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29篇 |
免费 | 912篇 |
国内免费 | 6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2篇 |
儿科学 | 66篇 |
妇产科学 | 72篇 |
基础医学 | 1587篇 |
口腔科学 | 1863篇 |
临床医学 | 2190篇 |
内科学 | 772篇 |
皮肤病学 | 28篇 |
神经病学 | 188篇 |
特种医学 | 110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140篇 |
综合类 | 4033篇 |
预防医学 | 2137篇 |
眼科学 | 2474篇 |
药学 | 1106篇 |
27篇 | |
中国医学 | 408篇 |
肿瘤学 | 1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2篇 |
2023年 | 442篇 |
2022年 | 562篇 |
2021年 | 646篇 |
2020年 | 479篇 |
2019年 | 373篇 |
2018年 | 227篇 |
2017年 | 313篇 |
2016年 | 423篇 |
2015年 | 506篇 |
2014年 | 882篇 |
2013年 | 784篇 |
2012年 | 1073篇 |
2011年 | 1104篇 |
2010年 | 1039篇 |
2009年 | 944篇 |
2008年 | 1307篇 |
2007年 | 955篇 |
2006年 | 881篇 |
2005年 | 966篇 |
2004年 | 744篇 |
2003年 | 725篇 |
2002年 | 558篇 |
2001年 | 587篇 |
2000年 | 471篇 |
1999年 | 357篇 |
1998年 | 332篇 |
1997年 | 254篇 |
1996年 | 254篇 |
1995年 | 259篇 |
1994年 | 199篇 |
1993年 | 149篇 |
1992年 | 150篇 |
1991年 | 123篇 |
1990年 | 112篇 |
1989年 | 98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choroidalthickness,SFCT)变化。方法 3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60眼纳入研究,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38±10.19)岁。所有患者均行眼前节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SD-OCT)等检查确诊。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前及治疗2周、6个月、12个月后应用SD-OCT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进行深度加强扫描(enhanceddepthimaging,EDI)测量SFCT。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进行比较。结果 患眼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287.85±27.70)μm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前,患眼SFCT厚度(437.46±30.14)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1,P<0.01)。治疗2周后,患眼SFCT厚度为(352.50±60.37)μm,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患眼SFCT厚度分别为(299.32±20.12)μm、(297.61±21.89)μm,与正常人群SF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2、1.272,均为P>0.05)。结论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SFCT较正常同龄人群明显增厚,恢复期与同龄正常人群比较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2.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是糖尿病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中央视网膜厚度(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与DME患者视功能损害及治疗前后视功能变化密切相关,而黄斑部视网膜微结构改变与CRT变化有关。频域 OCT ( spectral-domain OCT, SD-OCT)可以定性、定量的分析黄斑各组织层次的细微结构。我们对DME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微结构SD-OCT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进一步探讨DME的发病机制、观察病情进展、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目的 探讨用多层螺旋CT(MSCT)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夹角、肠系膜上动脉内口直径(dSMA)、同层腹主动脉内径(dAA)及肠系膜上动脉内口直径与同层腹主动脉内径比值(dSMA/dAA)正常解剖数值,并且比较其在性别及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为SMA影像解剖学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360名(男180名,女180名)多层螺旋CT腹部双期增强扫描或腹主动脉CTA的成人,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年龄(20岁~70岁以上)按每相隔10岁分为一组,共分6组。测量其大小,并比较其在各年龄组间差异。结果 360名受检者的SMA显示清晰, SMA-AA夹角平均为(60.32±20.40)°,dSMA平均为(0.96±0.14)cm,同层dAA平均为(1.82±0.25)cm,dSMA/dAA平均值为(53.40±8.67)%,男女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SMA与AA夹角及dSMA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层dSMA及dSMA/dA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清晰地显示SMA的正常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106.
107.
从吞咽功能、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综述国内外口腔癌吞咽相关病人报告结局测量工具(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 PROMs)的研究进展,分析并比较测量工具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情况,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合适评估工具、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究影响成年女性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拔牙掩饰治疗后软组织颏部突度变化的软硬组织因素以及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规律,为其疗效评估和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拔牙掩饰治疗的成年女性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48例,依据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上软组织颏前点(Pos)矢状向的位移量将患者分为Pos后移组和Pos前移组,测量2组治疗前后的牙性、骨性及软组织指标。比较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以及各组治疗前后的硬组织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下颌中切牙矢状向位置(L1-H)、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倾斜度(L6-MP)、上下唇及软组织颏部矢状向位置(UL-H、LL-H、Po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Pos前移组治疗前后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ANB)、下颌平面角(MP-SN)、上下颌中切牙矢状向位置(U1-H、L1-H)及上下颌第一磨牙矢状向位置(U6-H、L6-H)、上下颌中切牙唇舌向转矩(U1-SN、L1-MP)、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倾斜度(L6-MP)、上颌中切牙和上颌第一磨牙及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了解股骨颈和大转子及转子下股骨外侧皮质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临床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置入物进入的最佳部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测量干燥股骨颈标本水平面的前皮质线、中线、后皮质线,额状面的上皮质线和下皮质线与大转子和转子下股骨外侧皮质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 股骨颈前皮质线与转子下股骨外侧皮质的前缘平齐,中线与前中1/3交界附近相对,后皮质线与中后1/3交界附近对应,上皮质线与大转子外侧最突点上0—0.5cm相对应,下变质线对应转了下股骨外侧皮质3.5—4.5cm范围。结论 手术中各种置入物进入股骨颈的最佳植入点足大转子外侧最突点下0.5—3.5cm及该范围的股骨外侧皮质的前中1/3交界附近。 相似文献
110.
DR—3355(氟嗪酸光学异构体)的体外与体内抗菌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DR-3355[S-(-)-ofloxacin]和 DR-3354[R-(+)-ofloxacin]均是氟嗪酸的光学异构体(图1),现已成功地从合成的中间体中分离出。氟嗪酸为 S 和 R 异构体1:1的消旋混合物,其分子带一份水,而每一异构体只带半份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