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62.
很多女性发现自己有乳房肿块,就非常担心是乳腺癌,而在确诊为乳腺增生后就担心癌变。本文将从6个方面为您详细解释这种疾病,减轻女性朋友的误解和心理负担。[编者按]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房肿块声像图进行分析,评估超声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乳房实性肿块患者108例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108例乳房实性肿块患者中,超声定位准确率为100%,良性93例,占86%,其中20-35岁78例,占良性83%,35—50岁15例,占良性17%,恶性为15例,占14%。结论乳房肿块影像诊断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为首选方法,根据声像图良恶性征象,区分良性肿块和有恶性倾向的肿块,良性肿块的高发病年龄在20~35岁问,恶性肿块的高发年龄在35~50岁间。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广泛运用于乳房良性病变的活检和治疗,其优势在于微创、连续、快捷、安全、准确率高、无需缝合,易为患者接受。对多象限分布(即单侧乳房肿块分布象限≥2个)的乳腺良性肿块,采取传统开放手术存在切口较多、术后瘢痕明显、乳房外形改变、影响美观等不足,而采用麦默通系统切除,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65.
乳腺Paget''s病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乳腺Paget‘s病的临床、病理、预后,使该病的诊治进一步合理化。方法:结合术后随访,回顾分析我院1956~1999年病理证实的Paget‘s病56例。结果:56例患者平均年龄61.5(29~76)岁;在明确诊断前,病程6月以上者20例,占35.7%;临床可触及乳房肿块者40例(71.4%),未触及肿块者16例(28.6%),临床可触及乳房肿块者有较高的浸润性癌发生率,且和淋巴结、病理分级等预后因素密切相关;56例患者根治术30例,改良根治术16例,单纯切除术10例,应用辅助化疗者29例,应用辅助内分泌治疗者21例,术后放疗7例。平均随访46.5(12~120)月,临床可触及乳房肿块者及未触及肿块者总生存率分别为67.5%、81.3%,log-rank检验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乳腺Paget’s病较易引起患者忽视或临床误诊,应重视该病的临床表现作到早期诊断;乳腺Paget’s病有较高的浸润性癌发生率,特别对于临床可触及乳房肿块者应采取以全乳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慎行保乳手术。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与术式选择。[方法]对106例乳腺肿块病人术前的定性诊断与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106例中局部检查可疑恶性71例,术中快速冰冻报告恶性为38例,符合率53.52%;彩超检查可疑80例,冰冻报告恶性45例,符合率56.25%;两者检查均可疑45例,冰冻报告恶性44例,符合率97.77%。48例恶性病人中15例Ⅲ期病人行根治术;27例Ⅰ、Ⅱ期病人行改良根治术;2例Ⅰ期行单纯乳房切除;4例Ⅰ期行区段切除;术后均行化疗(CMF或CAF);16例行局部放疗。[结论]术前的定性诊断有赖于乳房肿块的局部表现和彩超检查,手术方式取决于术中快速冰冻,并应综合考虑肿瘤临床分期(TNM)、患者身体状况以及病人意愿。  相似文献   
67.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乳腺增生症是指与卵巢功能失调、流产次数多、情绪不稳定等诸多因素有关的乳腺增生性疾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1]。以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为主要特征,起初为胀痛或触痛,随月经呈周期性,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严重者可呈持续性疼痛,甚至走路、活动亦疼痛,可向肩、背部、腋窝、上肢放射。  相似文献   
68.
全凭静脉全麻是乳房肿块切除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单独应用异丙酚结合少量氯胺酮行静脉全麻,异丙酚血浆靶浓度较高,一方面血流动力学波动剧烈,另一方面大量的异丙酚呼吸抑制明显。现在的观点认为全凭静脉全麻必须在镇痛药和镇静药间寻求一个平衡从而达到一个最佳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9.
乳房肿块临床十分常见,如何尽早诊断其中的恶性肿瘤,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 ,是临床上值得重视的问题。笔者统计了本院2007年至2010年间乳房肿块手术治疗的患者11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70.
沈叶  蔡国琨 《重庆医学》2008,37(4):423-424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07年3月本院外科收治的85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对本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结果本病的病因不明,乳腺导管的扩张和阻塞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B超、细针穿刺学检查和病理检查最具有诊断价值,临床上可分为急性脓肿型、肿块型、瘘管型。急性脓肿应及早切开引流并适度搔刮避免复发,肿块型应作肿块及其周围病变组织和导管的切除,慢性瘘管者可作瘘管切开扩大引流或彻底切除瘘管周围扩张导管,对于经久不愈的瘘管者,才考虑单纯乳房切除术。结论本病症状多变,病因复杂,在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困难,其处理不当易反复发作。治疗原则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但手术的最终目标是切除或切开病变的乳腺导管,以期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