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33篇
  免费   2328篇
  国内免费   1186篇
耳鼻咽喉   2642篇
儿科学   142篇
妇产科学   109篇
基础医学   735篇
口腔科学   116篇
临床医学   9008篇
内科学   6622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1084篇
特种医学   12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6篇
外科学   4000篇
综合类   14304篇
预防医学   2483篇
眼科学   490篇
药学   5373篇
  235篇
中国医学   1593篇
肿瘤学   789篇
  2024年   453篇
  2023年   1743篇
  2022年   1935篇
  2021年   2526篇
  2020年   1740篇
  2019年   1617篇
  2018年   788篇
  2017年   1173篇
  2016年   1232篇
  2015年   1348篇
  2014年   2686篇
  2013年   2639篇
  2012年   3161篇
  2011年   3470篇
  2010年   3238篇
  2009年   2957篇
  2008年   2865篇
  2007年   2674篇
  2006年   2451篇
  2005年   2315篇
  2004年   1651篇
  2003年   1562篇
  2002年   1095篇
  2001年   822篇
  2000年   493篇
  1999年   398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345篇
  1996年   354篇
  1995年   254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胶囊内镜检查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朱森林  胡品津 《新医学》2004,35(2):124-125
1 引言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B)是指初始内镜检查(包括胃镜和结肠镜)阴性而不明来源的消化道出血,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3%~5%[1].  相似文献   
92.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ESS)治疗慢性上颌窦炎与传统手术相比,治疗中保存了鼻腔鼻窦的基本功能,能使病变良性转归。现将我们治疗的4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按悉尼胃炎新分类法分析8900例慢性胃炎的病理与纤维内镜的特点。方法 采用内镜和HE与幽门螺杆菌染色检查8900例慢性胃炎内镜及病理形态的分布情况。结果 8900例慢性胃炎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幽门螺杆菌性胃炎5785例最多见(65.00%),其他依次为炎症性胃炎1107例(12.44%)、肠化性胃炎1010例(11.35%)、活动性胃炎712例(8.00%)、萎缩性胃炎286例(3.21%)。内镜下形态:充血渗出性胃炎5999例为最多见(67.40%),其他依次为隆起糜烂性胃炎838例(9.42%)、出血性胃炎712例(8.00%)、萎缩性胃炎623例(7.00%)、平坦糜烂性胃炎618例(6.99%)、返流性胃炎89例(1.00%)、皱襞增生性胃炎21例(O.24%)。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治疗HP感染对于预防与治疗慢性胃炎具有重要意义。悉尼胃炎新分类是一种较实用和理想的一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95.
胆胰疾病双支架置入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部分胆胰疾病的胆胰管置入单支架目前已相当普及,但同时置入双支架还不多见,仅见于胰头癌双管受阻时插入胆胰管双支架。双支架具有能持续加倍扩张的优点。我们对20余例患者采用双支架或多支架引流后获得了更好的效果,现介绍几例典型病例对其适应证作一探讨,以便使更多的患者得益于微创的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96.
我院2004年1—12月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81例,在此对其临床表现、内镜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规律、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7.
国人上矢状窦窦腔内结构的内镜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人上矢状窦窦腔内结构,特别是纤维索和蛛网膜颗粒的完整解剖形态。方法成人头颅标本5具,去除颅盖,应用内镜观察研究上矢状窦窦腔内纤维索及蛛网膜颗粒的原始结构特征;并纵行剖开管腔,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索、蛛网膜颗粒。结果内镜下观察上矢状窦管腔内纤维索大致分3种类型:瓣膜状(47.1%)、小梁状(30.6%)、板层状(22.3%)。蛛网膜颗粒多集中于上矢状窦中段侧壁及静脉隐窝处呈指状突起突入窦腔。结论内镜较常规解剖手段可以更直观地观察上矢状窦窦腔内结构的完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8.
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到内镜粘膜下层剥离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斌 《云南医药》2007,28(5):500-504
内镜下剥离胃粘膜治疗胃肿瘤最早源于1968年高频电胃息肉切除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最初为粘膜剥脱活检术(strip biopsy),主要用于常规活检难以确诊的病变或对肿瘤浸润深度难以估计的病例进行大块活检的方法,后来逐步运用到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切除。近年来,内镜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更多新的内镜下治疗器具不断开发,内镜粘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就此发展而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CT结合内镜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均经手术病理检验证实为GIST病人的CT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1)18例GIST的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瘤,边界清楚,13例平扫及增强密度均匀,强化明显,5例瘤灶内有坏死液化区;肿瘤周围肠管不同程度受压移位或粘连。(2)15例源于胃、十二指肠及结肠的间质瘤均行内镜检查,4例瘤侧胃壁镜下所见黏膜呈外压性改变者未行咬检;11例伴有溃疡形成,溃疡处咬检获取病理组织。(3)18例均行手术后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18例CD-117均为阳性,13例CD-34阳性,10例Vimentin阳性。结论:CT与内镜相结合检查,能提高胃、十二指肠及结肠GIST定位、定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0.
洛长伟  高淑兰  王仪  辛凯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65-2165
内镜下切除息肉是一个可行的措施,在国内外已实施多年.但对于巨大息肉的内镜下切除,由于难度大,易出现并发症.人们仍存在争议。本组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内镜下切除巨大息肉的可行性、有效性,对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并分析了病理类型,仍然证实腺瘤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