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成药》2015,(12)
目的对千金子霜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以泻下成分千金子甾醇及千金二萜醇二乙酸苯甲酸酯为对照品,建立薄层色谱(TLC)法,并对10批不同产地的千金子霜进行鉴别。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千金子霜中这两种泻下成分、水分、灰分及脂肪油的含有量进行测定。结果 10批千金子霜在与千金子甾醇及千金二萜醇二乙酸苯甲酸酯对应的TLC位置上,均显示出相同颜色的斑点,水分含有量为5.55%~7.22%,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有量分别为5.95%~6.82%和0.12%~0.45%,含油量为18.04%~20.00%,千金子甾醇和千金二萜醇二乙酸苯甲酸酯含有量分别为0.134%~0.182%和0.212%~0.248%。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千金子霜的定性鉴别及定量分析,为其质量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千金子为常见中药,含有二萜类、甾醇类、香豆素类、黄酮类、挥发油、脂肪油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药物活性。二萜类化合物为其主要成分和活性成分,其中续随子烷二萜型和巨大戟烷二萜型两种骨架构成了千金子中的主要二萜类成分,具有致泻、抗肿瘤、抗肿瘤多药耐药、调节肠道菌群、祛斑美白等多种生物活性。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全面综述了从千金子中分离出的二萜醇酯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并对部分生物活性作用机制以及构效关系加以介绍,为千金子二萜醇酯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千金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千金子制霜减毒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ig高、中、低剂量的千金子生品和霜品提取物,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大鼠粪便中4类代表性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结果平板菌落计数实验结果表明,ig千金子生品与霜品提取物后大鼠出现菌群失调现象,且千金子霜品较生品引起的菌群紊乱程度低,在低剂量给药时可使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结论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且千金子制霜后对4类肠道菌群的作用减弱,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减小,这与千金子霜品泻下作用缓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对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可揭示制霜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泛油对千金子种仁中脂肪油及千金子甾醇的含量的影响。方法:索式提取法提取脂肪油并测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千金子甾醇含量,Agilent Rx-SIL液相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正己烷-乙酸乙酯-乙腈(87.5∶10∶2.5),柱温30℃,检测波长275 nm,体积流量1.0 mL·min-1。结果:未泛油千金子种仁脂肪油平均含量为62.48%,千金子甾醇平均含量为1.20%;泛油千金子种仁脂肪油平均含量为53.66%,千金子甾醇平均含量为1.10%。结论:千金子种仁泛油后其脂肪油及千金子甾醇含量均降低。  相似文献   
15.
自拟千金子膏治疗口眼歪斜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3年6月~1998年9月间采用中药千金子膏外敷,辨证内服牵正散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口眼歪斜病人3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35例患者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14例;疗程最长20d,最短...  相似文献   
16.
千金子的炮制及其毒副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千金子为大戟科属植物续随子的种子 ,故名续随子。其文献记载 ,始见于《开宝本草》 ,又名千两金、菩萨豆、滩板救、小巴豆、打鼓子等。种子性状 :为椭圆形或卵圆形 ,长 5mm~ 6mm ,直径约 4mm ,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 ,有不规则网状皱纹 ,网纹凹下部分灰黑色形成细斑点 ,一侧有纵沟状种瘠 ,上端有突起合点 ,下端有一灰白色线形种脐 ,长约 1mm ,基部有类白色突起的种阜常已脱落 ,留有圆形疤痕 ,质坚脆 ,种皮薄而脆 ,内表面灰白色 ,有光泽 ;种仁黄白色 ,胚乳丰富 ,油质 ,胚直细小 ,气无 ,味淡 ,后有辛辣感 ,以粒饱满 ,种仁色白 ,油性足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千金子Ⅰ号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对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 体外药效试验用MTT法 ,观察千金子Ⅰ号对人宫颈癌细胞 (HeLa)增殖作用的影响 ;体内用小鼠移植性肿瘤 ,采用荷瘤小鼠瘤重、抑瘤率检测千金子Ⅰ号对肉瘤 180 (S180 )和艾氏腹水癌 (EAC)的抑制作用 ;通过检测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等指标观察千金子Ⅰ号对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 千金子Ⅰ号体外对HeLa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荷瘤小鼠肉瘤 180 (S180 )和艾氏腹水癌 (EAC)也有抗肿瘤活性。结论 千金子Ⅰ号具有一定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 ,同时对免疫功能又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英霞  侯立静 《中成药》2010,32(8):1361-1365
目的:优选千金子最佳制霜工艺。方法:利用新研制的制霜设备,采用正交试验法,选择种仁前处理方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为三个因素,以千金子霜含油量及主要泻下成分续随二萜酯和千金二萜醇二乙酸苯甲酸酯含量为指标,综合评价其制霜工艺。结果:千金子最佳制霜工艺为:种仁微炒后粉碎成泥状(粒度为40~60目),于55℃加热30min,出油率控制在51%~53%(g/g),出霜率控制在45%~47%。结论:加热温度对千金子霜含油量及主要泻下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种仁前处理方式和加热时间对千金子霜含油量及主要泻下成分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千金子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建立了千金子中4个二萜类化合物的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对千金子中该4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rx-C18,流动相为正己烷醋酸乙酯乙腈(87.5∶10∶2.5),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75 nm。结果 千金二萜醇-3,15-二乙酸-5-苯甲酸酯;7-羟基千金二萜醇-二乙酸-二苯甲酸酯;17-羟基-异千金二萜醇-5,15,17-三乙酸-3-苯甲酸酯;6,20-环氧千金二萜醇苯乙酸二乙酸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0 1 ~3.011 μg,0.010 3~1.028 μg, 0.005 0~0.990 μg, 0.020 5~2.052 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85%,101.81%,100.30%,101.86%(BXn=6)。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二萜类成分是千金子的毒性成分,又是活性成分,本法为进一步控制千金子毒性提供了测定标准。  相似文献   
20.
千金子主要抗肿瘤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进行综述,梳理了千金子提取物和二萜、香豆素类成分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认为千金子具有逐水消肿、破血散结功效,其单体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多集中于千金二萜烷型化合物和香豆素类的秦皮乙素,其中以二萜化合物的研究为多。这些二萜类成分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是不同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且个别二萜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无细胞毒性,这说明虽有相同母核结构,由于取代基不同,其抗肿瘤活性存在很大差异。参考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