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64篇 |
免费 | 527篇 |
国内免费 | 5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篇 |
儿科学 | 255篇 |
妇产科学 | 51篇 |
基础医学 | 620篇 |
口腔科学 | 50篇 |
临床医学 | 1360篇 |
内科学 | 1241篇 |
皮肤病学 | 164篇 |
神经病学 | 122篇 |
特种医学 | 14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34篇 |
综合类 | 2438篇 |
预防医学 | 642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811篇 |
18篇 | |
中国医学 | 482篇 |
肿瘤学 | 2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306篇 |
2022年 | 365篇 |
2021年 | 439篇 |
2020年 | 250篇 |
2019年 | 249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195篇 |
2016年 | 176篇 |
2015年 | 199篇 |
2014年 | 277篇 |
2013年 | 361篇 |
2012年 | 459篇 |
2011年 | 511篇 |
2010年 | 513篇 |
2009年 | 446篇 |
2008年 | 568篇 |
2007年 | 532篇 |
2006年 | 467篇 |
2005年 | 473篇 |
2004年 | 377篇 |
2003年 | 324篇 |
2002年 | 231篇 |
2001年 | 217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单 )临床症状复杂 ,表现多种多样 ,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 ,极易延误诊断。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将我院 1995年~ 1998年误诊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9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误诊的 9例中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9个月~10岁 ,其中 <1岁 2例 ,1岁~ 4例 ,3岁~ 2例 ,>7岁1例。全部病例均有发热 (热型不规则 ,体温 38℃~4 0℃ )及肝脾肿大。 6例于双侧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 ,3例于双侧腋窝及腹股沟外侧触及肿大淋巴结。 4例出现咽痛 ,咽峡部充血 ,扁桃体肿大 ,其中 3例在咽峡 ,扁桃体上覆有灰白色膜状分… 相似文献
99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严重肝损害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历摘要 男患 ,7岁 ,因皮疹 9d发热 8d于 1998年 3月 17日入院。住院号 :3 865 2 1。缘于入院前 8d患儿无明显诱因面部及躯干出现皮疹渐波及四肢 ,于出疹次日开始发热 ,在当地医院静点青霉素加氨基苄以及先锋 6号共 6d病情不见好转 ,T3 9℃左右 ,病程中患儿无呕吐、腹泻及抽搐。入院查体 :T3 8 5℃ ,神志清楚 ,一般状态可 ,全身皮肤布满淡红色斑丘疹 ,压之退色 ,疹间皮肤正常 ,颌下、腋窝、腹股沟触及 6个~ 7个 0 5cm大小的淋巴结 ,质地中等 ,活动良 ,轻压痛。巩膜轻度黄染 ,咽部充血 ,双侧扁桃体Ⅱ°肿大 ,颈部无抵抗。双… 相似文献
993.
作者研究了齐墩果酸体外对培养的正常人外周单核细胞(PBMC)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M—M)感染 HIV-1的抑制作用。来自健康人的 PBMC 经植物凝血素(PHA)刺激后感染 HIV-1,然后与10、20、40和80μmol/L 的齐墩果酸培养7天,收集细胞上清液,以 ELISA 法测定病毒 p24抗原含量。结果显示,齐墩果酸对 HIV-1复制的抑制呈剂量相关,浓度为80μmol/L 时,抑制率达70%,EC_(50)为22.7μmol/L。对照药叠氮胸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探究丙型肝炎超微结构形态特点,对43例慢性丙型肝炎(CH-C)肝组织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多数病例的肝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有的线粒体显示缩小或变形,基质致密,嵴延长;内质网轻度扩张;脂褐素集聚。半数病例血窦内有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并进入Disse隙或肝细胞间。多数病例贮脂细胞(FSC)增生,有的呈现活化现象.附近有胶原沉积。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出现率以及FSC和胶原出现率与组织学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分别相一致。10例经干扰素治疗半年后第二次肝组织活检超微结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丙型肝炎肝组织之超微结构为非特异性改变,但对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和确定慢性化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单核细胞dsDNA提取和血清抗dsDNA抗体的微波—ELISA技术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先进的技术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提取dsDNA,并以此为抗原应用微波-ELISA联合技术检测血清中抗dsDNA抗体,抗原不用预处理直接包被于聚苯乙烯微孔板上,检测时间由原来ELISA法的2小时缩短到15分钟。两批抗dsSNA阳性血清测定变异系数分别为:批内4.6%和5.8%,批间9.6%和11.5%。与市售药盒比较相关系数为0.9435,P〈0.01。由于应用同源dsDNA抗原及微波辐射技术,大大 相似文献
996.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及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我国恶性肿瘤高发区居民饮食中的优势污染霉菌毒素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对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分别以流式细胞光度术 (FCM)、细胞计数、甲基噻唑基四唑 (MTT)比色、双抗体夹心EL ISA方法对 DON作用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HPBM)增殖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分泌情况进行了研究。FCM检测结果表明 ,HPBM经 PHA预刺激 48h后 ,低浓度 DON(5 0~ 5 0 0 ng/ ml)处理 6 h的细胞增殖指数 (P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19.80 %~ 2 6 .0 1%∶ 37.84% ) ;而高浓度 DON (10 0 0~ 2 0 0 0 ng/ ml)处理 2 4h的细胞 PI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35 .74%~ 34.37%∶ 2 2 .85 % )。细胞计数和 MTT比色法结果显示 ,在 PHA存在的情况下 ,DON可抑制 HPBM的增殖。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检测结果显示 ,5 0 0和 10 0 0 ng/ ml的 DON可明显降低 HPBM TNF- α分泌 (P<0 .0 1)。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不同及有无 PHA刺激 ,DON对 HPBM增殖的影响有所不同 ,但主要表现为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并抑制 TNF- α的分泌 ,从而对机体免疫机能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97.
脑梗死患者血浆PAP水平与单核细胞组织因子,t—PA和PAI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测定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组织因子及t-PA;a和PAI: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凝血酶和反应法发色底物法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20例健康对照组及20例非血栓疾病病例对照的血浆PAP、TAT、Fgn含量、PBMCPCA、PBMCTPA和PAI活性。结果(1)脑梗死虱血浆PAP、TAT及Fgn水平明显增高,与病例对 相似文献
998.
对非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5岁。主因咽痛7 d,发热4 d入院。查体:T 38.6℃,P 98次/min,R 26次/min,神清,呼吸平稳,颈部可触及成堆的淋巴结,直径1.5~3.5 cm,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轻微触痛。咽部充血,扁桃体度肿大,可见黄白色分泌物覆盖,咽腭弓上可见少许滤泡,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罗音。心音有力,无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肿大。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3.3×109/L,N 0.229,L 0.706,异淋0.09,次日血常规WBC 16.0×109/L,N0.167,L 0.74,异淋0.12,血生化1组ALT 17 U/L,AST 34 U/L,TBIL 10.2μmo… 相似文献
99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全身性免疫异常疾病。小儿期常见。由于其感染时能引起多系统病变,而且临床表现多样化,往往不以做出早期诊断,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现将我院2003年10月-2004年10月共收治的IM50例患儿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严重创伤对小鼠体内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FITC荧光微球,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等观察引流淋巴结荧光阳性细胞数量及所占比例;荧光显微镜观察注射局部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及局部组织荧光强度;丙酮提取法检测局部残余荧光物质并计算局部荧光物质清除率.结果 严重创伤动物引流淋巴结FITC荧光阳性细胞百分比(0.021±0.009)%及绝对数量[(492±211)个]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动物[(0.040±0.012)%,P<0.05;(726±218)个,P<0.05];伤后早期创伤动物微球注射局部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强;严重创伤动物耳片荧光微球清除率在注射微球后1、2、4和6天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动物,差异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1).结论 严重创伤后小鼠体内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并迁移的过程发生了障碍,该障碍并非是由于单核细胞浸润炎性病灶和吞噬细胞摄取抗原及迁移启动受阻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