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48篇
  免费   855篇
  国内免费   1179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65篇
基础医学   696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299篇
内科学   3729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308篇
特种医学   3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527篇
综合类   5398篇
预防医学   2320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2704篇
  30篇
中国医学   1606篇
肿瘤学   97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12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454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818篇
  2013年   863篇
  2012年   1160篇
  2011年   1184篇
  2010年   1156篇
  2009年   1022篇
  2008年   1443篇
  2007年   1103篇
  2006年   1115篇
  2005年   1214篇
  2004年   917篇
  2003年   856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520篇
  2000年   433篇
  1999年   402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293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对77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测定了血清CRP、HbA1c、血TG和血CHO水平.结果血CHO、TG与HbA1c和CRP之间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CRP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在2型糖尿病与TG、CHO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2.
陈心  成蓓  王洪星  何平  葛晶 《山东医药》2008,48(2):21-23
目的 进一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高亲和性配体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分别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葡萄糖和不同浓度罗格列酮进行干预,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巨噬细胞人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在高浓度胰岛素和葡萄糖状态下巨噬细胞ACAT-1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罗格列酮可明显下调其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巨噬细胞ACAT-1表达水平升高,罗格列酮可明显下调其表达;此可能为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63.
目的调查无锡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常见病的发病率,为提高农村老年人卫生保健防病治病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农村体检老年人血常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乙肝表面抗原及血压等指标。体检异常者由相关临床医生按照有关疾病诊断标准确诊,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体检1200例,身体健康者190例,占15.83%,患有各类疾病者1010例,占84.17%;其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36.92%,高血压31.08%,肝脏病9.5%,糖尿病6.67%。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最高,占30.49%(P〈0.01);女性高脂血症患病率最高,占43.07%(P〈0.01)。高脂血症主要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占78.56%,高胆固醇血症者占12.42%,混合型高脂血症者占9.03%;60—69岁男性患高甘油三酯血症所占比例最高,达90.00%,女性患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比例大于男性;70~79岁的男、女性所患各型高脂血症的比例无明显差异;80~88岁的女性患高甘油三酯血症所占比例最高,达72.22%,男性患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比例大于女性。结论高脂血症、高血压、慢性肝病、糖尿病等已成为农村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且呈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964.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TC水平与冠心病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878例年龄≥65岁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按TC水平分为4组:1组(158例):TC<4.16mmol/L、2组(182例):4.16mmol/L≤TC<4.68mmol/L、3组(205例):4.68mmol/L≤TC<5.2mmol/L、4组(333例):TC≥5.2mmol/L,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11年生存分析。结果与2组患者比较,校正前,1组和4组冠心病死亡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了131%(P=0.034)、28%(P=0.039),TC与冠心病死亡呈U型关系;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1组患者的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了271%(P=0.028),TC浓度与冠心病死亡风险呈"L"型关系。结论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中,TC过低能明显增加冠心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965.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在不同浓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及诱导不同时间后内皮细胞促聚集和促黏附活性的动态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株接种在6孔培养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ox-LDL(50、100和200 mg/L)并孵育不同时间(12、24和48 h)。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 (TXA2)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UVEC中组织因子(T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结果 量效关系显示,ox-LDL预处理HUVEC 24 h后,ox-LDL呈浓度依赖性促进HUVEC聚集,表现为PGI2/TXA2比值显著下降(P<0.05或P<0.01);时效关系显示类似的结果,但以24 h作用最为显著;同时,TF的表达随浓度的升高呈升高趋势。此外,ox-LDL还促进HUVEC黏附,表现为ICAM-1和VCAM-1呈浓度依赖性升高。结论 ox-LDL可增强HUVEC促聚集和促黏附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分泌的PGI2/TXA2下降及上调TF、ICAM- 1和VCAM- 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66.
967.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族(维族)IFG人群血脂代谢状况及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新疆地区2053例30~80岁维族居民行横断面调查,筛查IFG人群,分析血脂代谢状况及LDL-C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该IFG人群中,血脂代谢异常的总患病率为99.8%(613/614)。高TG血症患病率为85.5%(525/614),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患病率为72.5%(445/614)和40.7%(250/614),男性高于女性(75.0% vs 70.1%,52.4% vs 29.9%,P〈0.05);低HDL-C血症患病率为29.8%(183/614),男性低于女性(28.0% vs 3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TC、2 hPG。 结论 维族IFG人群血脂代谢异常的总患病为99.8%,其中LDL-C升高的患病率为40.7%,其危险因素为年龄、TC和2 hPG。  相似文献   
96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IL-1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2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进一步了解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机制.方法 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6只.对照组喂食基础饲料,模型组喂食高脂饲料,干预组喂食高脂饲料加阿托伐他汀5 mg/(kg·d),饲养时间均为12周.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水平,采用选择性沉淀法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7、IL-10和MMP-12水平.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内膜厚度、内膜/中膜比、斑块面积及斑块比例.结果 干预组血清TC、TG、LDL-C水平以及IL-17和MMP-12表达水平均显著性低于模型组(P均<0.05),但仍略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组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均<0.05).干预组内膜厚度、内膜/中膜比、斑块面积和斑块比例均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斑块比例与IL-17(r =0.847,P=0.001)和MMP-12(r=0.839,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IL-10呈显著负相关(r=-0.794,P=0.002);IL-17与MMP-12呈显著正相关(r=0.709,P =0.001),与IL-10呈显著负相关(r=-0.738,P<0.001),MMP-12与IL-10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63,P=0.015).结论 IL-17和MMP-12水平增高以及IL-10水平降低说明炎性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病理学作用.阿托伐他汀除降脂作用外,还可能通过减少IL-17和MMP-12以及增加IL-10的表达,降低动脉慢性炎症反应程度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出院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04至2012-07收治的325例老年STEMI患者,根据患者的HDL-C水平将其分为HDL-C高组(139例)与HDL-C低组(18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在院期间所接受的治疗、死亡情况、随访期间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HDL-C低组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高于HDL-C高组(P<0.05),其中HDL-C低组紧急PCI的比例高于HDL-C高组(P<0.05);随访6个月及随访1年中,HDL-C高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均低于HDL-C低组(P<0.05);HDL-C高组随访6个月及1年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因不良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的比例均低于HDL-C低组(P<0.05);Cox风险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低HDL-C水平[危险比(HR)=0.558,P=0.024)],糖尿病(HR=1.528 P=0.040)是STEMI患者出院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而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HR=0.471,P=0.001)]是保护因素。
  结论:入院时HDL-C水平低的STEMI患者出院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970.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血脂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析仪器对200例不同浓度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对测量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进行分析。结果血清中甘油三酯4.51mmol/L,两种测定方法测定的数值相差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51mmol/L时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胆固醇浓度6.21mmol/L时,测定结果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21时,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结果没有影响,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时,需要对多个指标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保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准确性,帮助高血脂病人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