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649篇
  免费   19817篇
  国内免费   14397篇
耳鼻咽喉   3890篇
儿科学   7083篇
妇产科学   4300篇
基础医学   15312篇
口腔科学   3034篇
临床医学   73868篇
内科学   41247篇
皮肤病学   4755篇
神经病学   5571篇
特种医学   202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3篇
外科学   26869篇
综合类   94107篇
预防医学   27293篇
眼科学   4140篇
药学   50144篇
  398篇
中国医学   26603篇
肿瘤学   13920篇
  2024年   2887篇
  2023年   10877篇
  2022年   9689篇
  2021年   10126篇
  2020年   8715篇
  2019年   7252篇
  2018年   4987篇
  2017年   9475篇
  2016年   11447篇
  2015年   13672篇
  2014年   20309篇
  2013年   22725篇
  2012年   32633篇
  2011年   35855篇
  2010年   33243篇
  2009年   26317篇
  2008年   28291篇
  2007年   22812篇
  2006年   18896篇
  2005年   14604篇
  2004年   13195篇
  2003年   11328篇
  2002年   9444篇
  2001年   8842篇
  2000年   6268篇
  1999年   5415篇
  1998年   3835篇
  1997年   3256篇
  1996年   3094篇
  1995年   2860篇
  1994年   2456篇
  1993年   1682篇
  1992年   1464篇
  1991年   1378篇
  1990年   1226篇
  1989年   1180篇
  1988年   397篇
  1987年   277篇
  1986年   199篇
  1985年   144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AMI)的治疗价值。方法STAMI46例,在发病12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直接冠脉支架置入术(DS)或预扩张后支架置入术(PS),观察术中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术后TIMI分级、心电图,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等。结果DS组与PS组各项指标无差异,44例达TIMI3级,成功率达95.7%,ST段回落率67.4%,平均LVEF(49.4±9.46)%,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21.7%,无MACE发生。结论对于发病12h的STAMI患者,行急诊PCI,可开通梗塞相关动脉(IRA),改善心肌再灌注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2.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左房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定61名健康成人二尖瓣环运动峰值速率(Am),以评价Am在左房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观察61名无心脏疾患者的Am,Am值为二尖瓣前、后、左、右侧心房收缩期二尖瓣环运动峰值速率的平均值;并与左房收缩时左房面积改变分数(FAC)和容积改变分数(FVC)作相关性研究。结果61例研究对象平均FAC和FVC分别为(31±10)%和(42±11)%;Am为(13.4±3.2)cm/s;直线回归分析显示,Am与FAC和FVC均呈正相关(r=0.78和0.82;P均<0.001)。结论Am与FAC、FVC具有良好相关性,从而为临床评价左房收缩功能提供了一种简便而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3.
1381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1992年12月至2005年10月手术治疗VSD1381例,男性835例,女性546例,年龄2天至55岁,平均(4.6±3.2)岁。体重2.5~80(14.5±10.7)kg,<10kg者487例(35.3%)。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必要时应用深低温低流量及改良超滤技术。直视缝合823例,补片修补558例。结果术后30d内死亡24例(其中11例年龄<6个月),死亡率1.74%;晚期死亡1例。主要并发症发生率9.7%。结论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效果满意。但<6个月龄的低体重婴儿应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干下型VSD应早期手术,防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生。术后应重视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监护与治疗,重视对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84.
肺癌胸膜早期种植转移:螺旋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CT诊断肺癌胸膜早期种植转移的价值,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肺癌胸膜种植转移的CT、手术病理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43例中,术前CT仅诊断8例,其中Ⅲ级5例,Ⅱ级3例,诊断符合率19%(8/43),CT实际显示胸膜转移结节28例,其中Ⅰ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5例,未显示Ⅰ级15例,CT检出率为65%(28/43)。28例中,术前CT漏诊Ⅰ级和Ⅱ级各10例,漏诊率71%(20/28)。20例中,CT漏诊叶间胸膜、肺表面脏层胸膜、纵隔胸膜、肋胸膜、膈胸膜转移,漏诊率分别为0%、33%、36%、43%、80%。结论:CT能准确检出、诊断肺癌中晚期胸膜转移,但检出胸膜早期微小病灶有明显局限性,在CT诊断中,忽视对膈胸膜、肋胸膜、肺表面脏胸膜上Ⅰ、Ⅱ级较早转移灶的观察,是导致漏诊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5.
小儿神经系统遗传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述遗传性疾病(genetic disease)是由于遗传物质异常或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根据受累的遗传物质不同,遗传病分为: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线粒体病及体细胞遗传病等。在遗传病中80%累及神经系统,且绝大多数在小儿期起病,在国内报道较多的疾病有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86.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重要药物,胰腺功能障碍是其严重毒副作用之一.以往强调为预防胰腺功能障碍,在使用L-asp时需要严格控制脂肪摄入,但有研究认为在L-asp停药后从低脂饮食过渡到普食阶段,由于饮食质量发生明显改变会造成胰腺分泌水平增加,从而诱发胰腺炎[1].为此,我们对L-asp化疗期间的患儿采用饮食干预,以期探索配合L-asp化疗顺利进行的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187.
目的研究Ets-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抑制物(TIM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Ets-1、MMP-1及TIMP-1的表达;分析Ets-1与BT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研究BTCC中MMP-1、TIMP-1表达与Ets-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Ets-1在BTCC中高度表达,阳性率为82.5%(P<0.01),且随BTCC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肿瘤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②MMP-1阳性表达率膀胱癌组(85.0%)明显高于对照组(58.3%)(p<0.05);TIMP-1阳性表达率对照组(83.3%)明显高于膀胱癌组(47.5%)(P<0.05)。③MMP-1与Ets-1表达呈正相关(Rs为0.824,P<0.01),而TIMP-1与Ets-1表达呈负相关(Rs为-0.821,P<0.01)。结论①Ets-1在BTCC中高度表达,并随BTCC分期分级升高而增加;Ets-1与BTCC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②BTCC中Ets-1上调MMP-1表达,而下调TIMP-1表达,从而参与BTCC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188.
CT引导下胶原酶注射颈椎间盘溶解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CT引导下胶原酶注射颈椎间盘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对1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行胶原酶注射颈椎间盘溶解术。结果:15例均成功,随访1~16个月,优良率93.3%,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行胶原酶注射颈椎间盘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9.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的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和吸附K值及交叉吸附K值等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按照感染复数(MOI)分别为0.0001、0.001、0.01、0.1、1和10加入噬菌体纯培养液和宿主菌,充分裂解细菌后,测定噬菌体滴度;以MOI=10的比例加入噬菌体及宿主菌,进行一步生长实验;纯化PaP3颗粒,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通过中和反应实验测定PaP3和其抗血清之间的吸附反应常数K值。同时,利用抗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确定本室分离的三株噬菌体之间的血清学关系。结果当MOI=0.001时PaP3感染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根据一步生长实验结果绘制一步生长曲线;通过血清交叉中和反应得出不同的吸附常数。结论PaP3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20min,爆发期是60min,平均爆发量约为31,其抗血清反应的吸附常数K值为262。  相似文献   
19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监测中央型肺癌术后局部复发及胸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对55例110人次中央型肺癌术后胸部增强螺旋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残端或吻合口复发9例,12人次。胸内淋巴结26例33人次淋巴结短径≥1 cm,其中14例结合临床及CT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中央型肺癌术后复发的监测,螺旋CT是最好手段之一,但对肿大淋巴结性质的评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