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879篇
  免费   14123篇
  国内免费   8519篇
耳鼻咽喉   3291篇
儿科学   4119篇
妇产科学   2998篇
基础医学   4601篇
口腔科学   940篇
临床医学   56395篇
内科学   28391篇
皮肤病学   3573篇
神经病学   3272篇
特种医学   165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21084篇
综合类   59833篇
预防医学   18784篇
眼科学   3184篇
药学   58893篇
  380篇
中国医学   18063篇
肿瘤学   9194篇
  2024年   1981篇
  2023年   7837篇
  2022年   5872篇
  2021年   6703篇
  2020年   5955篇
  2019年   4115篇
  2018年   3382篇
  2017年   7102篇
  2016年   8688篇
  2015年   11156篇
  2014年   17174篇
  2013年   19780篇
  2012年   29083篇
  2011年   31837篇
  2010年   29323篇
  2009年   21934篇
  2008年   23539篇
  2007年   18618篇
  2006年   13436篇
  2005年   8552篇
  2004年   9284篇
  2003年   7301篇
  2002年   5778篇
  2001年   5041篇
  2000年   3096篇
  1999年   2452篇
  1998年   975篇
  1997年   675篇
  1996年   514篇
  1995年   409篇
  1994年   400篇
  1993年   310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259篇
  1990年   278篇
  1989年   220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iNOS的表达与鼻咽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非生物素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并根据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结果鼻咽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27.7±8.88 vs 9±3.1,P<0.05)。MVD与年龄、性别无关,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的MVD显著高于Ⅰ、Ⅱ期组(30.7±4.7 vs 22.2±7.5,P<0.05)。淋巴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29.6±4.8 vs 20.5±4.8,P<0.05)。iNOS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25%,iNOS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临床分期Ⅲ、Ⅳ期组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70.97%,显著高于Ⅰ、Ⅱ期组29.41%(P<0.05)。淋巴转移组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65.79%,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20.00%(P<0.05)。iNOS阳性表达组的MVD显著高于iNOS阴性表达组(30.0±5.4 vs 24.0±6.0,P<0.05)。结论血管生成及iNOS的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iNOS表达促进了鼻咽癌血管生成及颈淋巴结的转移。测定MVD及iNOS的表达有助于判断鼻咽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2.
<正>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是指因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性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出血造成的内膜和中膜分离,导致假腔形成,对真腔造成压迫,影响或阻断冠状动脉血流的较为少见的冠状动脉疾病[1-2]。SCAD在年轻女性及缺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患因素的患者中更为常见,是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西芦库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 Embase、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西芦库单抗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1月。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合计3 103例RA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芦库单抗组RA病情缓解20%、 50%、 70%的受试者人数(ACR20、 ACR50、 ACR70)均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西芦库单抗100 mg q2w组ACR指标显著优于西芦库单抗50 mg q4w组(RR=1.10, 95%CI:1.03~1.17, P=0.005)。安全性方面,西芦库单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因不良事件退出率、感染发生率以及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 <0.01);西芦库单抗100 mg q2w组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高于西芦库单抗50 mg q4w组(RR=1.53, 95%CI:1.07~2.19, P=0.02),两组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 0.05)。结论西芦库单抗治疗RA疗效肯定,但应注意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4.
去冬今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安排,抗疫防疫成为这段时间的"主旋律"。那么,对于需要化疗或正在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要注意些什么呢?肿瘤患者本就免疫功能低下,而化疗可能引起相关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等骨髓抑制,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更可能雪上加霜,导致其免疫力进一步降低,使化疗患者成为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重建在腰椎峡部裂(L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经MSCT诊断为LS患者120例,分别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图像进行重建处理。综合对比MPR、MIP、VR图像。结果 120例患者中共检出LS 227处,滑脱73例;MPR图像、MIP图像对LS检出率高于VR图像(P<0.05)。MPR图像可清楚显示LS情况及椎体滑脱程度;MIP图像也可显示LS情况,但对周围软组织观察效果不佳;VR图像可立体观察峡部结构,但对较小裂隙显示较差。结论MSCT重建技术可全方位评估LS情况,推荐MPR作为临床首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探讨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诊治的妊高征患者中选取100例作观察对象,均实行药物治疗:将单纯采取硫酸镁治疗者设为对照组(n=50),将采取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方案者设为研究组(n=50),就两组患者妊高征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研究组的妊高征治疗有效率是96.0%,较对照组的82.0%高(χ~2=4.005,P=0.025);(2)研究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4.0%与对照组的1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是32.0%,高于对照组的14.0%(χ~2=4.574,P=0.032)。结论: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重症肺炎新生儿多种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收入NICU的1 057例重症细菌肺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多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发病日龄(7 d)、羊水污染(Ⅱ、Ⅲ度)、感染类型(医院感染)、住院时间(≥14天)、机械通气、Apagar评分(7分)、胎膜早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10天)、更换抗菌药物(≥3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12个因素是NICU中重症肺炎新生儿多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更换抗菌药物(≥3种)、Apagar评分(7分)、感染类型(医院感染)、机械通气、羊水污染(Ⅱ、Ⅲ度)是NICU中重症肺炎新生儿多种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NICU新生儿重症肺炎多种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利膈散联合顺铂方案对食管癌患者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3例食管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随机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顺铂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利膈散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8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4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更为优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不良反应、炎性水平显著降低,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膈散联合顺铂方案对食管癌疗效确切,且对食管癌炎性因子、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改善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