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1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全乳调强放疗中标记夹所形成几何体体积、位置、形态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例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 依据定位CT和放疗0、10、20、30、40、50 Gy时的锥形束CT(CBCT), 读取瘤床标记夹坐标信息, 获取每次摆位误差。利用凸包计算程序构建几何体, 分别计算出几何体基于定位CT的体积(Vct)、6次CBCT的体积(V0~5);比较6次CBCT与定位CT的几何体质心位移(D0~5)和包含度(DI0~5)。照射剂量分别对V0~5、D0~5、DI0~5的影响采用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D0~5分别与同次三维方向摆位误差的相关性, V0~5变化率均值(AV)、D0~5均值(AD)、DI0~5均值(ADI)分别与体质量指数(BMI)、全乳体积(VB)、乳轴高(H)、手术至放疗时间间隔(T)的相关性, 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几何体所处象限(Q)和几何体于胸壁贴离状态(S)分别对AV、AD、ADI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D5与D0、D1、D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4.52、-...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IA)几何参数与其破裂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1个IA(77例)资料,按其是否破裂分破裂组(49个)与未破裂组(42个);CT血管造影技术测量IA多种几何参数,分析各指标与IA破裂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动脉瘤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瘤体深度(Hmax)、Hmax与瘤颈宽度比值(AR)和流出角(θout)均值分别为4.2±1.5、1.7±0.8和107.3±24.1,未破裂组2.9±1.3、1.2±0.4和121.6±23.3(P<0.05)。其余几何参数在两组间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瘤Hmax、AR值及θout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4.
颈总动脉(CCA)中层内膜增厚(IMT)与心血管病(CVD)发生率增加有关。本文意就代表老年人基线CCA IMT的CCA几何构型变异(CGP)异常构型可否预测老年人继后CVD事件危险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索两种主要的三维重建算法对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几何形态特征参数计算的影响.方法 分别建立了基于移动立方体(marching cubes,MC)和移动四面体(marching tetrahedral,MT)三维重建算法的颅内动脉瘤几何形态特征参数计算方法,并分别对5种主要的几何形态参数:动脉瘤的尺寸(size),纵横比(aspect ratio,AR),非球形指数(nonsphericity index,NSI),尺寸比(size ratio,SR)和动脉瘤倾斜角度(aneurysm inclination angle,AIA)进行分析.结果 对6例动脉瘤几何形态特征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MC和MT两种重建算法在重建时间上差异显著且对动脉瘤几何形态参数计算结果有差异,其中对AR、NSI、SR和AIA的影响较大,而对动脉瘤尺寸影响较小.结论 考虑到两种重建算法在重建时间上的差异显著,因此在计算尺寸等几何形态参数时可使用速度较快的MC算法,而在需要计算AR、NSI、SR和AIA等参数且要求一定精度时可优先使用精确度较高的MT算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索女性泌尿系统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科就诊患者的MRI及CT影像数据,选取采用妇科常用扫描序列进行扫描的MRI及CT数据集各10套,利用Mimics19.0软件对不同数据集的女性泌尿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联合工程学软件,探索对膀胱尿道可进行测量的指标。结果 10套MRI数据集均成功构建膀胱及尿道,而10套CT数据集成功构建双肾、输尿管及膀胱。联合工程学软件,诸多膀胱尿道相关的几何参数可被测量,本研究中膀胱尿道后角:151.1±17.9°、β角:137.3±14.0°、尿道耻骨角:47.8±12.1°、尿道倾斜角:21.5±7.3°、α角:83.8±13.8°、耻骨后间隙:15.3±3.0 mm、尿道横纹肌厚度:2.6±0.6 mm。结论 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能够直观再现人体泌尿系统三维解剖形态,提供女性泌尿系统精细解剖的三维研究的平台,通过多项径线和角度的测量,可为将来研究不同人群泌尿系统精细解剖及功能的差异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牙齿几何外形和模型底座厚度对热成型隐形矫治器厚度的影响。方法层析扫描标准上颌模型,形成数字图像,通过数字化三维图像处理,激光快速成型输出底座厚度分别为0、1、2、3、4、5、6、7、8、9、10 mm的树脂模型共11副,在每个树脂模型上通过热压膜成型制作10副矫治器,标记每副矫治器上14个牙位的唇颊面和舌腭面牙冠面轴点,使用千分尺测量牙冠面轴点处矫治器的膜片厚度,比较热压膜成型后不同牙位上隐形矫治器的厚度,分析厚度分布规律。结果底座厚度为0 mm时,隐形矫治器中切牙到第二磨牙唇颊面厚度从0.398 mm均匀递增到0.504 mm,坐标图表现为均匀递增的直线,膜片厚度随牙位变化的直线公式为y=0.019x+0.379,拟合度和相关性良好。尖牙腭面膜片厚度最大,第一磨牙腭面膜片厚度大于第二前磨牙,表现为S形曲线。不同底座厚度的树脂模型上热成型的矫治器唇颊面和舌腭面膜片厚度随牙位变化的规律基本相同。隐形矫治器唇颊面和舌腭面的膜片厚度随模型底座厚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结论隐形矫治器唇颊面厚度从前牙到后牙均匀递增;矫治器腭面厚度以尖牙最厚,分布无明显规律。模型底座厚度对隐形矫治器厚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28.
目的针对传统电磁跟踪方法存在的依赖磁场模型具体磁感应强度值、迭代算法繁琐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非迭代几何算法的电控旋转磁场跟踪方法,以避免模型误差、简化定位算法。方法采用三轴正交磁场源,通过控制磁场源三轴激励电流强度实现合成最大磁感应强度矢量在空间中遍历旋转,根据矢量指向三轴磁传感器时的旋转角利用非迭代几何算法进行定位,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仿真半径为0.3 m时,平均位置误差为0.32 cm,方差为0.02,定位时间为0.54 s。结论基于电控旋转磁场与非迭代几何算法的电磁跟踪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定位传感器,具有定位速度快、性能稳定的潜在优势,值得进一步优化提高性能以满足介入式微创手术临床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节段撞击能量与几何参数、几何参数变化与生物力学的相互关系,为评判脊柱损伤程度及稳定性变化提供相应的客观标准,为治疗中采取适宜的生物力学方法提供确切的实验依据。材料和方法 对18例新鲜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进行不同能量的撞击,复制成不同损伤程度的L1椎体爆裂骨折模型。结合脊柱三维稳定性测试,进行椎体几何参数及生物力学分析。结果 低能量撞击使节段出现结构“松驰”的现象,椎体几何参数仅角度参数部分出现变化(P<0.05),表明椎间松驰、椎体无明显破坏。中、高能量撞击使椎体几何参数发生明显变化,中能量组后伸位时前椎体高(AVH)、畸形率(DR)可基本恢复正常,而后椎体高(PVH)和椎体直径(VD)不能恢复正常(P<0.05);高能量组AVH和DR后伸时也可恢复到正常,然而,PVH和VD与正常相差更加明显(P<0.01)。牵伸作用后,中、高能量组除VD外,其余线性和角度参数都能基本恢复至正常,表明牵伸能使椎体得到较好复位。结论 AVH、DR和角度参数可作为判断脊柱稳定性的指标;而PVH、后单位高(PUH)不到正常的85%时,预示着损伤节段结构的严重破坏,为重度爆裂粉碎骨折。牵伸力是满足椎体几何参数恢复的有效生物力学方法。重度爆裂骨折的后伸复位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治疗前后不同时期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生化指标等变化特点,同时观察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非骨折患者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的影响。方法 动态观察20171月至2020年1月住院使用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的114例骨质疏松患者,其中包括57例严重骨质疏松致骨折患者(骨折组)及57例单纯骨质疏松患者(非骨折组)。采用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所有患者的腰椎总体(lumbar total, Ltot)、左侧股骨颈(Neck)和髋部总体(hip total, Htot)的BMD进行测量,并通过骨密度仪分析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包括髋部股骨颈、转子间和股骨干的BMD、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CSA)、平均骨皮质厚度(average cortical thickness, ACT)、弯曲系数(buckling ratio, BR)。观察骨折组和非骨折组治疗前后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BMD、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差异。结果 (1)与基线相比,治疗1年后股骨颈CSA、ACT,转子间CSA、ACT,股骨干CSA、BR分别增加1.68%、1.73%、3.04%、1.92%、2.17%、2.69%;治疗2年后上述指标分别增加了2%、2.49%、3.26%、2.51%、2.17%、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相比,股骨颈BR在治疗1和2年后分别下降了1.44%和2.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基线相比,治疗1年后Ltot、Neck、Htot的BMD分别提升了6.6%、1.57%、1.33%。治疗2年后,三者BMD分别提升了7.45%、2.13%、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相比,治疗1和2年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分别下降了15.54%和13%(P<0.05);血钙分别下降了3.32%和2.8%(P<0.05);尿酸分别增加了9.83%和11.01%。(3)骨折组与非骨折组治疗1年后转子间BR分别为11.52±2.73和10.37±2.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Ltot BMD治疗1和2年后均有上升(P<0.05);ALP在治疗1和2年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患者可明显增加BMD,改变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主要通过增加CSA、ACT而改善骨质量,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治疗后同样获益,进一步佐证了唑来膦酸治疗严重骨质疏松的同时可减少骨折再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