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078篇 |
免费 | 3066篇 |
国内免费 | 308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31篇 |
儿科学 | 567篇 |
妇产科学 | 554篇 |
基础医学 | 3998篇 |
口腔科学 | 1370篇 |
临床医学 | 10439篇 |
内科学 | 6537篇 |
皮肤病学 | 735篇 |
神经病学 | 1735篇 |
特种医学 | 210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8篇 |
外科学 | 7126篇 |
综合类 | 20020篇 |
预防医学 | 5557篇 |
眼科学 | 2032篇 |
药学 | 10120篇 |
159篇 | |
中国医学 | 5402篇 |
肿瘤学 | 11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4篇 |
2023年 | 1726篇 |
2022年 | 2067篇 |
2021年 | 2637篇 |
2020年 | 1788篇 |
2019年 | 1752篇 |
2018年 | 878篇 |
2017年 | 1556篇 |
2016年 | 1744篇 |
2015年 | 2234篇 |
2014年 | 3338篇 |
2013年 | 3357篇 |
2012年 | 4555篇 |
2011年 | 4657篇 |
2010年 | 4297篇 |
2009年 | 4330篇 |
2008年 | 5056篇 |
2007年 | 4317篇 |
2006年 | 4352篇 |
2005年 | 4996篇 |
2004年 | 3057篇 |
2003年 | 2838篇 |
2002年 | 2257篇 |
2001年 | 2150篇 |
2000年 | 1735篇 |
1999年 | 1378篇 |
1998年 | 1274篇 |
1997年 | 1030篇 |
1996年 | 910篇 |
1995年 | 721篇 |
1994年 | 676篇 |
1993年 | 418篇 |
1992年 | 385篇 |
1991年 | 309篇 |
1990年 | 259篇 |
1989年 | 262篇 |
1988年 | 126篇 |
1987年 | 83篇 |
1986年 | 79篇 |
1985年 | 59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1篇 |
1979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干细胞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细胞移植研究的重点是干细胞研究。干细胞是存在于许多组织中的原始细胞,可在需要时进行多向的分化。最新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成熟个体的组织器官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以某种形式存留的干细胞,如骨髓来源的造血干细胞、间叶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肝脏来源的肝卵圆细胞、小肝细胞样前体细胞及外周血中可分离到的干细胞等。这些来源于组织或器官的干细胞可以相应地分化成该组织或器官及其他系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对体表瘘管大鼠模型隧道式拖线法治疗,研究在治疗不同时期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在隧道式拖线法后第3、5、7、9、14 d和完全愈合时取大鼠局部组织进行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量测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16.25±1.96)d和(23.75±0.96)d,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Ⅰ型胶原表达量在术后第9 d出现明显下降后逐级上升,在第14 d及愈合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而Ⅲ型胶原表达量在第9 d至第14 d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隧道式拖线法后第9~14 d大鼠的Ⅰ/Ⅲ型胶原表达量比值升高,有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93.
前交叉韧带解剖双束重建中股骨隧道建立路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前瞻性研究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解剖双束重建术中,采用经胫骨隧道与经前内人路定位建立股骨隧道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在连续30例ACL患者的解剖双束重建术中,首先分别以45°、55°角钻取胫骨隧道,关节内出口分别在ACL胫骨解剖附丽区印记的前内和后外,保留1~2mm间隔骨桥;关节外入口分别位于胫骨结节内侧和内侧副韧带前缘的前方,间隔以两枚Washer不重叠为准,分别用于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的移植重建。然后分别经两胫骨隧道,将两根球头空心钻的钻杆自胫骨隧道插入关节内,观察两钻头杆能否到达理想的股骨隧道,录像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本组30例患者中,经胫骨前内侧束隧道插入的钻头杆,在股骨侧的指向全部偏高、偏前,无一例能完全或部分到达股骨侧前内侧或后外侧束隧道口;而经胫骨后外侧束隧道的钻头杆,经屈或伸膝调整角度后,5例(16.7%)可完全到达、8例(26.7%)可部分到达股骨的前内侧束隧道口;有2例(6.7%)可完全到达、6例(20.0%)部分到达股骨的后外侧束隧道口。而经前内入路屈膝120°后,28例(93.3%)定位可达到理想位置。结论在ACL解剖双束移植重建中,经胫骨隧道定位钻取股骨隧道的方法不可靠、准确性差、变异较大、可重复性差;而经前内入路方法可调节性强、准确性好、股骨隧道短、不受胫骨隧道方向、角度和直径的影响、简便易行、重复性好;但应注意要在较大的屈膝角度下定位钻取。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对比分析乙型肝炎(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的相关性,探讨乙肝前S1、S2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乙肝患者420例,采用ELISA法对前S1、前S2抗原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对HBV-DNA进行检测,从血清学标志类型、HBV-DNA载量和HBV感染类型角度对HBV-DNA和前S1、S2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大三阳患者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8.48%、95.45%、100.0%;小三阳患者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3.25% 、45.45% 、46.75%。HBsAg(+)HBcAb(+)患者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3.75%、43.28%、44.78%。在高HBV-DNA载量组中乙肝前S1、S2抗原检出率较高。结论 乙肝前S1、S2抗原与HBV-DNA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病毒感染与复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改良两孔法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同一手术组的38例改良两孔法(两孔组)和40例常规五孔法(五孔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中转开腹率、腹部切口总长度、标本远端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病理学TNM分期、再次手术率、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应激情况及术后住院天数等短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标本远端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病理学TNM分期、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孔组腹部切口总长度短于五孔组[(5.1±0.5)cm vs. (8.4±0.9)cm,P<0.05],术后24 h[(4.1±1.3)分vs.(5.0±1.6)分,P<0.05]、术后48 h [(2.8±1.1)分vs. (4.0±1.4)分,P<0.05]和术后72 h [(1.9±1.1)分 vs.(2.7±1.2)分,P<0.05]的疼痛评分低于五孔组。两孔组术后第1天的C-反应蛋白[13.2(1.3~111.7)mg/L vs.22.2(6.9~135.0)mg/L,P<0.05]、白细胞介素-6[20.8±9.4)ng/L vs.(26.6±13.6)ng/L或20.5(6.1~45.5)ng/L vs. 30.8(6.3~60.2)ng/L,P<0.05]及皮质醇[(619.4±185.4)nmol/L vs.(754.6±164.1)nmol/L或499.7(300.8~935.7)nmol/L vs. 777.2(533.7~1008.5)nmol/L,P<0.05],术后第2天的C反应蛋白[(30.1±27.4)mg/L vs.(64.1±49.1)mg/L或20.8(1.4~110.1)mg/L vs. 68.7(9.7~176.6)mg/L,P<0.05],皮质醇[566.7(438.6~1005.2)nmol/L vs. 666.2(100.5~1099.8)nmol/L,P<0.05],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12.5(1.5~111.1)mg/L vs. 23.4(9.7~167.8)mg/L,P<0.05]水平低于五孔组。结论 改良两孔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安全可行,其短期术后结局指标和肿瘤根治性不劣于常规五孔法腹腔镜手术,同时具有术后疼痛轻,应激小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905-1908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A3型腰椎严重爆裂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2009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脱位患者46例,其中L111例,L213例,L311例,L46例,L55例,按ASIA脊髓神经损伤分级:A级11例,B级15例,C级12例,D级7例,E级1例;采用AO spine胸腰椎损伤分类系统分型:A3.1型14例,A3.2型12例,A3.3型20例。[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予以清创缝合后痊愈。术前与末次随访椎管狭窄程度、椎体压缩程度、后凸Cobb角、前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有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40例ASIA神经功能有恢复,16例提高2级,24例提高1级,5例无提高。所有患者术后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切口疝、脑脊液漏,影像学检查显示腰椎畸形矫正良好,植骨块均融合,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无螺钉松动及植骨块移位。[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是治疗腰椎A3型爆裂性骨折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对喙突移位术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喙突移位术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生物力学研究文献,总结研究进展。结果 当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行喙突移位术时,应注意将骨块边缘与关节盂平齐,将其在矢状面上固定于关节囊发生破损的方向。若采用传统螺钉固定方式,则应采用双皮质螺钉固定,而螺钉材料等细节对生物力学特征影响较小。皮质纽扣固定作为一种新型固定方式,从单纯生物力学表现上略差于螺钉。术后喙突骨块最常发生骨吸收的部位为骨块近端内侧,分析可能与固定物导致的应力遮蔽有关。结论 目前对于喙突移位术骨块固定方式及固定物选择尚无详细的指导规范,临床上针对不同损伤程度下的最优治疗方案、术后骨愈合及骨重塑的影响因素、术后骨关节面压力等问题,仍需通过高质量生物力学研究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综述Latarjet手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术后移植骨块骨吸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移植骨块骨吸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对Latarjet手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术后移植骨块骨吸收的发生机制、分型、危险因素、对临床功能的影响、管理策略进行总结。结果 移植骨块骨吸收是Latarjet手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骨块存在应力遮挡以及局部血供减少有关。术前无明显关节盂骨缺损、开放手术、骨愈合时间早可能是引起移植骨块骨吸收的危险因素。多种评估方法和分级标准已被用于骨吸收区域和程度的评估。部分骨吸收可能是术后关节盂的生理重塑过程,但严重或完全骨吸收是手术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预防手段,仅能通过翻修手术进行治疗。结论 Latarjet手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术后移植骨块骨吸收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对临床功能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管理策略,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6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07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术。男88例,女19例;患者初次脱位年龄13~48岁,平均23.3岁;脱位次数2~160次,中位次数7次;病程0.2~240.0个月,中位病程36.0个月。手术时年龄16~61岁,平均28.2岁。左肩43例,右肩64例。63例合并关节盂骨缺损,骨缺损达1.7%~16.1%,平均8.1%。MRI检查示均不合并肩袖撕裂和肩关节僵硬。术后1 d行CT三维重建检查,评估植入锚钉分布以及锚钉植入处有无关节盂劈裂骨折和拔钉等情况发生。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owe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评估患肩疼痛及功能。记录术后患者肩关节不稳复发情况、恐惧试验结果、恢复至术前运动水平患者例数以及患者自评满意度。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73个月,平均41.5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 d CT三...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介绍应用彩色多普勒在术前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进行精准定位后, 切取不携带主干血管的短蒂单穿支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 我科对15例四肢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短蒂股前外侧单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 皮瓣供养动脉与受区动脉端侧吻合, 皮瓣静脉与受区静脉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6 cm×5 cm~11 cm×7 cm, 所有皮肤缺损创面均伴有肌腱或骨外露, 皮瓣均为单穿支皮瓣, 皮瓣的游离时间为30~40 min, 平均切取时间为35 min。皮瓣供区一期缝合。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存活, 随访时间3~12个月, 平均7.2个月, 皮瓣外形满意, 供区创面Ⅰ期愈合。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在股前外侧的近中段对皮瓣穿支入皮点及穿支血管在皮下和肌肉内的行径进行精确定位, 选择合适的穿支作为皮瓣的供养血管, 应用Free-style理念切取短蒂股前外侧皮瓣, 对供区损伤小, 切取较传统方式简便, 手术时间短, 供区能直接缝合, 是一种理想的应对血管变异的手术方法。对显微外科技术和彩色多普勒操作技术和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