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7篇 |
免费 | 73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46篇 |
临床医学 | 101篇 |
内科学 | 695篇 |
皮肤病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272篇 |
预防医学 | 145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69篇 |
中国医学 | 2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95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41.
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由于病原体经口由消化道侵入而引起的一组传染病.按其病原学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由细菌引起的,如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霍乱和副霍乱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第二类是由病毒引起的,包括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脊髓灰质炎及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等;第三类是由原虫引起的,如阿米巴痢疾和梨型鞭毛虫. 相似文献
42.
皮肤利什曼病是一种由热带利什曼或墨西哥利什曼原虫侵犯皮肤引起的慢性皮肤寄生虫病,临床上较为少见,而发生在鼻部的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鼻部皮肤利什曼病病例. 相似文献
43.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叮咬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它病程长,早期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起病缓慢,症状轻而不典型;病后3—6月典型症状逐渐明显;晚期患者(发病1~2年后)可因长期发热营养不良,极度消瘦,常并发肺炎、粒细胞缺乏症、败血症等。本病预后较好,自采用葡萄糖酸锑钠治疗以来,病死率减少,治愈率达95%以上。此病解放初曾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四川、湖北、山西、辽宁、内蒙古和北京市郊等长江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目前只有新疆、甘肃、四川、山西、陕西、内蒙等6省、区有新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44.
青篙为传统的清热解毒中药,其提取物青篙素的抗疟作用已经证实。本文对青篙及其提取物抑制刚地弓形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冈比锥形虫、枯氏锥形虫、阴道毛滴虫、兰氏贾弟鞭毛虫和溶组织阿米巴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对刚地弓形虫有明显的抗虫作用,对其他的原虫有部分抑制作用,并对其抗虫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5.
杜氏利什曼原虫热休克蛋白70的DNA疫苗表达载体构建及体内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扩增获得了杜氏利什曼原虫热休克蛋白70全长基因序列,构建DNA疫苗表达载体PVR1020-HSP70。以脂质体法我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系SVT2,应用Western blot法证产构建的表达载体具有表达HS宾能力,以10μg的DNAU凤苗表达载体质粒经肌肉、皮下注射进行免疫,2周后即可出现抗HSP70的抗体应答。建立了DNA疫苗免疫应答的模型。 相似文献
46.
47.
缩宫素注射液主要用于引产、催产、产后或流产后因宫缩无力或缩复不良而引起的子宫出血[1],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属于第3代硝基咪唑类衍生物,是一种强力的抗厌氧菌和抗原虫感染药物[2]。以上两种药物均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清液体,是妇产科的常用药物,两者的配伍禁忌在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资料中无详细介绍,我科近期发生1例缩宫素注射液致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变色的不良事件,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8.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SSU rRNA基因及k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对皮肤利什曼病(CL)病人(P17)的病原体SSU rRNA基因及kDNA进行分析。将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病变组织及有关利什曼原虫种株,L.infantum,L.tropica,L.donovani Xinjiang“771”株,分别抽提各标本的基因组DNA和kDNA后,再用相应的引物,R222和R333PCR扩增SSU rRNA基因(397bp片段)和1 相似文献
49.
爬行动物隐孢子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一种全球性的人兽共患原虫病,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可以感染鸟类、哺乳类、鱼类、爬行类、两栖类以及人在内的240多种动物;可通过水源、食物、空气以及亲密接触等途径传播。隐孢子虫主要引起幼龄动物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导致生育功能下降或死亡。对于人而言,隐孢子虫主要引起儿童和免疫抑制病人的腹泻,该病已被列为人类最常见的6种腹泻病之一。1986年,WHO将人的隐孢子虫病列为艾滋病怀疑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