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2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35篇 |
临床医学 | 71篇 |
内科学 | 51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239篇 |
预防医学 | 122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60篇 |
中国医学 | 2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86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正> 为了了解我省寄生虫病的分布范围、流行程度、危害情况,从1987年起我站开始了对寄生虫病的调查,现将我省寄生虫病的分布概况简述如下: 一般发病情况一、人体原虫病: 1.黑热病:解放前和解放初,黑热病在我省流行较为广泛,五十年代初约有67个市县发病,传染源主要是病犬。患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经过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了解新发黑热病的传染源,传途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方法,药物治疗及预防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黑热病的防治经验。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根据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市县两级医院临床病历统计分析整理。结果 患者以不规则发热为主、全血细胞减少、白球比倒置为主要临床表现,骨髓和脾脏穿刺检出利什曼原虫,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抗体阳性,PCR扩增和测序显示为婴儿利什曼原虫。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传播黑热病的媒介中华白蛉。本村犬监测黑热病抗体虽为阴性,但邻村犬只黑热病血清学阳性率为10%。葡萄糖酸锑钠治疗黑热病人后痊愈,疗程短效果好。结论 疫区要定期监测白蛉和犬只感染情况,及时提供科学防治数据。医务人员应提高对黑热病的再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74.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及其在医学原虫学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分析技术以其高效、快速、简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和局限性 ,并重点综述了其在医学原虫分类鉴定、世系发育、地理分布、虫株毒力及抗药性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5.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叮咬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利什曼病中的一种,利什曼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和皮肤黏膜利什曼病3 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1-2].国家加大了防控力度,基本控制了该病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目前主要集中在我国... 相似文献
76.
82例发热待查患者布鲁氏菌病和黑热病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清发热的致病原因,以便采取治疗措施.方法 2004年和2005年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附属医院就诊的发热待查患者和综合性医院经多项检查,由于查不清原因而介绍来的发热患者共计82例,均做布鲁氏菌病皮试、血清学检测和黑热病抗体检测,黑热病抗体阳性者再做骨穿和涂片,查利杜体.结果查出27例布鲁氏菌病患者和11例黑热病患者,经对症治疗,临床治愈.结论对发热待查的患者,应对症考虑相关检查,并做黑热病与结核病、伤寒、疟疾、布鲁氏菌病、白血症、恶性组织细胞病、何杰金病、慢性血吸虫病及其它病因所致肝硬化、亚急性细菌性心骨膜炎等疾患的鉴别诊断,以便及时发现病人、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77.
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SSUrDNA多变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国荒漠、山丘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SSUrDNA多变区序列差异。方法n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SSUrDNA基因的特异片段克隆于pGEM^R-T Easy Vector上,采用通用引物M13进行PCR扩增,全自动测序仪测序。结果:序列分析显示本文报道的荒漠、山丘疫区的2株利什曼原虫(L.d.XJ771,L.D.SC6)的SSUrDNA序列大小均为392bp;序列差异发生在两个独特序列区(UQ-Ⅰ和UQ-Ⅱ),无移码突变;与GeneBank中的利什曼原虫比较分析,同源性在98%以上。 结我国荒漠、山丘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之间SSUrDNA多变区的碱基序列有差异;荒漠疫区分离株L.d.XJ771与国际标准株L.d.DD8的SSUrDNA多变区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78.
人芽囊原虫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状况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筛选培养人芽囊原虫的最适培养基。方法将同一株人芽囊原虫阳性粪便标本以2×105细胞/管接种至RPMI1640、199和LES培养基中,加入20%小牛血清及青、链霉素,pH值为7.5,放置厌氧罐中于37℃恒温培养,每24h计数,每6d转种1次。观察人芽囊原虫在3种培养基中的存活时间、虫体密度和虫体形态。结果人芽囊原虫在RPMI1640培养基中存活时间最长、虫体密度最高,虫体以空泡型多见;在LES培养基中存活时间最短、虫体密度最低,但虫体形态清晰、规则;在199培养基中存活时间和虫体密度均介于前两者之间。结论RPMI1640培养基适宜人芽囊原虫的生长繁殖,为人芽囊原虫体外培养的首选培养基;LES培养基中虫体形态清晰、规则,可用于人芽囊原虫的形态学研究;199培养基也可用于人芽囊原虫的体外培养,但不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79.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及纯化弓形虫GRA6抗原,为制作弓形虫感染基因工程诊断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将重组pGEX-GRA6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Codon Plus(DE3)-RP菌株,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表达.超声破壁后,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的表达形式,并对表达产物以硫酸铵沉淀、Sephedax G50脱盐和GST亲和层析柱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纯化的重组抗原的免疫反应性.结果GRA6以融合蛋白(GST-GRA6)的形式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对表达产物可溶性分析表明,表达蛋白在上清液中和包涵体中均有表达.在上清液中表达的可溶性蛋白经纯化后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纯化蛋白能被弓形虫感染的人血清所识别.结论GRA6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重组抗原经纯化后能特异性地被弓形虫感染者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amastin)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方法 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片段导入质粒载体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结果 扩增出大小约550bp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经鉴定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