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69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试图用致中胚层来源细胞分裂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使正常成熟骨骼肌肌卫星细胞从静止状态变成增殖活动。方法:用21只大白鼠腓肠肌为实验材料,随机分3组,每组各7只,A组肌肉内注入bFGF;B组肌肉内注入生理盐水;C组肌肉内不注任何物质。连注14d后,取各组腓肠肌制成HE染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crate cell nucleus antigen,PCNA)染色切片,最后光镜下观察和对观察相关资料做统计学处理。肌卫星细胞核,HE染色为蓝色,PCNA染色阳性为棕黄色。结果:细胞核数量,A组较B、C两组多;B组较C组多;C组肌肉内几乎未见有PCNA阳性细胞核存在。结论:bFGF可使骨骼肌的肌卫星细胞,由静止变成增殖状态,为解决成体干细胞快速增殖这一难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2.
家蚕卵的卫星搭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3.
64.
返回式卫星搭载肿瘤细胞和生物工程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空间环境对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生存装置将肿瘤细胞及生物工程细胞于我国第 18颗返回式卫星返回舱内进行无源搭载。对返回细胞进行单克隆化 ,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空间飞行后 ,肿瘤细胞与生物工程细胞存活率相比明显不同 ,均出现多种细胞形态 ;单克隆株与地面对照相比 ,倍增时间及增殖速度出现快慢不一的变化 ;细胞周期分布改变 ,G1期细胞增多 (P <0 0 5 ) ,S期细胞减少 (P <0 0 5 )。结论空间环境可导致细胞产生多种变异 ,但并非均为可遗传性变异 ,是否能够筛选出所需要的细胞株 ,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热量限制对老龄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减退的延缓作用。 方法选取12~13月龄的C57BL雄性小鼠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均单笼饲养。实验开始前,2组小鼠均适应性饲养2周,计算平均进食量作为对照组投食量,约75.09kJ/d;实验组采用热量限制法投食,投食量为对照组的60%,约45.05kJ/d。逐日投放饲料,每周称量体重一次,至实验第15周结束。分别比较2组小鼠实验前和实验第15周(实验后)的体重变化。实验第15周后分别取后肢骨骼肌制备单核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小鼠肌卫星细胞,并进行细胞周期测定;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A、cyclin D1、cyclin E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体重分别为(30.7±0.4)g和(30.8±0.3)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小鼠的体重降至(19.5±0.4)g,较组内实验前明显降低(P<0.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的体重[(31.9±0.5)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G0/G1期(89.78±0.37)%;S期(4.29±1.57)%]相比,实验组骨骼肌卫星细胞的G0/G1期比例[(62.18±0.42)%]明显下降(P<0.001),S期比例[(28.75±0.30)%]显著升高(P<0.001);而且cyclin A(P<0.001)、cyclin E(P<0.01)表达增强,cyclin D1表达降低(P<0.01)。 结论热量限制可以延缓老龄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的减退。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n=15)及对照组(n=15),所有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体外培养2周的大鼠自体卫星细胞以注射的方式移植到梗死区周围,4周后病理观察移植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及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的改变,并测定血清VEGF浓度及血流变参数的改变。结果:卫星细胞在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纤维,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的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523.42&;#177;82.14)和(430、73&;#177;65.04)/mm^2,t=2.98,P&;lt;0.01]、血清VEGF质量浓度明显增高[(320.05&;#177;39.29)和(271.14&;#177;37.52)μg/L,t=2.37,P&;lt;0.05],而某些血液流变参数明显改善[低切全血黏度:(11.09&;#177;1.52)和(13.02&;#177;1.56)mPa&;#183;s,t=2.22,P&;lt;0.05;红细胞聚集指数:7.59&;#177;0.81和8.56&;#177;0.59,t=3.25,P&;lt;0.01;卡松黏度:(1.64&;#177;0.41)和(2.26&;#177;0.41)mPa&;#183;s,t=3.66,P&;lt;0.0l;卡松屈服应力:(11.23&;#177;1.54)和(12.69&;#177;1.59)Pa,t=2.23,P&;lt;0.05]。结论:卫星细胞在心肌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样细胞,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提高血清VEGF浓度,由此改善血流变参数及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  相似文献   
67.
<正>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承办的"第二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中医脾胃消化病年会"于2014年8月1—3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此次会议共收到全国各省市学术论文392篇,在大会进行专题报告及学术交流的论文54篇,参会  相似文献   
68.
复杂近地表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一直困扰着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单一静校正方法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原因不是野外数据密度不够,就是方法假设条件不满足。在这种复杂近地表模型下,精确求解风化层速度、厚度和高速层速度属于严重非线性问题,通过非线性问题线性化、模型参数替代方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是本研究的出发点。野外调查和地震数据含有丰富长波长信息,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应该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提出在表层调查和初至折射波速度共同约束下,建立初始速度场,利用层析静校正进行近地表速度场反演获得近地表模型,再运用初至波旅行时拟合迭代技术,在地震数据共炮点、共检波点和共偏移距道集综合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中国西部塔西南黄土塬地区野外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模型下能够很好地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随着小卫星数量与传感器类型的快速增加,急需研究和发展快速可靠的小卫星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针对分类方法各具局限性、具体应用中最优分类器选取困难等问题,本文基于多分类器集成学习的思路,引入随机森林( Random Forests)方法用于小卫星遥感影像分类.采用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北京1号小卫星(BJ-1)两种国产小卫星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试验,并与传统分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比最大似然分类器( MLC)、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M)等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更高的分类精度和更快的运算速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具有家族背景大肠癌微小卫星 DNA 不稳定性(MIN)、MMR 基因(hMLH1、hMSH2)表达及细胞增殖活性特征。方法:应用银染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相多态性(PCR-SSCP)分析技术、免疫组化 SP 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对46例大肠癌进行研究。结果:与无家族史的原发性大肠癌相比,具有家族背景大肠癌 MIN 的表达增高(P<0.05);癌家族史、MIN 与大肠癌发病年龄轻、右半大肠癌、大肠外癌及低分化癌的发生率高均有明显关系(P<0.01,P<0.05);癌组织 hMLH1 表达阴性率及其切缘“正常”腺体 hMLH1 和 hMSH2 表达阴性率明显增高(P<0.05);而其 PCNA 标记指数、DNA 异倍体率则显著减低(P<0.01,P<0.05).hMLH1和 hMSH2表达阴性与 MIN 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MIN 在具有家族背景大肠癌中起着明显的作用。具有家族背景及 MIN阳性大肠癌肿瘤细胞及切缘“正常”腺体 hMLH1和 hMSH2突变率的增高,其增殖指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