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42篇
  免费   1537篇
  国内免费   734篇
耳鼻咽喉   235篇
儿科学   119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1423篇
口腔科学   645篇
临床医学   3118篇
内科学   1832篇
皮肤病学   152篇
神经病学   1326篇
特种医学   10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500篇
综合类   8019篇
预防医学   2017篇
眼科学   244篇
药学   2029篇
  39篇
中国医学   13433篇
肿瘤学   1031篇
  2024年   261篇
  2023年   873篇
  2022年   1040篇
  2021年   1243篇
  2020年   947篇
  2019年   655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629篇
  2016年   764篇
  2015年   979篇
  2014年   1690篇
  2013年   1486篇
  2012年   1962篇
  2011年   2128篇
  2010年   1877篇
  2009年   1849篇
  2008年   2210篇
  2007年   1790篇
  2006年   1804篇
  2005年   1977篇
  2004年   1495篇
  2003年   1605篇
  2002年   1202篇
  2001年   1068篇
  2000年   861篇
  1999年   741篇
  1998年   734篇
  1997年   654篇
  1996年   709篇
  1995年   643篇
  1994年   465篇
  1993年   330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304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266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征订启事     
刘万宏 《河北中医》2007,29(4):336-336
1995-06—2006-07,笔者针刺环枢穴治疗尿潴留4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偏头痛是由于发作性神经-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及某些体液物质暂时性改变所引起的头痛,可有视幻觉、偏盲等脑功能短暂障碍等先兆,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部分病人有家族史,我国城市居民患病率为6.3‰[1].目前治疗此病多采用药物为主,如镇静剂、谷维素、麦角胺类,但临床效果不佳.多年来笔者选用对穴疗法,针刺太冲、中渚穴,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3.
归脾汤配合针刺治疗崩漏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多发于青春期和更年期,为妇科临床常见疾病。因出血量多,或者淋漓日久不尽,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笔者从2004-03—2006-10,采用健脾扶正,补益气血,固冲止血法,以归脾汤加减配合针刺断红穴治疗崩漏8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阿根 《陕西中医》2007,28(1):91-92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温和灸配合针刺治疗法,温和灸取穴:颊僵,下关,颊车。对照组40例口服卡马西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提示:温和灸针对三又神经痛主要病因,以温热驱除寒邪,针刺采用局部与远端相结合,疏通经络,使之通则不痛。  相似文献   
55.
56.
57.
陈伟 《浙江中医杂志》1995,30(7):309-309
太冲穴的临床应用422923湖南省新邵县铁炉冲煤矿医务室陈伟太冲属足厥阴肝经,系肝经之俞穴与原穴,位于足背部第一趾间隙后方凹陷处,能舒肝理气、通络活血。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曾首先用治肿满、行步艰难、手足转筋等肝经所过部位的疾患,以后又发现该穴对少阳证、...  相似文献   
58.
我科自1994~1996年采用双孔引流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外囊区出血破入脑室,获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 60例病人分三组,每组20例,分别行双孔引流、单孔引流、开瓣或骨窗开颅术。男38例,女22例;年龄40~70岁,50岁以下6例,50岁~60岁44例,60岁以上  相似文献   
59.
应用L—形皮瓣即时闭合全厚皮片供区创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求一种更为合理的全厚皮片移植方法,我们在按形切取全厚皮片后应用L-形皮瓣转移即时闭合供区创面47例,取得满意效果。该术式改变了既往梭形切取全厚皮片,直线拉拢缝合的传统方法,而按照受区创面的形状,大小在供区适当的方位切取相应形状、大小的全厚皮片;同时灵活应用L-形皮瓣转移,将张力小的周边组织转至创面,从而即时闭合供区创面,这不仅节约了组织量,增加了切取量,而且操作简单,转移灵活,由于张力较小,  相似文献   
60.
面部色诊法中的全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面部色诊法早在《内经》时代就已确立,《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五色微诊,可以目察。”它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诊病方法,在中医诊断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诊法的关键在于观不同色泽出现于面之何部,诊相应脏腑身形之疾患,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速准确的特点。这种通过局部反映整体,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不仅与现代全息生物学的理论相一致,揭示了局部和整体的全息关系,同时也是现存中医学中最完善的全息诊断方法之一,值得重视和研究。笔者试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