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64篇 |
免费 | 527篇 |
国内免费 | 5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篇 |
儿科学 | 255篇 |
妇产科学 | 51篇 |
基础医学 | 620篇 |
口腔科学 | 50篇 |
临床医学 | 1360篇 |
内科学 | 1241篇 |
皮肤病学 | 164篇 |
神经病学 | 122篇 |
特种医学 | 14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34篇 |
综合类 | 2438篇 |
预防医学 | 642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811篇 |
18篇 | |
中国医学 | 482篇 |
肿瘤学 | 2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306篇 |
2022年 | 365篇 |
2021年 | 439篇 |
2020年 | 250篇 |
2019年 | 249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195篇 |
2016年 | 176篇 |
2015年 | 199篇 |
2014年 | 277篇 |
2013年 | 361篇 |
2012年 | 459篇 |
2011年 | 511篇 |
2010年 | 513篇 |
2009年 | 446篇 |
2008年 | 568篇 |
2007年 | 532篇 |
2006年 | 467篇 |
2005年 | 473篇 |
2004年 | 377篇 |
2003年 | 324篇 |
2002年 | 231篇 |
2001年 | 217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脂多糖(LPS)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THP1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1μg/mlLPS刺激组(L组),1μg/mlLPS 50μmol/L异丙酚组(L P组)。采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3组不同处理因素作用12h时对THP1细胞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异丙酚(0,12.5,25,50,100μmol/L)同1μg/mlLPS联合刺激THP1细胞(分别为B、C、D、E、F组),以未加任何刺激的THP1细胞为对照(A组),分析异丙酚对THP1细胞分泌IL-6、IL-8、TNF-α影响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组IL-1β、IL-6、IL-8和TNF-α均明显增高(P<0.01),而GM-CSF、IFN-γ、IL-2、IL-4、IL-10、IL-12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L P组THP1细胞释放IL-6、IL-8和TNF-α均明显降低(P<0.01)。与单独LPS刺激组(B组)比较,添加不同浓度异丙酚的各组(C、D、E、F组)IL-6、IL-8和TNF-α释放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随着异丙酚剂量的增加,三者的释放呈递减趋势。结论LPS可诱导THP1细胞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异丙酚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L-6、IL-8和TNF-α的释放,这可能是其在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3.
帕米磷酸钠和降钙素对人工关节磨损微粒引起单核细胞分泌溶骨性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帕米磷酸钠和降钙素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可能性。方法 采集人体外周血 ,分离单核细胞 ,分组培养。实验分 4组 ,第 1组 :仅单核细胞 ,为对照组 ;第 2组 :单核细胞及微粒 ,为微粒组 ;第 3组 :单核细胞、微粒及帕米磷酸钠 (阿可达 ) ,为阿可达组 ;第 4组 :单核细胞、微粒及降钙素 (密钙息 ) ,为密钙息组。培养 48h后 ,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1和IL 6的含量。结果 微粒组的细胞上清液中溶骨性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阿可达组和密钙息组的溶骨性因子含量明显低于微粒组 (P <0 .0 1)。结论 阿可达和密钙息能有效地抑制微粒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分泌溶骨性因子 ,从而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经济、高效地培养恒河猴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MDM)的方法。方法:用肝素钠抗凝管采集健康成年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同时用无抗凝剂采血管采集同一只猴外周血,自凝后分离血清。将猴PBMCs置于CELLBIND Surface的96孔(0.8×106个细胞/孔)或48孔培养板(3×106个细胞/孔)中,用含不同百分比的猴自体血清或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C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h后洗弃未贴壁细胞,加入含有猴自体血清或FCS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7天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分化良好的猴单核巨噬细胞贴壁能力强,占据板底大部分区域。胞体形态多样,多数呈长梭形。用巨噬细胞标记受体(CD14)抗体染色判断细胞纯度。并用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分化的巨噬细胞,检测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此外,用猴艾滋病毒(SIVmac17E-Br、SIVmac251)和人-猴嵌合体艾滋病毒(SHIV KU-1)感染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检测病毒在猴巨噬细胞中的复制。结果:在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条件下,大多数(>85%)猴单核细胞能在24h内贴壁,体外分化5-7天后,猴巨噬细胞纯度大于96%。相比而言,含较高浓度(4%,8%或10%)猴自体血清或FCS的RPMI 1640 培养基对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作用较差。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对LPS刺激敏感,可产生多种巨噬细胞炎性因子。此外,这些细胞对SIV或SHIV均易感,产生感染性病毒。结论: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适于原代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该方法简单、花费少,无需生长因子,且分化效果好,是培养猴艾滋病毒及开展相关免疫学实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早期单核细胞亚群及其趋化因子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MCP-1)和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 FKN)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12月以胸痛症状入院拟行冠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 CAG)的患者。手术当天术前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monocyte, Mon) 3个亚型的含量及其比例,依据分化抗原-14 (cluster differentiation-14, CD-14)和CD16表达分为3个亚型即CD14+CD16-Mon (Mon1)、CD14+CD16+Mon (Mon2)和CD14-CD16+Mon (Mon3);手术当天术前及术后一天抽取静脉血,ELISA检测Mon1的趋化因子MCP-1和Mon3的趋化因子FKN水平,比较不同组MCP-1-Mon1和FKN-Mon3水平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共入选70例患者,结合其临床症状、心肌标志物、心电图、CAG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分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um infarction, AMI)组患者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组患者25例、CAG完全正常者(对照组) 15例。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MI组Mon1所占比例高于U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Mon3在各组间尚无差异。AMI组患者外周血Mon3/Mon1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患者FKN、MCP-1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均高于对照组,并且FKN和Mon3具有强相关性(P<0.05;R=0.650 2)。结论 单核细胞亚群(Mon1和Mon3)在ACS早期水平增高,并伴有其负责招募的趋化因子(MCP-1和FKN)增加,且FKN和Mon3具有强相关性,提示MCP-1 Mon1和FKN-Mon3两条通路可能参与患者ACS早期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联合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例(MLR)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81例第一次行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根据90?d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63例和死亡组1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与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疾病转归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联合M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两者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人工肝治疗死亡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NLR、MLR、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生存组(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NLR [OlR=3.719(95% CI:3.525,3.942)]和MLR[OlR=2.335(95% CI:2.161,2.596)]为预测HBV-ACLF 患者人工肝治疗90 d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TA [OlR=0.729(95% CI:0.550,0.967)]为预测其预后的保护因素。AUC显示:NLR联合MLR的AUC相对最高,为0.921(95% CI:0.876,0.966)。NLR联合MLR可提高预测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敏感性[76.0%(95% CI:0.723,0.806)和特异性[92.0%(95% CI:0.882,0.957)]。结论 PTA和系统性炎症指标(NLR、MLR)与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9.
《中医学报》2020,(1):189-193
目的:观察扶正抗痨方辅助化疗药物治疗阴虚血瘀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Foxp3、IL-2R、MCP-1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36例肺结核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对所有患者进行编号,奇数编号纳入化疗组(n=68),偶数编号纳入联合组(n=68)。化疗组给予2EHRZ/4HR标准化疗方案,联合组给予扶正抗痨方联合2EHRZ/4HR标准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ic transaminase,AST)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肝纤维[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A)、Ⅳ型胶原(collagenⅣ,CⅣ)、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 type III N-terminal peptide,PCⅢ)及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及血清Foxp3、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or,IL-2R),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等指标。结果:联合组治疗3个月、6个月病灶吸收有效率、痰菌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有效率为89.71%(61/68),化疗组有效率为76.47%(52/6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Foxp3 mRNA、IL-2R、MCP-1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升高幅度低于化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CⅣ、PCⅢ、LN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降低幅度高于化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2R、MCP-1及Foxp3 mRNA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降低幅度高于化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其中联合组降低幅度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扶正抗痨方辅助化疗药物治疗阴虚血瘀型肺结核患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化疗不良反应,保护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Foxp3 mRNA表达,降低血清IL-2R、MCP-1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0.
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有功能的Fa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单核细胞凋亡加速的机制。方法 对灯例LN患者进行观察及以 15例正常人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 FaS和 Fas Ligand(FasL)的表达;单核细胞与重组人FaSL共孵育,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凋亡,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单核细胞体外存活率。结果LN患者单核细胞Fas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上调(P<0.05);处于狼疮活动期的LN患者与狼疮静止期的LN患者之间Fas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人和LN患者的单核细胞表面均未检测出FasL的表达。单核细胞与重组人FasL在体外共同培养2h后,LN者单核细胞的凋亡较正常人明显增加(P<0.05),单核细胞与重组人 FasL在体外共同培养6h后,LN患者单核细胞的存活率较正常人明显低下(P<0.05)。结论 LN患者单核细胞表面功能性Fas表达上调是LN患者单核细胞凋亡加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