唇紧张度,颏唇角和颏部厚度影响下唇缘点矢状向变化,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887.结论 治疗前生长潜力、骨性、牙性、软组织特点,及治疗后牙性变化影响双颌前突患者唇部内收变化.  相似文献   
39.
双颌前突患者正颌手术及拔牙矫治的软组织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东  白宇明  段银钟  郭军  陈巧玲 《医学争鸣》2004,25(18):1704-1706
目的: 通过对双颌前突患者正畸及正颌治疗的软组织测量比较,确定两种治疗方法对双颌前突患者软组织改变的贡献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27例双颌前突患者按其治疗方法分为正畸和正颌组,并进行11项软组织的头颅侧位定点片的测量,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 结果: 正畸组患者除了面型角、颏突角和全面突角外,其他各项反映面下三分之一的测量指标均有改变,其中上唇及下唇至E线的距离有明显改善(Ls-PnPg平均减小3.0 mm, Li-PnPg平均减小3.7 mm, P<0.05), 正颌组除去Go-Gn-Sn,其他指标均有明显改变(P<0.05). 结论: 正畸和正颌方法均能改善双颌前突患者面下三分之一的颏唇软组织面形,但正颌方法对颏部的改善要强于单纯正畸方法.  相似文献   
4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77-4278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双颌前突患者。对全体患者行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并对患者在治疗前后拍摄X片,统计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上、下中切牙唇倾角及对应的上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情况、并发症。结果在整体内收前牙方面,由于牵引力最大,且全部作用在种植体上,所以支抗牙前移的机率小,由于获得了强大的支抗力量,前牙整体内收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矫治时间,比单纯的支抗牙在内收方面优势明显。经治疗及统计分析得出,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上、下中切牙唇倾角等改善显著,对30例患者的随访统计得出,均未发生矫治器脱落、松动、肿胀及感染等并发症。经我院研究发现,在双颌前突患者的治疗中,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具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后续并发症少,支抗力强大。经治疗及统计分析得出,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上、下中切牙唇倾角等改善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应当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