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9958篇 |
免费 | 15501篇 |
国内免费 | 692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46篇 |
儿科学 | 2457篇 |
妇产科学 | 2126篇 |
基础医学 | 12187篇 |
口腔科学 | 3035篇 |
临床医学 | 46526篇 |
内科学 | 19800篇 |
皮肤病学 | 2947篇 |
神经病学 | 4909篇 |
特种医学 | 763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3篇 |
外科学 | 12975篇 |
综合类 | 115947篇 |
预防医学 | 60620篇 |
眼科学 | 2370篇 |
药学 | 65442篇 |
726篇 | |
中国医学 | 25282篇 |
肿瘤学 | 60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3篇 |
2024年 | 4078篇 |
2023年 | 7424篇 |
2022年 | 8361篇 |
2021年 | 11467篇 |
2020年 | 9128篇 |
2019年 | 6799篇 |
2018年 | 3767篇 |
2017年 | 6254篇 |
2016年 | 7341篇 |
2015年 | 9175篇 |
2014年 | 17647篇 |
2013年 | 18268篇 |
2012年 | 21626篇 |
2011年 | 22713篇 |
2010年 | 21254篇 |
2009年 | 20615篇 |
2008年 | 28540篇 |
2007年 | 19793篇 |
2006年 | 20413篇 |
2005年 | 24547篇 |
2004年 | 13398篇 |
2003年 | 16097篇 |
2002年 | 17096篇 |
2001年 | 9415篇 |
2000年 | 6803篇 |
1999年 | 5936篇 |
1998年 | 5600篇 |
1997年 | 6078篇 |
1996年 | 5801篇 |
1995年 | 5330篇 |
1994年 | 4235篇 |
1993年 | 2031篇 |
1992年 | 1375篇 |
1991年 | 1114篇 |
1990年 | 1076篇 |
1989年 | 969篇 |
1988年 | 257篇 |
1987年 | 233篇 |
1986年 | 128篇 |
1985年 | 80篇 |
1984年 | 35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58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1-ETO融合基因(AML1-ETO)阳性AML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初治AML1-ETO阳性AML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另选择同期50例AML1-ETO阴性AML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因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筛选出对AML1-ETO阳性AML患者总生存时间(OS)、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有影响的因素,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初治时红细胞(RBC)、血小板(PLT)、CD19阳性率、微小残留病(MRD)下降对数级值低于对照组,CD34阳性率、CD56阳性率、骨髓原粒细胞百分比(NC)、C-KIT突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诱导化疗后疗效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诱导治疗后达完全缓解者的AML1-ETO融合基因定量下降值对数级值高于诱导治疗未达CR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 45岁、CD56阳性率、C-KIT突变为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CD19阳性率、诱导治疗后AML1-ETO融合基因定量下降≥2对数级、采用IA诱导方案为OS独立预后良好因素(P 0.05);而男性、年龄 45岁、C-KIT为RFS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诱导治疗后AML1-ETO融合基因定量下降≥2对数级为RFS的独立预后良好因素(P 0.05)。结论 AML1-ETO阳性AML患者的预后受性别、年龄、AML1-ETO融合基因定量下降值、C-KIT突变、CD56及CD19阳性率、诱导方案等因素影响,应加以监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中国妇幼保健》2019,(11)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监护单位时间减速面积与新生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8月在民航总医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单胎501例孕产妇分娩前20 min胎心监护图形。根据新生儿脐带血血气p H≤7. 10和(或)碱剩余(BE)≤-14 mmol/L分为酸血症组(23例),其余为非酸血症组(478例)。探讨胎心监护单位时间减速面积与新生儿酸血症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酸血症组单位时间减速面积[5. 36 (3. 16,11. 04) cm2/20 min],显著高于非酸血症组[2. 78 (1. 36,5. 04) cm2/20 min](P0. 05)。随机抽取70%(350/501)的病例,以单位时间减速面积构建ROC曲线,曲线下面积是0. 657,用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的最高值作为界限值,验证抽样后剩余30%(151/501)的病例资料。单位时间减速面积按照≥4. 38 cm2/20 min为可疑新生儿酸血症的标准,其判断新生儿酸血症的灵敏度28. 57%,特异度91. 66%,阳性预测值14. 29%,阴性预测值96. 35%,诊断符合率88. 74%。结论胎心监护单位时间减速面积对新生儿酸血症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