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053篇 |
免费 | 1581篇 |
国内免费 | 8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0篇 |
儿科学 | 141篇 |
妇产科学 | 189篇 |
基础医学 | 1373篇 |
口腔科学 | 111篇 |
临床医学 | 4204篇 |
内科学 | 2605篇 |
皮肤病学 | 52篇 |
神经病学 | 251篇 |
特种医学 | 49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7篇 |
外科学 | 1117篇 |
综合类 | 8438篇 |
预防医学 | 3618篇 |
眼科学 | 58篇 |
药学 | 3321篇 |
110篇 | |
中国医学 | 2323篇 |
肿瘤学 | 19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1篇 |
2023年 | 1456篇 |
2022年 | 1527篇 |
2021年 | 1963篇 |
2020年 | 1085篇 |
2019年 | 1165篇 |
2018年 | 517篇 |
2017年 | 907篇 |
2016年 | 850篇 |
2015年 | 860篇 |
2014年 | 1421篇 |
2013年 | 1246篇 |
2012年 | 1605篇 |
2011年 | 1714篇 |
2010年 | 1473篇 |
2009年 | 1380篇 |
2008年 | 1671篇 |
2007年 | 1365篇 |
2006年 | 1276篇 |
2005年 | 1252篇 |
2004年 | 1066篇 |
2003年 | 840篇 |
2002年 | 707篇 |
2001年 | 517篇 |
2000年 | 432篇 |
1999年 | 280篇 |
1998年 | 279篇 |
1997年 | 293篇 |
1996年 | 194篇 |
1995年 | 203篇 |
1994年 | 157篇 |
1993年 | 82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卵巢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转化生长因子(TGF,包括α,β两大类型)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CA125为卵巢癌的一种重要肿瘤标志物。本文对IGF1,TGFα和CA125联合检测,以探讨其在临床上的价值。对象与方法1对象1.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了解血清癌胚抗原(CEA)、谷胱苷肽转移酶Pi(glutathioneS-trSrlsferases,GSTs)在食管癌手术前后变化,探讨其作为食管癌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放免法测定50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中CEA、GST-pi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前血清CEA和GST—Pi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术后均明显降低,术前CEA值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呈正相关,GST-Pi与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联合表达阳性率高于单独表达。结论 血清CEA和GST-Pi与食管癌患者的病情、疗效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止血和凝血分子标志物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6例APL患者于化疗前和完全缓解后的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F1+2、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含量,并与38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化疗前46例APL患者血浆TAT、D-D、F1+2、GMP-140、PA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完全缓解后GMP-140、TAT、D-D、F1+2、PAP水平恢复正常;未缓解和复发患者GMP-140、TAT、D-D、F1+2、PAP水平与初诊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PL患者凝血系统激活、纤溶亢进,但随病情好转可逐渐改善。止血和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有助于APL病情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比较几种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TM)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个TM(AFP、CEA、CA50、CA125、CA15—3和CA19—9)在421例肝脏良、恶性疾病中的浓度变化,绘制ROC曲线并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肝囊肿病人第90百分位数的6个TM全部位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与之相比,慢性肝炎患者6个TM均出现明显升高(P=0.000—0.032)。肝硬化较慢性肝炎病人CA125、CEA和CA19—9进一步升高(P〈0.05)。原发性肝癌较肝硬化只有AFP升高显著,ROC曲线下面积(0.733)最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FP是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子。转移性肝癌CEA较其他各疾病组明显升高(P〈0.001)。结论:AFP和CEA是鉴别原发性肝癌与其他肝脏疾病的主要TM;CA50、CA153、CA125和CA19—9在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浓度无显著差异,对具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进行TM分析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995.
996.
CEA作为常用的肿瘤标志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SIL-2R水平的测定对观察肿瘤的疗效和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报道了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EA和SIL-2R水平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7.
998.
1905年人类首次在牛胰腺中发现DNA酶Ⅰ。目前已发现DNA酶Ⅰ存在6种编码蛋白的基因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内含子4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DNA酶Ⅰ不仅水解双链DNA,参与外源DNA的代谢、而且与细胞凋亡、坏死细胞染色质降解及系统性红斑狼疮、胃肠道肿瘤和心肌梗死发生密切相关。DNA酶Ⅰ是亲子鉴定及犯罪学鉴定良好的生化标志物,血清DNA酶Ⅰ活性升高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高敏感性的急性心肌缺血标志物、酶表型分析可用于预测疾病易感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铁蛋白(SF)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PHC患者、46例良性肝病患者及45例正常人的血清AFP、AFU、SF进行同步检测分析。结果:PHC组血清AFP、AFU、SF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良性肝病组(P<0.05)。三种肿瘤标志物的联检阳性率为93.6%,较AFP、AFU、SF单项检测时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AFP、AFU、SF对PH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三种肿瘤标志物联检可提高诊断PHC的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00.
检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和甲胎蛋白 (AFP)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两个重要的实验室指标。我国某些地区的肝癌 90 %是从肝硬化发展而来 ,每年有 3%~ 7%的肝硬化病人发展为肝癌。AFP大于 4 0 0 μg L的患者多数伴有乙型肝炎 ,说明乙肝病毒与AFP升高关系较密切〔1〕。AFP对肝癌的早期辅助诊断价值已被公认。而检测AFP对判断慢性肝炎病人是否继发原发性肝癌有帮助。因此在临床上 ,对于许多被怀疑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原发性肝癌的病人 ,常常需要同时测定其HBsAg和AFP。在我国 ,肝癌的人群普查均同时测定HB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