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64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271篇
口腔科学   792篇
临床医学   327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1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16篇
综合类   1350篇
预防医学   158篇
眼科学   97篇
药学   379篇
  5篇
中国医学   115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3 毫秒
31.
目的:使用生物磁石复合体的新型荧光免疫测定方法,高感度快速分离检测目标细菌。方法:通过sulfo-SMCC及SPDP处理的方法将抗体固定于生物磁石粒子,制成生物磁石复合体,应用于目标细菌的荧光免疫测定。以生物磁石复合体来结合和移动混合液中的靶细胞,并通过外磁场控制生物磁石复合体。结果:本实验以大肠菌为检测目标,使用生物磁石-大肠菌抗体的复合体,约20min左右能从大肠菌混合液中分离出目标大肠菌,并在1h以内从大肠菌混合液中检测出大肠菌。采用生物磁石复合体的荧光免疫测定法还可以分离并测定出浓度在30个/ml以下的微量大肠菌检体。结论:利用此项技术可以靶向性分离检测特定细菌。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正常大鼠角膜内皮细胞在体外经γ-干扰素诱导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e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Ⅱ类抗原异常表达的情况。并观察比较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interleukin-2-pseudomonas exotoxin40。IL-2-PE40)、环胞霉素A(cyclosporine A,CsA)对角膜内皮细胞MHC-Ⅰ、Ⅱ类抗原异常表达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采用ACAS-570黏附式细胞分析仪和免疫荧光技术,对体外原代培养经γ-干扰素诱导后的正常大鼠角膜内皮细胞分成A、B2组进行MHC-Ⅰ、Ⅱ类抗原表达的相对量测定,并在培养液中加入新型免疫抑制剂IL-2-PE40和CsA,进一步测定角膜内皮细胞MHC-Ⅰ、Ⅱ类抗原的表达量。结果未加入γ-干扰素前,MHC-Ⅰ类抗原的表达量为97.8±8.1,MHC-Ⅱ类抗原无表达;经γ-干扰素诱导后,MHC—Ⅰ类抗原的表达量为1006.3±13.2,MHC-Ⅱ类抗原表达量为406.5±10.5,γ-干扰素加入前后MHC-Ⅰ、Ⅱ类抗原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PE40组MHC-Ⅰ类抗原的表达量为618.2±13.5,MHC-Ⅱ类抗原表达量为204.5±7.8,CsA组MHC-Ⅰ类抗原的表达量为609.5±12.9,MHC-Ⅱ类抗原表达量为198.5±6.9,IL-2.PE40组、CsA组分别与注射用水比较,MHC—Ⅰ、Ⅱ类抗原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PE40组与CsA组比较.MHC—Ⅰ、Ⅱ类抗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γ-干扰素可诱导角膜内皮细胞MHC-Ⅰ、Ⅱ类抗原异常表达;IL-2-PE40及CsA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这种表达。[眼科新进展20ff7;27(3):170.172]  相似文献   
33.
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在听力重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行听力重建术的疗效。方法:用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重建鼓膜和听骨链,并根据听骨链是否完整而采取了不同的术式。结果:48耳手术穿孔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8个月-5年半,未见再穿孔,术前,术后骨,气导间距分别为22.1dBHL和6.8dBHL,术后较术前平均缩小15.3dBHL。结论: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是修复鼓膜大穿孔的理想材料,并能起到槌骨和/或砧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35.
本文介绍了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的种类、方法,并对217例病人,458个牙齿修复后6年进行了临床观察,成功率达81.44%,并讨论了各种修复体失败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6.
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年即有对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nilage complex,TFCC)损伤的描述,但一直未引起临床上的重视。近20年来,有关TFCC的解剖、生物力学、损伤后诊断和治疗的报道很多,特别是随着MRI及腕关节镜技术的应用,使其诊治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7.
螺纹钉光固化复合树脂应用于前牙缺损的活髓保存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8.
数字的用法     
孙辉 《安徽医学》2006,27(1):74-74
我科自2000~2002年分别采用光固化超强纤维带+光固化复合树脂和单纯光固化复合树脂对126颗前牙牙体缺损进行修复。现对其疗效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39.
软骨组织工程与耳鼻咽喉组织工程软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组织工程的核心是建立有种子细胞和生物材料构成的三维空间复合体,复合体为种子细胞提供获取营养、气体交换,废物排泄和生长代谢的场所,随着种子细胞生长分化和生物材料的降解吸收,最终形成新的、能永久替代、具有与原组织或器官相同形态和功能的有生命力的生物体,也即组织和器官的再生。软骨由于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缺损修复应用的迫切性,成为当前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已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比较2种复合体(Compoglass F和F2000)充填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0例患者,共100颗牙,以患者一侧患牙为1组,对侧同名患牙为另一组,分别用Compoglass F和F2000充填。于术后12个月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两组对照各评价项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ompoglass F和F2000充填牙颈部楔状缺损12个月的临床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