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5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527篇
预防医学   237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155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小儿抽动障碍病位虽在肝,却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基于小儿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提出“五脏皆令小儿动,非独肝也”的辨证思路。从“小儿病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的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围绕“抽动”的表象,联系脏腑理论,结合小儿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求“引动”之本。同时指出,治疗应该从见“动”止动,转变为辨证治“动”,如此方可达到药到“动”止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
以宗气为切入点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困难撤机的中医病机及诊疗思路。根据五脏相关学说,认为困难撤机与宗气密切 相关,宗气不足、肺脾肾虚损为其核心病机,宗气痹阻、气血失和为中心环节;治疗可采用四君子汤、补肺汤、参苓白术 散等补益宗气,以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举元煎等升阳举陷,同时应注意调和气血,并根据五脏之虚实加以辨证调护,以 期提高脱机成功率。基于宗气与五脏相关学说探讨中医辅助治疗困难撤机可为困难撤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3.
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以内科杂病、外科、妇科证治为纲,广撷诸家名方及家传良方,识证施方清晰独到,善于灵活化裁经典名方,是一部颇具影响的临床参考书。书中提出"五藏各有所主,至其病证莫不随所主而见焉",强调五脏所主与天地自然之气相应,外之六气相乘、内之七情相感皆为五脏之邪。五脏所主内涵丰富,内藏神志,上应官窍,外应肢体。五脏病证以五脏所主、虚实、阴阳为纲辨治,脏病属阴,腑病属阳,贼风客邪阳受之,饮食居室阴受之,复杂病证以病证表现、脉象特点细加辨别。诊察五脏之脉、五脏之色,可判明脏气郁畅、四时平贼、形气逆顺,诊察脉形、脉位以辨别病所、病性,亦需圆机活法,诊视相参;证治尤重五脏所主、五脏相关,依脏气虚实而补泻,依六气标本而调治,依火、湿、热、痰而祛邪,依脏腑相关而主次论治。  相似文献   
94.
精气是维持机体物质性和功能性的基本物质,正常的精气生化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脏腑功能失调均可造成精气生化的异常,如脾主散精功能失调,则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为脏腑之精,最终导致精气的浊化。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脾主散精功能失调的主要微观病理表现,因此脾主散精失调所导致的精气浊化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一般中医病机内涵。  相似文献   
95.
《黄帝内经》里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时万物生机勃勃,正是调养身体五脏的大好时机,按照中医“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季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  相似文献   
96.
徐振晔教授深耕于中医肿瘤临床与教学数十载,提出基于精气亏虚论治肺癌的学术观点,对扶正治癌思想内涵进一步发掘,确立了“益气养精,抑癌解毒”的治疗原则,涵盖了精气、阴阳互求,培土生金,脾肾同治等补虚扶正治法,配合清热解毒、通络化瘀、行气解郁、燥湿化痰、软坚散结等法抑癌解毒,研制了肺岩宁方及二号方、抗瘤增效方、双黄升白方、悬饮宁方、抗癌精方、骨痛灵方等经验方,为中医肿瘤治疗贡献了宝贵财富。徐教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临证中不忘效景岳仲景之法,善用经方名方,常获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97.
宋修道 《河北中医》2007,29(12):1113-1114
消渴之病名始见于《素问·奇病论》,在《内经》中与其相关的病名还有肺消、鬲消、消瘅、消中等。《灵枢·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消渴病机复杂,其根本原因是五脏病变导致津液代谢失常,是水精失布、五经不行的结果,与肝、心、脾、肺、肾等均有密切的关系。现对消渴的病变机制与五脏的关系做一简述。1消渴与肺的关系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明·楼英《医学纲目·消瘅门》云“盖肺藏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摄津液之精微,而津液之精微者收养筋骨血脉,余者为溲。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摄,而精微者亦随溲下,故饮…  相似文献   
98.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疑难病症,是世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近年来,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新路径仍是当下研究的热点,中医药治疗更是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重症肌无力归属中医学“痿证”的范畴,“髓海不足,经脉失养”是其重要病机,中医从“髓海不足”论治是从“本”出发,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治疗疾病,是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要方法。本文从重症肌无力发生发展与“髓海不足”的关联进行分析,分别从中医理论基础藏象理论、精气学说、经络学说以及现代医学研究4个角度进行探讨,为中医从“髓海不足”论治重症肌无力提供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髓海不足”论治重症肌无力需重视阴阳并补,以促进“髓”的功能恢复,以及需重视顾护脾胃,为“髓”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的临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99.
阴阳五行,四诊八纲,五运六气,七情六欲,四气五味,都属于中医“气”的范畴。肺主气,以气为本,精属阴,气属阳。精和气在肺部合流。精气合一,“精气神”一体,精气和神气,构成“精神”的主要内核。气基因合一,形神一体。“阳主阴从”,同样强调了气和神在辨证施治中的重要性。“神”是精气合一的最高形式,换句话说,阴阳平衡是“神”的最佳生命存在和表达。“神者,水谷之精气”,“血气者,人之神”,形健则神旺,可见“形神合一”,是人体生理和生命力的最佳存在形式和表达形式。形与神皆根源于气,“气者,精神之根蒂也。”道法自然,天地之道,阴阳而已。本,气也,阴阳也。治病必求于本。中医所讲的神,是建立在人体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值的基础上,是对人体的宏观和整体评价,尤其是在“四诊八纲”层次的辨证施治。精属阴,气属阳。阴平阳秘是人体阴阳和谐的最佳平衡状态。现代医学对气的研究,对阴阳的研究,对神的研究,尤其是对“神”的认知,始终同临床脱节。气,神,神志,神明,是中医对“神”各阶段的不同称谓,是形神一体,精气神合一,精气和精神最佳生理外在表达和抽象评价。人体理化和功能及生命力的集中表现就是中医所讲的“神”。在“精气神”和“精神”层面,“神”只是气的高层和高端抽象评价;在治疗层面,理气调神互为因果。精气合一,气行血行,扶阳理论和甘温除大热理论,对健康的保持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精气血神”既是精神的生理过程,又是由低级向高级的“神”的抽象和表达,主宰者理,气也,神也。看病难、看病贵,要从国情出发。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大的临床疗效。大医情诚,首先是公益性,其次是责任和服务。几千年来,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始终是中医的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100.
祝步文 《养生月刊》2009,30(8):680-681
人是天地万物中之一种,人要在茫茫大自然中出生、成长、发展乃至延年益寿,也必须遵循阴阳五行运动规律。阴阳五行是随着宇宙间的“五时”,“五方”进行的。五时即:春、夏、秋、冬、长夏。五方即:东、南、西、北、中央。它相互依存在:东方属木,木旺于春;南方属火,火旺于夏;西方属金,金旺于秋;北方属水,水旺于冬;中央属土,土旺于长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