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1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52篇
临床医学   265篇
内科学   27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877篇
预防医学   2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91篇
  13篇
中国医学   39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利巴韦林与痰热清注射液的治疗方式所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6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治疗采用注射利巴韦林,观察组治疗采用注射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利巴韦林结合痰热清的治疗方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2.
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方案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 (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其中RBV虽然能够显著提高α干扰素的疗效,但该药可引起溶血性贫血[1].临床已经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线血小板水平、基线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RBV剂量、血浆中RBV浓度及结合珠蛋白表型与RBV引起的贫血有关,但长期以来一直难以解释为何RBV引起的贫血程度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2-4].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宿主遗传学因素是RBV相关贫血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有关肌苷三磷酸酶(inosine triphosphatase,ITPA)基因多态性与RBV所致溶血性贫血的研究备受关注.现介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TPA基因多态性与RBV相关性贫血关系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8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60-4461
随机择取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100例,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1个星期之后的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做以统计。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试验组在治疗效果以及各项症状缓解的时间上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行以利巴韦林同喜炎平共同治疗,起到的疗效非常理想,而且恢复速度也相对较快,值得进行更加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并探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儿童上呼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56例上呼道病毒感染患儿,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与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良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少数患儿出现食欲不振、头晕、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可作为儿童上呼道病毒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5.
黄海芳 《现代保健》2012,(2):104-104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78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所有患儿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退热时间为1~3 d,平均(2.1±0.5) d,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2~6 d,平均(2.8±1.1) d.结论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肯定,患者的恢复时间短,安全,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临床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在治疗方法上主要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治疗方法上则采用炎琥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临床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儿在临床效果比较上,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炎琥宁对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87.
阳光 《当代医学》2013,(20):142-143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肌注α2b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气雾剂喷雾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再联合蒙脱石散涂布口腔,然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是87.5%,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进食时间方面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手足口病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安全可靠,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8.
王加东 《中外医疗》2014,(29):138-139
目的分析喜炎平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该院儿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78例,观察组39例患儿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给予参照组39例患儿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退疹时间快,住院时间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优于参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为该治疗方案的推广使用积累临床经验。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更昔洛韦(10~30 mg/kg静脉滴注,3次/d,给药14 d)和利巴韦林(10~15 mg/kg静脉滴注,2次/d,给药14 d)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利巴韦林组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更昔洛韦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8,P=0.01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3/40)和10.0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利巴韦林组和更昔洛韦组比较,C反应蛋白[(15.80±5.25)mg/L vs(20.42±5.38)mg/L]、白细胞介素-6[(10.24±2.75) ng/L vs(17.89±2.81)ng/L]、肿瘤坏死因子-α[(35.70±9.80) ng/L vs(50.31±9.77)ng/L]、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9.77±1.33)μg/L vs(12.24±1.46)μg/L]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10.25±1.96)μg/L vs(14.11±1.89)μg/L]在利巴韦林组均低于更昔洛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利巴韦林组发热消失时间[(3.10±0.35)d vs(4.60±0.40)d]、头痛/呕吐消失时间[(2.25±0.25)d vs(3.10±0.20)d]、抽搐消失时间[(2.20±0.20)d vs(3.35±0.30)d]、意识障碍消失时间[(4.30±0.50)d vs(6.40±0.55)d]均短于更昔洛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利巴韦林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0.
《中国药房》2015,(32):4575-4577
目的:观察小儿解感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常规上呼吸道抗病毒治疗,10~15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gtt,qd;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解感颗粒进行治疗,其中1~3岁患儿1 g/次,4~6岁患儿2 g/次,7~9岁患儿3 g/次,tid。两组患儿均以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发热、咳嗽及其他症状积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8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发热、咳嗽及其他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及其他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6.12%)显著低于对照组(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解感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儿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从而促进病情好转,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