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113篇 |
预防医学 | 32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儒家"中和"观与中和之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显学",成为中国占代文化的乇体,广泛渗透于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庸>是儒家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蕴含了极其深刻的哲学原理,其核心命题是"致中和"思想,认为"致中和,大地位焉",宇宙万物便达到了一种最佳动态平衡美."中和观"作为人格理想、社会理想的范式进人到审美领域,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的基奉形态一"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72.
73.
本文对明代王文禄及其《医先》进行论述,文中提出养生养德,养气必重视养胃等学术理论。对于社会发达的今天来说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儒家经典《大学》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说,儒家认为如果个人的道德修养好了,那么家可以齐,国可以治,天下可以太平,人类的和谐社会就可实现。要了解儒学对当代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先得了解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些什么要解决的问题,而儒学能不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那么,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有 相似文献
75.
76.
受先秦法制思想发展的影响,西汉初期仍遵行法治原则。然而秦王朝的短祚促使西汉时人反思其教训,加上儒家势力逐渐抬头并成为意识形态的正统,汉王朝开始实行儒家的教化政策并对官吏进行了儒家化的角色塑造。但法制仍是西汉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官吏必须掌握必要的行政技能,因而西汉的官吏最终呈现出"儒表法里"的形态。 相似文献
77.
李佩芸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8(2):211-212
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吸取儒家德育思想的智慧,实现儒家思想与高校德育思想的整合,对于高校德育建设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8.
梁漱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爱国人士,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的美称。1893年10月(清光绪十九年),梁漱溟出生于北京,1988年6月逝世,享年95岁。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探究一下这位著名学者的长寿故事、养生之道。童年趣事梁漱溟出生于北京,小时候身体不好,总是病病歪歪的,常常需要各种药物的“陪伴”。 相似文献
79.
试论宋儒治学方法对宋代《伤寒论》文献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1):66-67
分析了宋儒治疗方法的特点及其对宋代《伤寒论》文献研究的影响,认为儒医将儒家治学方法带进了《伤寒论》的研究后,宋代医家不仅注重对《伤寒论》内在辨证治疗规律的阐发,且在治疗温病时,不拘泥于经典著作,对《伤寒论》中治方较少的温病的治法进行了补充,开《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研究之端,并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健康人格不仅是健康的标志,而且有益于益寿延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儒家就非常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在人格塑造方面,儒家首先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孔子提出大德大得其寿。其次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即孔子所论“发奋忘食,乐以忘忧。”第三是自我控制能力的塑造,即“致中和,万物育,”使人们能够有效地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保持内心的安宁,从而使心身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