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911篇
  免费   6996篇
  国内免费   4695篇
耳鼻咽喉   1915篇
儿科学   1287篇
妇产科学   1370篇
基础医学   3883篇
口腔科学   511篇
临床医学   27254篇
内科学   8649篇
皮肤病学   300篇
神经病学   1166篇
特种医学   50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7篇
外科学   33443篇
综合类   57517篇
预防医学   10288篇
眼科学   3521篇
药学   22896篇
  470篇
中国医学   15291篇
肿瘤学   4694篇
  2024年   969篇
  2023年   3921篇
  2022年   4772篇
  2021年   5151篇
  2020年   4410篇
  2019年   4819篇
  2018年   2277篇
  2017年   4137篇
  2016年   4654篇
  2015年   5308篇
  2014年   9543篇
  2013年   9454篇
  2012年   11682篇
  2011年   12572篇
  2010年   11701篇
  2009年   11344篇
  2008年   11217篇
  2007年   10471篇
  2006年   9413篇
  2005年   9593篇
  2004年   8472篇
  2003年   8084篇
  2002年   6213篇
  2001年   5627篇
  2000年   4258篇
  1999年   3422篇
  1998年   3034篇
  1997年   2730篇
  1996年   2544篇
  1995年   1994篇
  1994年   1500篇
  1993年   1124篇
  1992年   810篇
  1991年   691篇
  1990年   506篇
  1989年   546篇
  1988年   198篇
  1987年   148篇
  1986年   120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手术的整体护理体会。方法对68例接受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心理、营养支持和病情观察等整体护理措施,观察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后发生腹壁戳口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均经相应处理后痊愈。患者对护理满意度100%。结论对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措施,可减少患者恐惧、紧张等心理,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2.
王盾  龙申 《癌症进展》2021,19(7):718-72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分为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每组14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儿术后舒芬太尼镇痛剂量分别为1.0、2.5、4.0μg/kg。术后6、24、48 h,采用中文版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估三组患儿的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前和术后1、24、72 h,检测三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术后6、24、48 h,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儿FLACC评分均低于低剂量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72 h,低剂量组患儿IgG、IgA、IgM水平均低于本组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 h,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儿IgG、IgA、IgM水平均低于本组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2 h,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儿IgG、IgA、IgM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儿未发生不良反应,中剂量组患儿发生恶心1例,高剂量组患儿发生恶心5例、呕吐3例。结论2.5μg/kg的舒芬太尼在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镇痛中效果明显,且对患儿的免疫系统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患儿术后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23.
目的以基因表达数据集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BCAN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Oncomine数据库中挖掘BCAN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情况。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ccRCC患者临床资料和目的基因的表达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GEO数据库中GSE73731数据集的ccRCC样本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与BCAN相关的蛋白。结果BCAN低表达组的ccRCC患者在病理分期及T分期方面低于高表达组(P<0.001;P=0.001);N分期及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N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优于高表达组(P=0.033)。BCAN基因高表达组的样本主要富集在KRAS信号通路。结论BCAN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有望成为ccRCC不良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储存式自体血回输技术与前列腺癌(PCa)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探讨该技术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对比近5年在我院接受RP的随访病例45例,其中储存式自体血回输组(A组)20例,异体血输注组(B组)25例。定期随访tPSA、fPSA、直肠指捡及MRI检查等监测指标,判定肿瘤有无生化复发或转移,分析其组间差异。结果:A组T_(1a)~T_(1b)期8例、T_(2a)~T_(2c) 12例;B组T_(1a)~T_(1b)期14例、T_(2a)~T_(2c) 11例。A组自体输血量800 ml,B组输血量400~1 200 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病理检查Gleason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66个月;两组病例术后12个月、术后12~24个月、术后24~36个月、术后36~48个月、术后48个月以上tPSA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储存式自体血回收技术对于RP患者是安全的,并不增加肿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177-1179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翼状胬肉患者200例(200眼),根据随机数字表行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缝线缝合结膜瓣;观察组予以纤维蛋白粘合剂粘贴结膜瓣。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异物感、炎症反应、结膜下出并血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翼状胬肉患者运用纤维蛋白胶缝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及炎症反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对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于博爱县人民医院接受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64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段分为两组,每组32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全面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应激反应(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术后30 min全面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较前下降,全面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可有效减轻应激反应,缓解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28.
29.
30.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Ⅰ组(184例)和Ⅱ组(184例)。Ⅰ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Ⅱ组患者实施PFNA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Ⅰ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高于Ⅱ组[(52±7)min比(64±7)min,(139±19)m L比(121±18)m L,(81±17)m L比(70±15)m L],患肢开始负重时间显著短于Ⅱ组[(16.5±2.6)min比(26.8±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Ⅰ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Ⅱ组(78.8%比63.0%),Ⅰ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Ⅱ组(14.1%比4.9%),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Ⅱ组(5.4%比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身体情况好的患者,但早期并发症较多;对于身体状况较差合并有慢性内科疾病的患者,可选择PFNA治疗,但晚期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