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215篇 |
免费 | 6377篇 |
国内免费 | 394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14篇 |
儿科学 | 446篇 |
妇产科学 | 533篇 |
基础医学 | 4406篇 |
口腔科学 | 1229篇 |
临床医学 | 17065篇 |
内科学 | 4940篇 |
皮肤病学 | 640篇 |
神经病学 | 778篇 |
特种医学 | 234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3篇 |
外科学 | 6000篇 |
综合类 | 37397篇 |
预防医学 | 14186篇 |
眼科学 | 746篇 |
药学 | 23315篇 |
262篇 | |
中国医学 | 41844篇 |
肿瘤学 | 16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53篇 |
2023年 | 2874篇 |
2022年 | 3502篇 |
2021年 | 4957篇 |
2020年 | 3250篇 |
2019年 | 3178篇 |
2018年 | 1516篇 |
2017年 | 2821篇 |
2016年 | 3059篇 |
2015年 | 3693篇 |
2014年 | 6182篇 |
2013年 | 5986篇 |
2012年 | 7534篇 |
2011年 | 8266篇 |
2010年 | 7489篇 |
2009年 | 6968篇 |
2008年 | 7914篇 |
2007年 | 7205篇 |
2006年 | 6802篇 |
2005年 | 7923篇 |
2004年 | 7174篇 |
2003年 | 8825篇 |
2002年 | 6812篇 |
2001年 | 5493篇 |
2000年 | 4676篇 |
1999年 | 3601篇 |
1998年 | 3219篇 |
1997年 | 3114篇 |
1996年 | 2550篇 |
1995年 | 2408篇 |
1994年 | 1926篇 |
1993年 | 1214篇 |
1992年 | 1132篇 |
1991年 | 1233篇 |
1990年 | 989篇 |
1989年 | 1151篇 |
1988年 | 290篇 |
1987年 | 200篇 |
1986年 | 169篇 |
1985年 | 128篇 |
1984年 | 48篇 |
1983年 | 47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0篇 |
1958年 | 8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清代中叶王清任编撰了《医林改错》。王氏以论述中风半身不遂之证治为起点,对临床各科多种病证在治法上创导活血逐瘀法,体现了他在前贤诊疗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特别是对现代临床医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高了对若干疑难、危重病证的疗效。兹将学用其方共2例介绍于下。笔者在临床中曾用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 相似文献
12.
用JP-2型示波极谱仪在乙二胺-钛铁试剂-硝酸铵作底液,利用铜的极谱催化波测定连尧中铜的含量,通过对标准参考物质潞党在铜的测定,表明本测定方法较准确,连翘已被国家技术局批准为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13.
赖雷成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2,(2)
“搓滚舒筋”练功疗法,是一种以竹筒为简易器械的脚底搓滚练功治疗“筋挛缩”症的方法。最早文献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起码有两干多年的渊源。骨伤科常用之,内、外诸科亦有用之。这一传统疗法,筒、便、廉、验,值得弘扬。 相似文献
14.
15.
人体蠕形螨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透明胶带法观察蠕形螨在人体面部的寄生、逸出及其在体外的存活能力。结果表明:毛囊蠕形螨(Demod-exfoliculorum,D.f.)主要以颚体朝向毛囊底部寄生,且常常有多条群居现象,而皮脂蠕形螨,(Demodexbrevis,D.b.)一般为单条独居生活。两种人体蠕形螨昼夜均可主动爬出毛囊口出现在皮肤表面,D.f.以白天1000~1800为逸出高峰;D.b.则以夜间2200~200逸出最多。此外,蠕形螨在体外有较强的活动力和存活力。透明胶带法在人体蠕形螨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朱学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6,12(12):664-664
谈谈院科两级核算中的“零基法”浙江省嵊州市长乐人民医院(312400)朱学明医院实行院科两级核算,已被普遍认为是搞好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然而,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最突出的矛盾是如何核定各项指标,亦称“基数”。确定基数,目前普遍采用的方... 相似文献
17.
“汗法”是通过发汗、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体若燔炭 ,汗出而散” ,指高热病人可因出汗而热退病解。于是便出现了多种发汗法 :如服汤药、浴法、蒸法、熏法、烧针等 ,均可使疾病因汗出而解。《素问·玉机真藏论》说 :“今风寒客于人 ,使人毫毛毕直 ,皮肤闭而为热 ,当是之时 ,可汗而发之”。此即后世医家应用汗法的理论依据。吴又可《温疫论》云 :“疫邪留于气分 ,解以战汗”。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更对“战汗透邪”的临床应用、作用机理作了明确的阐述 :“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 ,可冀其战汗透邪……。… 相似文献
18.
任宗升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4)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的范畴。笔者自1998年元月~2001年12月间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胃炎9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6例慢性胃炎资料,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性47例,女性49例;年龄18岁~60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年,平均病程2.5年。按慢性胃炎诊断标准[1]进行诊断,其中浅表性胃炎58例,萎缩性胃炎12例,胆汁返流性胃炎28例。1.2 病例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