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684篇
  免费   8288篇
  国内免费   4600篇
耳鼻咽喉   490篇
儿科学   3039篇
妇产科学   1289篇
基础医学   6019篇
口腔科学   1206篇
临床医学   36337篇
内科学   19532篇
皮肤病学   1781篇
神经病学   3021篇
特种医学   42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6篇
外科学   12874篇
综合类   64973篇
预防医学   38341篇
眼科学   870篇
药学   31674篇
  381篇
中国医学   13894篇
肿瘤学   1392篇
  2024年   1187篇
  2023年   4503篇
  2022年   4956篇
  2021年   5392篇
  2020年   5112篇
  2019年   5354篇
  2018年   2569篇
  2017年   5386篇
  2016年   5073篇
  2015年   6844篇
  2014年   11711篇
  2013年   11202篇
  2012年   13809篇
  2011年   14710篇
  2010年   13808篇
  2009年   13199篇
  2008年   14651篇
  2007年   13046篇
  2006年   12469篇
  2005年   12989篇
  2004年   10427篇
  2003年   9485篇
  2002年   7924篇
  2001年   6812篇
  2000年   5338篇
  1999年   4258篇
  1998年   3739篇
  1997年   3482篇
  1996年   2907篇
  1995年   2358篇
  1994年   1776篇
  1993年   1337篇
  1992年   964篇
  1991年   910篇
  1990年   728篇
  1989年   744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87例术后感染患者为感染组。95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感染组患者感染部位和病原学特点;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87例结直肠癌术后感染患者,其中手术部位感染率最高,47例占54.02%,其次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术后感染患者临床送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比例为65.56%(59/90),革兰阳性菌的比例为25.56%(23/90)。感染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患者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感染可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刺激炎症因子释放,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相关状况。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在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研究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感染状况,总结相关因素。结果本文选择的150例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出现感染患者42例,占28.00%;患者感染的发生因患者年龄的增大而表现出上升的趋势,经过深度检验得出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多,为23例,泌尿系统感染12例,胃肠道感染7例,所有感染病例当中存在真菌感染患者5例,占11.90%;患者的感染发生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存在提高。结论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相关院内感染,感染病情的诱因较多,应针对实际状况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治,提升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究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抽取2017年1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82例资料,统计其临床采集标本中细菌培养、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不同标本中分离病原菌谱的特点分布及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结果:82例患者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87株,主要来自痰液(49株)、尿液(17株)、伤口分泌物(13株)等标本中,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为最强,其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最弱;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性为最强,而其对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为最弱。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常见,多数致病菌为多重耐药菌,且对临床常使用的抗菌药物均由较高的耐药率;建议临床对术后感染患者尽早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用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关系,为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广东省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同院6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IgG亚类、炎症因子、免疫指标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儿童IgG2与IgG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均P0. 05)。研究组儿童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均P0. 05)。研究组儿童IgM、CD3~+、CD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均P0. 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均有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或(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先天性免疫缺陷有关,患儿IgG亚类水平降低,因此在临床上应当监测患儿IgG亚类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9年1月内收治的8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均为44例。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而研究组给予罗红霉素分散片与玉屏风散加味方联合治疗,治疗14 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咳嗽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更高,两组数据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慢性咳嗽疗效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预见性服务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120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液净化中心常规服务,研究组在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压力源量表(HS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焦虑自量表(SAS)、抑郁自量表(SDS)评分。结果 (1)研究组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服务,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显著降低患者压力水平和因疾病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133-135
目的探讨三黄散阴道塞药联合健康管理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妇科门诊的HPV感染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健康管理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给予三黄散阴道塞药。比较两组HPV感染清除率、自我管理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HPV感染清除率、自我管理效能总评分及干预后生活质量总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黄散阴道塞药联合健康管理可提高HPV感染清除率,同时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N-乙酰-5-羟色胺(N-acetylserotonin,NAS)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54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RIRI组(24只)与NAS组(24只);采用高眼压法建立大鼠RIRI模型,依据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将RIRI组与NAS组大鼠又分为6 h、12 h、24 h及72 h四个亚组。NAS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NAS(5 mg·kg-1),RIRI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通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并记录各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AS对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分界清晰,形态正常,神经细胞排列整齐;RIRI组大鼠再灌注后6 h视网膜各层出现水肿,以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较显著,神经节细胞数较正常组减少;随后视网膜水肿进一步加重,神经节细胞继续减少;NAS组大鼠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 视网膜水肿程度较 RIRI组轻,NAS组在再灌注后72 h视网膜厚度较 RIRI组厚,NAS组各时间点神经节细胞数均较 RIRI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组几乎未见 Fas+细胞。再灌注后6 h,RIRI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内核层开始出现少量 Fas+细胞;再灌注后12 h,RIRI组视网膜 Fas+细胞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视网膜Fas+细胞数达到高峰,棕色阳性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 72 h 视网膜 Fas+细胞较再灌注后 24 h 减少。NAS组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 Fas+细胞数均较 RIRI组各时间点减少,再灌注后24 h,Fas+细胞数达较高水平,随后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组视网膜可见 FasL 全层低表达。RIRI组再灌注后 6 h,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存在少量 FasL+细胞;再灌注后12 h FasL蛋白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 FasL+细胞数达高峰,可见深棕色的细胞膜及细胞质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72 h FasL蛋白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少。NAS组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FasL+细胞数均少于 RIRI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AS可通过抑制RIRI大鼠视网膜细胞Fas、FasL蛋白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细胞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