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1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 探讨非布司他和别嘌呤醇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对肾脏保护作用的差异。 方法 本前瞻性队列研究共连续纳入CKD Ⅲ期合并HUA的患者99例。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分为非布司他组(n=42, 20~40 mg/d口服)和别嘌呤醇组(n=57, 100~300 mg/d口服)。 结果 与基线期比较,治疗6月后,非布司他组与别嘌呤醇组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改变值及eGFR下降>10%患者比例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改变值,组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基线期比较,治疗6月后,非布司他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下降值显著高于别嘌呤醇组(P<0.001)。 结论 相比别嘌呤醇,非布司他对于治疗CKD合并HUA患者同样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并且可更好地降低尿酸。  相似文献   
18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1990-1991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维持血液透析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维持血液透析痛风患者共150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治疗组1给予非布司他40mg,l次/d,疗程为20w;治疗组2予非布司他80mg,l次/d,疗程为20w;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100mg,3次/d治疗,疗程为20w。对患者治疗前、治疗8w以及20w后3组的血尿酸水平和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尿酸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治疗组2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血尿酸下降更加显著(P0.05)。结论非布司他、别嘌呤醇在维持血液透析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布司他降尿酸的耐受性良好,且安全性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别嘌呤醇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别嘌呤醇,初始剂量为50mg/次,2次/d,每周递增50mg/次,至200 mg/次,2次/d,维持;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1MI)危险评分、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心绞痛分级及血尿酸水平,记录治疗后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ST最大压低水平、运动开始至终止时间、运动最快心率,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IMI评分(2.2±0.9)、GRACE评分(76.3±22.8)和血尿酸水平((354.6±31.3)μmol/L)低于治疗前(3.2±1.2、104.6±30.1、(477.6±26.4)μmol/L)(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2.7±1.1、88.5±23.9、(459.9±33.2)μmol/L)(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分级改善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ST最大压低水平((-0.81±0.26)mV)、运动开始至终止时间((313.2±54.3)s)、运动最快心率((129.2±18.4)次/min)与对照组((-0.94±0.30)mV、(275.5±48.9)s、(116.2±15.2)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上腹部隐痛发生率(14.6%)与对照组(1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纹痛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别嘌呤醇可减轻患者心肌缺血、增加患者活动耐力,改善心绞痛程度,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84.
目的 探讨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别嘌呤醇治疗.在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理有效率高达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别嘌呤醇可以有效提高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但是在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之前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85.
别嘌呤醇常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痛风性肾病,其胃肠道及皮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10%,其中药疹约3%。别嘌呤醇致药疹的潜伏期长,病情重,易复发,病死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不同程度广泛损伤、内脏受累或伴有全身中毒症状。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讨临床用药与药疹发生的关系,对比药疹的临床类型和致敏药谱在最近七年与过去十年的变化.方法:对我科2003-2010年收治的196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我科1984-1994年的198例药疹患者的资料进行时比.结果:本次调查的196例患者中占比例较大的是多形红斑型药疹52例(26.5%)、发疹型药疹49例(25.0%)、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41例(20.9%).对比既往资料,多形红斑型、重症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在所有药疹病例中的比率升高(均P<0.05).191例患者的致敏药可被确定.其中占致敏药比例较高的依次是抗生素、别嘌呤醇、抗惊厥药、中药类药物和解热镇痛药.中药类多引起轻症药疹,别嘌呤醇引致的药疹多为重症药疹(均P<0.05).与既往资料相比,别嘌呤醇、卡马西平、中药类药物、头孢类及喹诺酮类在致敏药中的比例明显升高(均P<0.05),而青霉素类和四环素类在致敏药中的比例下降(均P<0.05).结论:我院药疹的致敏药物谱近年来已有一定的变化,是药疹临床类型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检测中国大陆汉族别嘌呤醇重症药疹病人的HLA-B*5801等位基因,并初步评价HLAB*5801等位基因作为遗传标记预测中国大陆汉族人别嘌呤醇重症药疹的意义。方法:采用PCR-SSP方法检测6例别嘌呤醇重症药疹(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病人(A组),4例别嘌呤醇引起的斑丘疹型药疹病人(B组),20例服用别嘌呤醇超过6个月而没有出现药物过敏现象的病人(C组)和185例无药物过敏史、且从未服用过别嘌呤醇的健康体检者(D组)的HLA-B*5801基因型。结果:HLA-B*5801基因阳性例数(频率)分别为:A组病人6例(100%),B组病人1例(25.00%),C组2例(10.00%),D组17例(9.19%)。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别嘌呤醇重症药疹病人的HLA-B*5801基因型频率明显较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5.25,P<0.05);而别嘌呤醇引起的斑丘疹型药疹病人及对别嘌呤醇耐受的病人与健康体检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分别为1.15、0.01,P值均>0.05)。结论:中国大陆汉族人群别嘌呤醇重症药疹与HLA-B*5801等位基因有强烈关联性,而别嘌呤醇引起的斑丘疹型药疹与HLA-B*5801的关联性不大。  相似文献   
188.
大剂量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严重的别嘌呤醇药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 2 0 0 0年 4~ 7月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注冲击疗法 (HDIVIG)治疗3例严重的别嘌呤醇药疹 ,获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治疗方法采用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制剂 ,静注 0 .4 /(kg·d) ,连用 3天。2 病例简介例 1,男 ,6 5岁 ,全身红斑、水疱伴发热 5天 ,于 2 0 0 0年 4月 30日入院。起病前 2 3天开始服用别嘌呤醇至起病前 2天停药 ,原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入院前在外院应用地塞米松 10mg静滴 ,每日 2次 ,病情继续加重。入院体检 :BP 18/ 10 .9kPa,口腔粘膜糜烂溃疡 ,睑缘、睑结膜、球…  相似文献   
189.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近年来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别嘌呤醇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被重视程度日益彰显。本文主要综述别嘌呤醇的药理机制、与心血管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及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及别嘌呤醇药物治疗作用中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0.
目的:观察新癀片联合别嘌醇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新癀片和别嘌呤醇治疗;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和别嘌呤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尿酸值均有显著改善。两组血尿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癀片联合剐嘌醇片能减轻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