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744篇
  免费   12592篇
  国内免费   6618篇
耳鼻咽喉   898篇
儿科学   1986篇
妇产科学   1245篇
基础医学   10188篇
口腔科学   1844篇
临床医学   43141篇
内科学   29473篇
皮肤病学   3894篇
神经病学   3484篇
特种医学   66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0篇
外科学   10678篇
综合类   69969篇
预防医学   22439篇
眼科学   3768篇
药学   32285篇
  600篇
中国医学   34333篇
肿瘤学   3932篇
  2024年   2068篇
  2023年   7289篇
  2022年   8996篇
  2021年   9384篇
  2020年   7454篇
  2019年   7509篇
  2018年   3651篇
  2017年   6447篇
  2016年   7230篇
  2015年   8143篇
  2014年   14254篇
  2013年   13250篇
  2012年   16252篇
  2011年   17938篇
  2010年   18795篇
  2009年   18707篇
  2008年   17988篇
  2007年   14265篇
  2006年   12753篇
  2005年   12780篇
  2004年   10079篇
  2003年   9558篇
  2002年   7641篇
  2001年   6260篇
  2000年   4485篇
  1999年   3227篇
  1998年   2695篇
  1997年   2382篇
  1996年   1956篇
  1995年   1744篇
  1994年   1442篇
  1993年   810篇
  1992年   764篇
  1991年   742篇
  1990年   591篇
  1989年   612篇
  1988年   236篇
  1987年   174篇
  1986年   148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72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目的探讨电热砭石温熨疗法对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11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抗炎镇痛及肩关节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热砭石温熨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UCLA)、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估2组患者肩部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取血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统计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血清SP、5-HT、PGE_2、TGF-β_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疼痛、功能、向前侧屈曲活动、前屈曲力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及UCLA总分、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VAS评分及血清SP、5-HT、PGE_2、TGF-β_1水平更低(P均<0.05),疼痛、功能、向前侧屈曲活动、前屈曲力量、病人满意度评分及UCLA总分、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3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33/41)(P<0.05)。结论电热砭石温熨疗法可明显改善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及炎症反应,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明显下调血清SP、5-HT、PGE_2、TGF-β_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10-2018-10间新里程安钢总医院收治的180例CSR患者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ACD)内固定术,观察组行PPEC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的病椎椎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6个月和12个月的颈椎曲度、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2个月的颈椎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ECD治疗CSR,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颈椎曲度及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54.
目的分析肌肉注射应用Z型注射法和传统注射法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门诊接收肌肉注射患者200例,按编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患者采用Z型注射法,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注射法,对比其注射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疼痛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肌肉注射患者行Z型注射法效果突出,可减轻患者临床疼痛度,降低并发症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5.
目的:分析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0年10月1日—2017年10月1日收治的1307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无便秘组患者1128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17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109例,其中无便秘组92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17例。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瘘的级别等来分析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在伴慢传输便秘组中根据术后吻合口近和(或)远端肠壁是否存在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分为两组,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瘘的级别等进一步从病理学方面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结果:伴慢传输型便秘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9.50%,高于无便秘组8.16%(P0.05);但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7.34±3.17)天,晚于无便秘组(6.08±2.55)天(P0.05);在179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中,神经节细胞正常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7.89%,低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组12.31%(P0.05);且瘘的发生时间短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组[(6.12±3.29)天vs(8.71±4.36)]天(P0.05)。结论:慢传输型便秘增加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且延长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慢传输型便秘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可能与结直肠切除范围不够,导致吻合口近和(或)远端肠壁存在神经节细胞的减少或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56.
157.
158.
田伟  郭晖 《医疗装备》2020,(8):58-59
目的探讨生物制剂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3(IL-1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医院收治的RA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IL-2、TNF-α、IL-1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IL-2(312.54±84.43)pg/ml、TNF-α(6.82±2.07)pg/ml、IL-13(4.86±1.52)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429.84±97.51)pg/ml、(12.72±3.74)pg/ml、(6.13±1.8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仅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未经对症处理自行恢复。结论RA患者接受rhTNFR:Fc治疗有助于下调血清IL-2、TNF-α及IL-13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提升RA治疗效果,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培养正常成纤维细胞)、瘢痕组(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组(10 ng/ml TGF-β1处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5 min^12 h)、Smurf2 RNA干扰组[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ad ubiquitin regulatory factor2,Smurf2)siRNA转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72 h]、补骨脂素组(10μmol/L补骨脂素处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继续培养72 h)、补骨脂素+TGF-β1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加入补骨脂素培养72 h后加入TGF-β1培养6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murf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 SMA,α-SMA)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ELISA法检测TGF-β1蛋白分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瘢痕组Smurf2蛋白[(0.83±0.08)比(0.38±0.07)]表达增加(P<0.05);与瘢痕组比较,Smurf2 RNA干扰组TGF-β1[(2.2±0.18)比(4.2±0.47)]表达降低(P<0.05);TGF-β1组Smurf2[(0.71±0.06)比(0.42±0.04)]、α-SMA[(1.42±0.12)比(0.91±0.09)]蛋白表达增加(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0.72±0.09)比(0.41±0.07)]表达增加(P<0.05);补骨脂素组Smurf2[(0.05±0.01)比(0.42±0.04)]、α-SMA[(0.71±0.07)比(0.91±0.09)]蛋白表达降低(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0.12±0.04)比(0.41±0.07)]降低(P<0.05)。结论补骨脂素可能通过TGF-β1/Smurf2信号通路抑制α-SMA蛋白表达,从而降低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起到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金三角"(ATS)方案即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颈动脉外膜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复合单侧颈总动脉硅胶管包裹制备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模型。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通心络(TXL)组、阿托伐他汀(ATO)组、阿司匹林(ASP)组和ATS组,每组12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及各用药组家兔均实施单侧颈动脉硅胶管包裹术复合高脂饲料喂养,TXL组给予通心络超微粉混悬液0.3 g·kg-1·d-1灌胃,ATO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5 mg·kg-1·d-1灌胃,ASP组给予阿司匹林12 mg·kg-1·d-1灌胃,ATS组给予Tx L、ATO、ASP三者联合,剂量上,灌胃,连续给药,4 w后取材,HE染色判定颈动脉内中膜病理形态变化,生化法检测血脂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家兔颈动脉包裹段外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白介素(IL)-1β、IL-10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外膜IL-8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ASP组外,各用药组TC、TG、LDL-C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其他用药组比较,ATS组TC、TG、LDL-C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颈动脉外膜中MCP-1、IL-1β表达明显增强,IL-10表达减弱(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颈动脉外膜中MCP-1、IL-1β表达减弱(P0.01),IL-10表达增强(P0.05)。与其他用药组比较,ATS组MCP-1、IL-1β表达明显减弱,IL-10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各用药组颈动脉外膜IL-8表达减少。结论 TXL、ATO、ASP三药联用可通过降脂、调节血管外膜炎症反应从而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较单药应用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