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3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152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98篇
口腔科学   77篇
临床医学   242篇
内科学   29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2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854篇
预防医学   252篇
眼科学   2080篇
药学   298篇
  11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超声波角膜测厚仪及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OrbscanⅡ系统)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及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分别用OCT、超声波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系统测量近视患者34例(68只眼)的CCT并对测量值进行比较,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仪器间测量值的相关性;随机选择15例(30只眼)用三种仪器依次重复测量中央角膜厚度3次,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仪器重复测量值的方差.[结果]OCT、超声波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系统测得的CCT平均值分别为(515±33)μm、(535±35)μm和(534±44)μm,OCT的测量值比超声波角膜测厚仪与OrbscanⅡ的测量值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和0.003),超声波角膜测厚仪与OrbscanⅡ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0).OCT测量的CCT值与超声波角膜测厚仪(r=0.980,P<0.001)和OrbscanⅡ系统(r=0.963,P<0.001)测量的CCT值呈正相关.OCT、超声波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系统CCT重复测量值的方差分别为(3.75±3.05)、(6.53±3.02)和(5.26±2.98).OCT的方差与超声波角膜厚度测量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OrbscanⅡ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结论]OCT测量的CCT值最小;OCT与超声波角膜测厚仪和ObscanⅡ系统对CCT测量值的相关性较好;OCT测量CCT的可重复性较好,可以作为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的工具.  相似文献   
52.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最常见的眼病,其发生率达2%~4%,但由于不同地域、医疗卫生条件、经济水平的差异,使得许多年长后确诊和年幼时贻误了治疗时机的弱视患者,多因视觉留下缺陷,导致在求学、工作中遇到极大的困难.在成人单眼视觉损害眼病中,弱视占第3位.  相似文献   
53.
医学成像技术在最近几年中有了飞速的发展,新的成像方法不断涌现,已有的成像方式不断完善。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从形态到功能已成为医学成像技术发展的趋势。文中简要介绍分子成像、近红外热成像等新的成像方式。  相似文献   
5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模式,它将光学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器合为一体,应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自2001年开始国外首次报道OCT技术在人体冠状动脉内获得高清晰图像以来,OCT技术在冠心病介入领域中应用报道逐渐增多,目前备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Vogt-小柳原田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对8例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16只眼)进行OCT检查.结果所有患眼均表现程度不等的神经上皮脱离,脱离范围平均4022μm;神经上皮脱离高度1O1μm~2765μm,平均294μm;神经上皮厚度129μm~264μm,平均190μm.有1只眼表现为神经上皮层间水肿.神经上皮层下积液有浓密不均的点状回声,2只眼表现为团状渗出点,1只眼表现囊腔形成.结论OCT对于Vogt-小柳原田病尤其不完全性Vogt-小柳原田病的早期诊断有其优越性.同时为疾病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以及视力预测提供了客观定量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监测皮肤黑素瘤生长过程中的成像效果。方法将20只4周龄的裸鼠 随机分为实验组(n=16)与对照组(n=4)。实验组:将0.2 mLA375人源皮肤黑素瘤细胞悬液经皮下种植于裸鼠背部;对照组:将 等量的培养液经皮下种植于裸鼠背部。自接种后起,每天对裸鼠进行大体观察、小动物高频超声成像以及OCT成像,对所得图 像进行量化分析,并记录肿瘤成瘤时间、肿瘤大小、体积、长径、厚径等信息,接种后第24天解剖裸鼠,切取肿瘤块进行病理检 查。结果皮肤黑素瘤接种成功率为87.5%,结果经HE染色证实。OCT比高频超声更早探测到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在高频 超声图像中可见点状或带状强回声信号,在OCT图像中出现真皮上层的扁平化,并且在高频超声与OCT中,CNR均逐步增强 (P<0.05)。生长曲线图显示,与高频超声相比,OCT对厚径的测量更灵敏,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 频超声和OCT可在体监测皮肤黑素瘤的动态发展过程,且在不同发展阶段,成像效果不同。高频超声和OCT在肿瘤生长的不 同阶段的影像学表现,可在研究肿瘤动态发展过程中,对不同影像模态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比较光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和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对闭合性眼球损伤患者眼前节病变的检测能力。

方法:这是一项观察性横断面研究。2010-01/2015-07,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连续招募了16名闭合性眼球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完整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评估、非接触眼压测量和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采用SD-OCT检查所有损伤眼的前段。两名患者双侧眼外伤,接受双侧SD-OCT检查。记录角膜、虹膜、前房和晶状体的OCT表现,并与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所纳入的18眼均合并前房积血,且前房积血至少占前房容积的三分之一。16眼在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和OCT检查中发现角膜水肿和角膜上皮损伤。OCT检查检出Descemet膜脱离(n=7),房角退缩(n=6),晶状体半脱位(n=3)和虹膜根部离断(n=3)。

结论:SD-OCT能鉴别闭式眼球损伤的特征,而在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下则看不到这些特征。在闭合性眼球损伤中,SD-OCT可能优于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OCTA检查在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1/10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38例38眼,其患病眼为A组,对侧健康眼为B组。所有患者均接受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行3mm×3mm范围的模式扫描,获得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4个层面黄斑血流密度图,测量表层视网膜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Image J软件计算4个层面黄斑区血流密度(MVD),OCT模式测量黄斑中心凹的水平厚度与垂直厚度(CFT)。

结果:A组和B组浅层视网膜FAZ、水平CFT及垂直CFT测量均有差异(P<0.01)。A组和B组表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MVD均有差异(P<0.01),外层视网膜层MVD、脉络膜毛细血管层MVD结果无差异(P=0.542、0.489)。BCVA(LogMAR)分别与表层视网膜FAZ、水平CFT及垂直CFT呈正相关(r=0.482、0.652、0.621,均P<0.01),与表层视网膜MVD及深层视网膜MVD呈负相关(r=-0.486、-0.465,均P<0.01)。

结论:应用OCTA检查对提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微循环障碍和视力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随访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1年的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探讨戴镜前后及2组间脉络膜厚度的差异。方法选取-1.00~-6.00 D的252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患者治疗1年期间的眼轴,黄斑中心凹及鼻侧、颞侧脉络膜厚度(应用EDI-SD OCT)。结果治疗1年后,试验组患者的眼轴增加明显缓于对照组(低度近视组t=19.071,P<0.001;中度近视组t=19.457,P<0.001);试验组戴镜后各时间点的脉络膜厚度与戴镜前相比均有增厚(P<0.001),低度近视组在戴镜1个月内脉络膜增厚最为明显(P<0.05),1个月后基本趋于稳定(P>0.05),而中度近视组在戴镜3个月内脉络膜增厚最为明显(P<0.05),3个月后基本趋于稳定(P>0.05)。颞侧脉络膜厚度厚于鼻侧。1年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长变慢,早期脉络膜厚度有不同程度增加,1~3个月后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