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10篇 |
免费 | 90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篇 |
儿科学 | 141篇 |
妇产科学 | 46篇 |
基础医学 | 83篇 |
口腔科学 | 42篇 |
临床医学 | 934篇 |
内科学 | 148篇 |
皮肤病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28篇 |
特种医学 | 19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100篇 |
综合类 | 1818篇 |
预防医学 | 506篇 |
眼科学 | 38篇 |
药学 | 610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149篇 |
肿瘤学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82篇 |
2012年 | 270篇 |
2011年 | 324篇 |
2010年 | 265篇 |
2009年 | 302篇 |
2008年 | 403篇 |
2007年 | 373篇 |
2006年 | 393篇 |
2005年 | 394篇 |
2004年 | 336篇 |
2003年 | 357篇 |
2002年 | 308篇 |
2001年 | 227篇 |
2000年 | 206篇 |
1999年 | 171篇 |
1998年 | 153篇 |
1997年 | 146篇 |
1996年 | 128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骨不连的医源性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四肢长骨骨不连与医源性因素直接相关者21例.采用带锁髓内钉8例,AO加压钢板固定10例,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3例.均取自体髂骨植骨,2例同时施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块游离移植术,1例同时施同侧腓骨内移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致骨不连直接相关医源因素.全部病例均获骨性愈合,遗有肢体短缩2例,关节功能明显受限3例.结论医源性因素是骨不连最常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治疗强调坚强或稳定固定、足量植骨、合理指导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2.
43.
搞好消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抓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工作,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消毒监督管理,促进消毒措施的落实及消毒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平阴县卫生防疫站定期对所属的各级医疗单位进行了消毒质量监测和效果评价,现将2002—2004年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赵一奇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4,5(15):94-94
胆道狭窄指总胆道狭窄伴有或不伴有胆汁漏,一般无大的组织缺损。胆道良性狭窄绝大多数是由胆道损伤造成的,而90%以上的胆道损伤发生在胆道手术,胆囊摘除术后所致医源性肝外胆道损伤的发生率就约0.5%。目前大多数外科并发症在逐渐减少,而医源性胆道狭窄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增高趋势。医源性胆道狭窄可带来一系列严重的 相似文献
45.
胃穿孔是新生儿时期较为少见的疾病,病死率高达45%~80%[1]。我院近期收治新生儿医源性胃穿孔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女,4d,第2胎,第2产,为双胞胎之一,孕35 3周剖腹产出生,出生体重为2450g,出生后Apgar评分为9分。 相似文献
46.
面神经缺损桥接移植修复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神经修复是一种功能复苏技术,通过面部表情肌的神经再支配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直接立即缝合神经的断端是最好的修复方法。但由于外伤,医源性损伤,肿瘤包裹导致直接缝合有张力时或因为手术切除导致一段神经缺失时,有时必须采用神经桥接移植手术和特殊的手段,传统的方法采用自体神经桥接移植术,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自体神经移植来源有时十分困难,供区牺牲较大,来源有限, 相似文献
47.
48.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腹部手术中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根据损伤发生的部位和程度,其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的时机以及手术方式都各不相同,处理相当棘手。一旦延误诊断或者处理不当,都将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措施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比值在评估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睾丸功能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单侧隐睾下降固定术的患儿43例为观察对象,分为术前组和术后组。所有患儿均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集血清抑制素B水平、双侧睾丸体积、睾丸中部组织(C)比外周组织(P)的SR-C/P、SR-C(对)/C(患)和SR-P(对)/P(患)。对照组为50例相应年龄段的体检儿童,测得相应数据作为对照。分析比较各组间的数据差异。结果:术前组和对照组、术前组和术后组的患侧睾丸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和对照组、术前组和术后组的血清抑制素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和对照组、术前组和术后组的SR(患)-C/P,以及术前组的SR(对)-C/P和SR(患)-C/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的SR-C(对)/C(患)和SR-P(对)/P(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睾下降固定术后患侧睾丸体积增加,且中部组织硬度明显降低,与外周组织对比度增加,与血清抑制素B水平相关性良好。超声弹性SR法可初...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小儿可触及隐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的394例隐睾患儿,分别施行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腹腔镜结扎鞘状突,直接于阴囊取切口行睾丸下降固定术;腹腔镜打开同侧鞘状突,将睾丸拉入腹腔分离,再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394例可触及隐睾患儿中双侧隐睾有113例(28.7%),右侧隐睾有160例(40.6%),左侧隐睾有121例(30.7%)。其中有325例存在一侧或双侧鞘状突未闭,均在术中同时行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另有6例患儿,术中发现同侧鞘状突已闭合,但睾丸位于腹股沟中段,遂于腹腔镜下打开鞘状突,将睾丸拉入腹腔分离后行睾丸下降固定术。394例患儿均能Ⅰ期将睾丸下降及固定于阴囊,术后均不存在腹股沟区切口。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小儿可触及隐睾,可以更彻底地分离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创伤小,手术效果好,术后美观,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