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14篇
  免费   4463篇
  国内免费   1896篇
耳鼻咽喉   513篇
儿科学   936篇
妇产科学   907篇
基础医学   2485篇
口腔科学   616篇
临床医学   16196篇
内科学   13367篇
皮肤病学   507篇
神经病学   2454篇
特种医学   42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3篇
外科学   3781篇
综合类   38017篇
预防医学   9522篇
眼科学   6214篇
药学   16114篇
  205篇
中国医学   12481篇
肿瘤学   1506篇
  2024年   600篇
  2023年   2427篇
  2022年   2122篇
  2021年   2800篇
  2020年   2725篇
  2019年   2762篇
  2018年   1425篇
  2017年   2631篇
  2016年   2911篇
  2015年   3517篇
  2014年   6549篇
  2013年   6401篇
  2012年   7838篇
  2011年   8511篇
  2010年   8124篇
  2009年   7594篇
  2008年   8080篇
  2007年   7643篇
  2006年   7123篇
  2005年   7584篇
  2004年   6196篇
  2003年   5814篇
  2002年   4271篇
  2001年   3233篇
  2000年   2431篇
  1999年   1852篇
  1998年   1348篇
  1997年   1222篇
  1996年   962篇
  1995年   831篇
  1994年   627篇
  1993年   401篇
  1992年   339篇
  1991年   365篇
  1990年   308篇
  1989年   350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血糖控制与DN的改善相关性有限,其不是DN的唯一决定因素,血脂代谢等因素也参与DN的发生、发展。三酰甘油、非酯化脂肪酸、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胆固醇、非典型鞘脂、载脂蛋白等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导致DN。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减重、适量运动对DN的治疗至关重要。现已发现贝特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欧米伽-3、硫辛酸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因血脂代谢紊乱引起的神经损伤。还有一些药物是通过阻断致病通路治疗DN,但这些尚未在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估非那雄胺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慢性CSC患者31例40眼,采用单臂试验对患者进行非那雄胺治疗。使用非那雄胺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etinal neuroepithelial layer,RNL)下积液状况,ETDRS视力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进行检查。结果非那雄胺治疗后1个月,有10眼(25.0%)RNL下积液完全消退。持续治疗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有7眼(17.5%)、6眼(15.0%)、7眼(17.5%)、3眼(7.5%)及3眼(7.5%)RNL下积液消退,仅有4眼(10.0%)在治疗后6个月RNL下积液仍存在。患眼EDTRS视力非那雄胺治疗后1个月为(50.00±16.11)个字母,与治疗前(46.16±16.67)个字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3);治疗后2个月(53.39±14.67)个字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03);治疗后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57.39±12.76)个字母、(58.52±12.39)个字母、(59.13±10.76)个字母及(60.42±10.96)个字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1)。而患眼CFT自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274.10±22.74)μm、(273.00±17.22)μm、(263.50±12.81)μm、(263.90±10.62)μm、(259.70±12.48)μm及(252.60±11.00)μm,与治疗前(296.60±35.41)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无服药后身体不适或并发症发生。结论非那雄胺对于慢性CSC的治疗安全且有效,有望成为慢性CSC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3.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和灵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本文考察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演进过程,从“社会矛盾—政策方针—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中观视角,构建了中医药文化发展分析模型,发现中医药文化先后经历了资产化发展(1978年-21世纪初)、情景化发展(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八大)前后)、生态化发展(中共十八大至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医药文化发展的策略、重点和面临的问题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因此,本文提出以社会矛盾为导向,优化政策引导,构建中医药文化生态体系,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不同层面采取多元双向发展路径,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提升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冠心病患者98例进行动脉造影为观察组,并以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胸痛者100例行动脉造影检查为对照组,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单支病变占56.12%,比例最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侵犯血管145支,前降支比例最高,占42.07%,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男性、高血脂及冠心病家族史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在男性、吸烟、糖尿病、高血脂及冠心病家族史等因素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男性、高血脂及家族史为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应对上述因素及早进行积极控制,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联合采用激光与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行激光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L-6(白介素-6)、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OS(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8.00%,68/100)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98/100)更高(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NOS水平更高,IL-6、VEGF水平更低(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联合采用激光与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6.
周鑫 《家庭医药》2016,(7):205-20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发病诱因和临床特点,针对病因和症状进行护理干预,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方法:对2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1例CVST患者有诱发因素的15例,占71.4%,未找到诱因的6例,占28.6%。最常见的发病诱因是妊娠和分娩,占42.8%;最多发生血栓的部位是上矢状窦,占41.4%;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占71.4%;经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治愈出院11例,好转5例,未愈自动出院2例,死亡3例。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发生多种原因可促发,各种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均可导致颅内静脉窦血栓,通过护理干预,排除不良因素,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47.
施薇华 《抗感染药学》2019,16(2):272-275
目的:分析奥氮平在基层精神病专科医院使用中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在线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被确认的42例奥氮平致ADRs报告,分析其奥氮平致ADRs的特点和规律。结果:42例ADRs患者中,其中神经系统损害24例占57.16%,最常见临床表现为静坐不能、感觉异常、椎体外系反应等症状;其次为代谢内分泌系统5例占11.90%,临床表现为水肿、代谢絮乱和体质量增加;奥氮平剂量在20 mg/d时发生ADRs的例数为最多;使用奥氮平出现不良反应后经治疗好转或痊愈41例占97.62%。结论:和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奥氮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临床使用过程中对其引起ADR仍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肠道病变患者使用阿卡波糖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肠道病变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P2hBG、HbA1C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肠道病变患者给予阿卡波糖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运动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血管功能、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收治的首次诊断为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行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动干预治疗。抽取2组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计算BMI,观察2组患者血糖、血脂、下肢血管功能、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VEGF-2)分别为(0.21±0.06)mm、(36.74±1.70)cm/s、(85.01±5.97)pg/mL、(5.51±0.19)ng/mL,低于观察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56.68±3.48)m/s、(67.66±5.42)m/s、(37.72±3.75)m/s、(54.77±3.86)m/s、(64.69±4.45)m/s,高于观察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 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运动干预,可改善患者周围神经传导功能与下肢运动能力,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