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2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30篇
内科学   443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053篇
预防医学   62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6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52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分析了四组儿童发硒,其含量高低依次为:非病区农户儿童>病区城镇职工户儿童>病区农户儿童>新发克山病的患者,差别均非常显著。病区农户儿童和克山病患者均处于贫硒状态状;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发硒无差异,而克山病却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因此认为低硒可能不是引起克山病发病的唯一病因;病区或非病区儿童发硒在性别上无差异,与克山病发病性别无差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2.
云南省2001-2005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1-2005年云南省疟疾流行态势, 为制定和实施“十一五”抗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及ArcView GIS 3.3等软件, 对2001-2005年疟疾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1-2005年云南省16州(市)129县(市)各县各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 计63 562例, 发病高峰在5~8月和10~11月。5年平均发病率为3.049/万, 比前5年上升4.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3.15, P<0.05), 各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数和发病率处于前5位州(市)和排名前10位的县(市)除梁河县(二线边境县)外均为边境州(市)和一线边境县(市)。发病率为5/万以上的23县人口仅占全省总人口的12.74%, 发病占全省的80.31%。4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占87.30%, 死亡占79.36%; 发病数和死亡数男女之比分别为3.44 ∶ 1和6 ∶ 1; 农民、 民工和学生的发病率在各职业中居前3位; 流动人口发病和死亡数分别占全省发病和死亡数的17.06%和23.42%,是感染疟疾的高风险人群。 结论 云南省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十一五”期间, 应全面抓好疟疾的病例管理、 态势监测并及时开展各种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3.
杨煌 《地方病通报》1997,12(4):72-75
近年云南省报告疟疾病例的县(市)达110个,年病例数在1.2~1.6万,而漏报率高达8倍左右。N22°~24°及高黎贡山西侧是主要流行区,海拔1500米以下发经高,恶性疟比重大,每年均有以自然村为单位的点状暴发流行,6~10月是疟疾流行高峰期,1990~1994年,年均发病率为43.69/10万,平均死亡率为0.08/10万,病死率为13.64%,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3.17%,居民带虫率为1.2  相似文献   
134.
1990年12月11日~31日,对云南省耿马县首次鼠疫流行进行了现场调查。用血清学及细菌学方法在33个疫点(180km~2)检出了63例腺鼠疫患者和13例隐性感染者,并从人,鼠、蚤分离到49株鼠疫菌。造成鼠间鼠疫流行,主要是黄胸鼠数量及印鼠客蚤指数的急骤增高;人间鼠疫是由于鼠间鼠疫长期流行,地面游离蚤增加,人与蚤类接触频繁所致。结果表明:耿马县以勐撒镇为中心的鼠间及人间鼠疫大面积流行是一次典型的家鼠型鼠疫,其疫源地具有西南山地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的特征。鼠疫在该县(至少在动物间)有可能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35.
剑川鼠疫自然疫源地27种蚤类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田杰 《地方病通报》1995,10(3):27-32
本文运用生态位理论和模糊聚类,对云南省剑川鼠疫自然疫源的27种蚤类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三维生态位最宽的是特新蚤,其次是斯氏新蚤,再次是人蚤;三维生态位元素多样性和均匀性最高的是特新蚤,其次是斯氏新蚤,这反映出这3种蚤的三维生态位元素结构和利用性差异较突出。将这27种蚤划分为9个竞争性群,揭示了各种蚤之间的资源利用或适应模式的关系。这种模式不仅反应了各蚤之间的生态相似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由资源利  相似文献   
136.
云南省乙型脑炎流行与防治现状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云南省乙型脑炎流行变化和趋势,为制定防治方案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5年云南省乙脑疫情资料,采用乙型脑炎病例个案凋查表进行现场既往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应用诱蚊灯和吸蚊管人工捕蚊方法进行现场传播媒介调查,同时进行防治现状调查。结果2002~2004年全省报告乙脑病例1272例,发病率在1‰~1.84‰的县市有8个,每年平均有69个县(市)有病例报告,多集中在6~9月发病。2005年全省报告乙脑病例426例,比2004年397例上升12.40%;死亡22例,上升69.23%,病死率5.16%,上升50.44%。全省16个州(市)中有15个州(市)有乙脑病例报告。既往流行病学个案调查6个县(市)17例,其中儿童发病12例(占70.59%),治疗后有严重后遗症4例(致残率23.53%),死亡4例(病死率23.53%);媒介调查12个县(市),乙脑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为当地的主要优势蚊种(58.10%);防治现状调查了15个州(市)26个县,主要采取的防治措施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疫点灭蚊喷洒、乙脑疫苗接种。其中疫苗预防接种调查8个州(市)26个县,年接种率在0.10%~9.58%之间。结论1)云南省乙型脑炎发病多、分布较广,儿童发病、致残、病死率较高;2)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在云南省广泛分布;3)人群乙脑疫苗预防接种率较低,特别是农村儿童接种覆盖率非常低。  相似文献   
137.
138.
139.
目的了解云南省碘缺乏病高危地区新发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现况、人群碘营养状况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查找影响我省高危地区碘盐覆盖率的原因,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 2008、2010年在碘盐覆盖率<80%的彝良县抽取3个乡实施高危地区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搜索疑似地克病病例,检测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检测8~10岁儿童和育龄妇女的尿碘浓度,入户调查和采集家中盐样进行半定量检测,调查被监测乡、村实施碘盐供应、碘油投服等防治措施情况。结果 2008、2010年两次监测都未发现疑似地克病;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4.14μg/L、247.12μg/L,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04.72μg/L、282.96μg/L;2008与2010年结果比较,碘盐覆盖率由84.17%上升至99.17%,儿童和育龄期妇女尿碘中位数均有明显升高,8~10岁儿童甲肿率(触诊法)由19.34%下降至6.25%。结论我省高危地区碘缺乏病监测、防治措施及时有效,今后应不断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该地区居民碘营养已处于超适宜状态,应适当下调盐碘含量。  相似文献   
140.
2004~2010年,我们采用云南白药胶囊治疗痔和肛裂便血7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50例中,男350例,女400例;年龄17~78岁,平均39.5岁;病程3d至5年,平均7个月。均有便血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