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29篇
  免费   773篇
  国内免费   618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158篇
口腔科学   654篇
临床医学   3157篇
内科学   48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28篇
特种医学   9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7465篇
综合类   9153篇
预防医学   1148篇
眼科学   133篇
药学   3429篇
  96篇
中国医学   2298篇
肿瘤学   100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594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690篇
  2020年   839篇
  2019年   826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650篇
  2016年   807篇
  2015年   970篇
  2014年   1649篇
  2013年   1674篇
  2012年   1995篇
  2011年   1977篇
  2010年   1932篇
  2009年   1761篇
  2008年   1819篇
  2007年   1686篇
  2006年   1517篇
  2005年   1630篇
  2004年   1435篇
  2003年   1222篇
  2002年   911篇
  2001年   772篇
  2000年   559篇
  1999年   356篇
  1998年   265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992.
目的 观察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移位伴间断锁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大连市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门诊接诊的34例患者(男9例,女25例,平均年龄31岁),经MRI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移位伴间断性锁结,采用再定位垫治疗,治疗期限为6个月,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戴用再定位垫3个月、6个月,取下垫后1个月和3个月复查时的关节弹响,疼痛程度、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和紊乱指数。结果 治疗结束时,34例患者中32例(94.12%)弹响完全消失,1个月复查时,弹响消失患者占88.24%,3个月复查时,弹响消失患者占76.46%;治疗开始后3个月患者疼痛主诉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肌肉压痛指数和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指数均有显著下降。结论 再定位垫治疗关节盘移位伴间断性锁结,在短期内可有效消除关节弹响,缓解疼痛症状,解除功能障碍,利于关节盘获得良好的盘突关节。  相似文献   
993.
994.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根据随机 数字表法将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 66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3 例。 对照组采用股骨近 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所有患者均随访 6 个月,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 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 3 个月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 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P <0.05 );术后 3 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畸形评分更低,关节活动、关节功 能评分更高( P <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 )。 结论: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可有效减少老 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改善关节功能,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两种阑尾残端处理方法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阑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荷包缝合法进行包埋处理,实验组采用可吸收夹或高分子结扎钉进行直接夹闭处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可吸收夹或高分子结扎钉方法与荷包缝合法处理阑尾残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该院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PFNA组(53例)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7例),分别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相比,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缩短或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2周、1个月时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明显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无论是采用PFNA内固定还是人工股骨头置换,均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PFNA内固定可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对于患者远期临床效果较好。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以帮助患者早期进行下床功能锻炼,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但是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远期临床效果并未优于PFNA内固定,因此在临床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8.
陈玉彬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1):1631-163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数生成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骨折近期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短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好于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疗效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9.
高晓辉  刘巍  常兴伟 《安徽医药》2020,41(12):1420-1423
目的 探究弹性髓内钉(ESIN)对儿童前臂骨折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行ESIN治疗的40例患儿为ESIN治疗组,选择同期行钢板手术治疗的40例患儿为钢板治疗组。术中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情况;术后4周内观察患儿骨折部位骨痂形成占比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评价、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ESIN治疗组患儿术中切口长度及出血量均低于钢板治疗组(P<0.05);ESIN治疗组骨折4周内骨痂形成占比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与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钢板治疗组(P<0.05);ESIN治疗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钢板治疗组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IN治疗儿童前臂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时间短、术后关节功能评价较好等特点,但该法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经伤椎单双侧置钉与不置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自 2017年 1—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病人 98例。根据伤椎置钉多少分为三组:跨伤椎置钉组( A组) 32例,单侧伤椎置钉组( B组) 28例,双侧伤椎置钉组( C组) 38例,随访时间范围为 12~20个月,平均 16.2个月,对三组病人的术中、术后及末次随访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病人的手术时间[A组(88.00±11.75)min,B组( 87.63±11.85)min,C组( 89.97±11.28)min,F=0.405]、术中出血量[A组( 107.81±16.09)mL,B组(111.72±20.02)mL,C组( 113.43±19.18)mL,F=0.825]、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A组( 3.19±0.93)分, B组( 3.36±0.83)分, C组(3.34±0.77)分, F=0.383]、术后第 3天的伤椎前缘高度比[A组(96.07±2.23)%,B组(96.79±2.90)%,C组( 96.75±3.76)%,F=0.545]及矢状位 Cobb角[A组( 5.07±1.95)°,B组( 4.40±1.34)°,C组( 4.29±1.66)°,F=2.060]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 B、C组病人的伤椎前缘高度比[A组( 92.79±1.97)%,B组( 94.12±2.00)%,C组( 95.00±1.70)%,F=12.079]、矢状位 Cobb角[A组( 7.77±1.87)°,B组( 6.47±1.54)°,C组( 6.38±1.58)°,F=7.046]、伤椎复位丢失情况[高度丢失: A组( 3.01±1.18)%,B组( 2.26±0.87)%,C组( 1.83±0.60)%,F=15.175;角度丢失: A组(2.68±1.06)°,B组( 2.07±0.85)°,C组(2.11±0.86)°,F=4.349]与A组病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与 C组病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与传统的跨伤椎置钉相比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上能更有效的降低后期复位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减少迟发型后凸畸形的发生;单侧置钉与双侧置钉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