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1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张旭红  林文果 《安徽医药》2018,22(10):1993-1996
目的 评价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对老年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纳入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老年CKD(G2期和G3期)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非布司他组(34例)和别嘌呤醇组(34例),两组患者均每个月复查血尿酸、肝肾功能等指标,随访6个月。 结果 至第6个月时,非布司他组有30例(88.2%)患者尿酸水平恢复正常,而别嘌呤醇组共有22例(64.7%)患者尿酸水平恢复正常,两组患者高尿酸血症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第6个月时,两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均较基线水平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别嘌呤醇组eGFR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非布司他组[(6.6±7.5) mL·(min·1.73m2)-1 比(2.5±7.2) mL·(min·1.73m2)-1 ](P=0.020)。 结论 所有老年CKD患者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均有良好的耐受性。非布司他较别嘌呤醇更能有效降低老年CKD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并对患者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2.
《中国药房》2018,(3):401-405
目的:系统评价别嘌呤醇对比用于治疗痛风类中药方剂治疗痛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痛风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单用治疗痛风类中药方剂或与别嘌呤醇联用(试验组)对比单用别嘌呤醇(对照组)治疗痛风疗效(总有效率、尿酸水平)和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RCT,合计1 9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29,95%CI(1.84,2.84),P<0.001],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D=-27.99,95%CI(-33.04,-22.9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结论:单用治疗痛风类中药方剂或与别嘌呤醇联用治疗痛风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单用别嘌呤醇。  相似文献   
143.
施健英 《现代护理》2007,13(32):3154-3155
别嘌呤醇又名别嘌呤、别嘌醇、痛风宁等,为化学合成的次黄嘌呤的异构体,属于抗痛风药。本品及其代谢物氧嘌呤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使尿酸生成减少,降低血液和尿中尿酸浓度,减少尿酸盐在骨、关节及肾脏的沉积,防止产生尿酸盐结石[1]。其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皮疹、荨麻疹、皮  相似文献   
144.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对兔心肌梗死后血浆和心肌细胞因子水平及心功能、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6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动物试验室完成。①分组和造模: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别嘌呤醇组,每组6只,后2组采用液氮冷冻法制造心肌梗死模型。②给药:术后别嘌呤醇组每日给予别嘌呤醇(广州彼迪药业有限公司)40mg/kg,另2组给予等量安慰剂。③观察指标:梗死后4周进行超声检查和血流动力学测定;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浆及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VG染色检测各组兔心肌间质胶原含量。结果:经补充后18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他2组兔室腔明显增大(P<0.01),室壁运动明显减弱,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1);别嘌呤醇组和模型组相比,室腔明显减小(P<0.01),室壁运动明显增强,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1)。②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他2组兔左室舒张末压显著升高(P<0.01),左室收缩末压及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显著降低(P<0.01);别嘌呤醇组和模型组相比其左心室的舒、缩功能均等到明显改善(P<0.01)。③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其他2组血浆及心肌组织和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都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别嘌呤醇组低于模型组(P<0.01)。④心肌间质胶原含量检测结果:模型组和别嘌呤醇组含或不含小血管视野胶原容积百分比都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别嘌呤醇组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别嘌呤醇可以改善兔心肌梗死后血浆及心肌组织细胞因子水平,别嘌呤醇改善心功能和抑制心室重构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因子水平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失代偿期并高尿酸血症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24例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别嘌呤醇片100mg、每天3次口服。随访血尿酸水平,调整其用量,使血尿酸水平处于正常水平。每3-4周对患者血压、血尿酸、肾功能和不良反应随访1次,并记录。观察期1年。对完成观察终点的53例患者的最后一次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稳定肾功能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别嘌呤醇可有效稳定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6.
目的:观察傣痛消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的影响。方法:通过酵母膏灌胃复制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以"傣痛消"、别嘌呤醇干预,检测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的水平。结果:傣痛消高、中、低剂量组、别嘌醇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血UA水平均显著低;"傣痛消"中、低剂量组、别嘌醇能明显降低小鼠血BUN浓度。结论:傣痛消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7.
38例别嘌呤醇药疹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由口服别嘌呤醇引起药疹的病人也相应增多 ,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特将近年来我科 38例该药疹的病人作一临床和预后分析。1 临床资料1 .1  38例患者均为 1990~ 2 0 0 1年上半年我科住院病人。均因痛风或高尿酸血症口服别嘌呤醇 ,其中男 32例 ,女 6例 ,年龄 4 8~ 88岁 ,平均为 6 1.5岁。 38例患者除痛风外还伴有其它疾病 ,其中心脏病 12例 ,肾病 8例 ,肝硬化 2例 ,糖尿病 14例 ,慢性支气管炎 14例。1.2 全身症状 患者发病时 ,30例出现发热 ,占 79% ,其中体温持…  相似文献   
148.
别嘌呤醇所致药疹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别嘌呤醇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对本院 1993年~ 2 0 0 1年收治的别嘌呤醇所致药疹 2 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 1例中重症多形红斑型 5例 ,剥脱性皮炎 4例 ,多形红斑型 4例 ,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 3例 ,麻疹样型 3例 ,紫癜型 2例。患者年龄 3 9~ 81岁 ,平均 58.3± 18.7岁。结论 中老年患者 (>50岁 )应用别嘌呤醇应谨慎  相似文献   
149.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近年来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别嘌呤醇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被重视程度日益彰显.本文主要综述别嘌呤醇的药理机制、与心血管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及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及别嘌呤醇药物治疗作用中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0.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入选的86例CRF(除外尿酸性肾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CRF常规非透析疗法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治疗;观察4周。测定2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UN、SCr及血尿酸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T-1和NO分别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和升高(P〈0.05),TXB2和6-keto-PGF-1α分别较治疗前降低和升高(P〈0.05),hs-CRP较同组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别嘌呤醇对CRF患者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抗微炎症状况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