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831篇 |
免费 | 993篇 |
国内免费 | 64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8篇 |
儿科学 | 311篇 |
妇产科学 | 238篇 |
基础医学 | 698篇 |
口腔科学 | 597篇 |
临床医学 | 5607篇 |
内科学 | 1573篇 |
皮肤病学 | 139篇 |
神经病学 | 46篇 |
特种医学 | 58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891篇 |
综合类 | 7599篇 |
预防医学 | 5185篇 |
眼科学 | 109篇 |
药学 | 6294篇 |
42篇 | |
中国医学 | 1362篇 |
肿瘤学 | 1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6篇 |
2023年 | 452篇 |
2022年 | 533篇 |
2021年 | 817篇 |
2020年 | 527篇 |
2019年 | 558篇 |
2018年 | 284篇 |
2017年 | 433篇 |
2016年 | 494篇 |
2015年 | 598篇 |
2014年 | 1168篇 |
2013年 | 1232篇 |
2012年 | 1725篇 |
2011年 | 1847篇 |
2010年 | 1794篇 |
2009年 | 1712篇 |
2008年 | 2116篇 |
2007年 | 1789篇 |
2006年 | 1662篇 |
2005年 | 1908篇 |
2004年 | 1630篇 |
2003年 | 1404篇 |
2002年 | 1173篇 |
2001年 | 981篇 |
2000年 | 843篇 |
1999年 | 638篇 |
1998年 | 558篇 |
1997年 | 442篇 |
1996年 | 341篇 |
1995年 | 363篇 |
1994年 | 328篇 |
1993年 | 209篇 |
1992年 | 217篇 |
1991年 | 148篇 |
1990年 | 137篇 |
1989年 | 173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陈水笔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1995,8(2):85-86,91
产学结合,优势互补,是值得大胆探索井加以实践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在上海医药管理局和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63.
对厌氧菌液体培养基进行改进,该基的最佳条件为:GAM肉汤80ml、覆盖液体石蜡2cm;该基可在4℃冰箱保存3周、20℃室温保存2周;以该基作厌氧培养可直接置37℃温箱培养,48h可使菌数〉2.5×10^3万/L。提示:此结果与厌氧罐内培养的厌氧菌生长结果完全一致,并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64.
65.
对48例L型细菌的临床分析认为,L型细菌与原菌有互变现象,临床症状多变。病程长、病情复杂。常规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而L型细菌的检出则是确诊的关键。普通血培养阴性而又高度怀疑L型细菌感染时,应及早作骨髓培养,以便及早确诊。至于治疗,疗程要长,抗生素要足量,最好二次普通培养和L型培养均为阴性方可停药。 相似文献
66.
67.
68.
细菌L型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菌L型是指细菌失去部分或全部细胞壁后的一种变异菌型,其广泛存在于感染性疾病中。据文献报道,败血症患者细菌L型培养阳性率为28.4%~83.8%。细菌L型感染主要发生于使用过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或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者。目前已知与细菌L型产生有关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常见的免疫缺陷性疾病有皮肌炎、红斑狼疮、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骨髓瘤等。国内有关细菌L型感染的报告已愈300例,多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产生L型,主要菌种有葡萄球菌、大肠 相似文献
69.
闵自珍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11):1632-1632,1646
目的探讨剖官产近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34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3885例,剖宫产1534例,平均剖官产率39.27%;术后近期并发症291例,发生率为18.97%;其中以出血为多发,占11.47%;术后发热感染5.02%,均明显高于同期阴道分娩组。结论剖宫产存在一定不安全因素,产科医生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0.
胡必杰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4,(6)
什么是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国内不少医务人员的理解仍然是相当片面的。 2 0世纪 80年代 ,在我国本项工作的起步阶段 ,一些医务人员曾将其理解为是空气细菌培养或地面、消毒剂等环境微生物监测。 90年代 ,随着全国和省市级医院感染监测网的成立和发展 ,各医院掀起并普及了全面综合性医院感染的监测 ,于是出现了将“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等同于“填报医院感染监测表”的状况。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整天疲奔于医院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各种表格的填写、上报 ,至于这些数据采集方法的有效性 (采用回顾性调查出现大量漏报病例、培养出的所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