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通过研究不依赖于患者配合的腭杠腭托口内支抗系统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支抗作用.方法:选取12~26岁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34例,均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应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支抗设计采用腭杠腭托联合支抗系统(横腭杆 Nance弓);分析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以及牙颌研究模型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磨牙平均前移(1.50±0.85)mm,但未达到拔牙间隙的1/3;上下切牙平均内收量分别为(4.73±2.64)mm和(5.52±4.62)mm;双颌前突软组织侧貌有较大改善(Ls-E,Li-E,Cm-Sn-Ls,Pg′B′-FH,A′Ls-FH,Z角的改变,P<0.01);磨牙伸长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颌平面角、面高比以及后牙弓宽度改变没有显著性(P≥0.05);上下牙槽骨的变化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腭杠腭托联合支抗系统对于矢状向、垂直向、水平向支抗控制较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非依赖性口内强支抗系统;对于矫治双颌前突拔牙病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强支抗.  相似文献   
12.
13.
黄俊强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5):545-546,552
目的通过评估安氏Ⅱ错(牙合)及双颌前突拔牙矫治病例硬组织垂直向的变化,探讨Ⅱ类错(牙合)及双颌前突的治疗机制,探讨Tweed-Merriffield矫治技术特点及其在具体病例中的具体表现.方法Ⅱ类错(牙合)及双颌前突患者15例.男2例,女13例;年龄12~24岁,平均17.4岁.拔牙4/4|4/4或84/84|48/48,采用Tweed-Merrifield技术矫治,并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颌骨垂直生长型未改变,SN-MP、FH-MP、PP-MP角有轻微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下颌磨牙高度得到控制,表现为FH-OP角SN-OP角略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矫治结果没有出现不利于Ⅱ类错(牙合)及双颌前突错颌侧貌的垂直生长;ANB角减少,并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有效的垂直控制,有利于矢状方向的改善.结论Tweed-Merrifield技术通过定向力系统的施行,促使下颌平面、颌平面向逆时针旋转,有利于突侧貌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正畸正颌技术联合矫治成人严重双颌前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临床正畸、正颌外科技术联合矫治成人骨性双颌前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成人骨性双颌前突患者16例,制定正畸、正颌共同矫治方案,先进行术前正畸矫治,然后行正颌外科手术,手术采用上下颌去除第一前磨牙牙骨块,尖牙区根尖下截骨后整体后退。颌间牵引固定2个月,术后进行必要的正畸治疗,调整牙齿尖窝关系。结果:手术后面形凸度明显改善,SNA、SNB角明显减小,术后患者软组织唇突点均位于美容线附近。所有的患者均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正畸、正颌技术联合矫治成人骨性双颌前突,是一种疗效显著、患者满意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双颌前突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颏畸形。这些患者的求诊目的有二个:①恢复he关系。②改观外形。其中外观容貌的恢复是他们的首要目的。  相似文献   
17.
根尖下截骨术12例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根尖下截骨术在成人双颌前突正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并对其临床疗效做出评价。方法:在12例中重度成人双颌前突的患者中应用根尖下截骨术正畸正颌联合矫治其错牙合畸形,对其手术前后14项决定面部侧貌美学特征的软硬组织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术后面形均获得了较好的改变,SNA角由86.556°±1.184°减小到81.611°±0.698°,SNB角由83.389°±1.487°减小到79.889°±1.449°。结论:根尖下截骨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用于正畸正颌矫治成人双颌前突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面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疗效以及对于牙根和牙槽骨的影响?方法:双颌前突的32例牙周病患者和34例牙周正常者入组,拔牙矫治以内收前牙,头影测量观测SNA?SNB?1-SN?IMPA?1-1?Is-FH?Is-VFH?RL?AL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相比较,SNA?SNB?Is-FH?RL?AL等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值无统计学差异,1-SN?IMPA?1-1?Is-VFH等治疗前后变化值有显著差异?结论:正畸治疗时牙周病患者的牙齿移动方式有所改变,正畸治疗过程中不会导致牙根和牙槽骨的明显吸收?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面部软组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为临床预测矫治后的软组织侧貌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对15例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10项软组织指标进行对比,通过配对t检验来分析治疗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 结果 5项角度测量指标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软组织面角减小2.6°,鼻唇角增大6.0°, 面凸角减小3.1°, 上唇角减小3.4°,下唇角增大3.1°;5项组织厚度指标中3项矫治后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鼻底厚度减小1.4 mm, 上唇厚度增大1.6 mm, 下唇厚度增大1.5 mm,鼻根厚度和颏唇沟厚度矫治前后无改变. 结论 软组织不同部位的改变有所不同,拔牙矫治后患者软组织侧貌有明显改变,容貌外观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0.
双颌前突畸形正畸治疗后颅面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双领前突患者硬组织矢状及垂直向的影响。方法对24例广东籍双领前突患者在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后,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并对矫治前后硬组织侧貌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①上下领骨间关系无明显变化,上下前牙突度和倾斜度明显减小。②前后面高明显增加,但前后面高间的比值及反映下领平面倾斜度的MP-FH无明显变化。③上下磨牙高度随前后面高的增加而明显增加。④上前牙高度明显增加,下前牙高度明显减小。结论双领前突畸形正畸治疗中垂直向及矢状向支抗可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