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05篇
预防医学   24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9篇
中国医学   13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 探讨92例HIV/AIDS患者HIV-1病毒近膜端(membrane proximal external re-gion,MPER)中和抗体2F5和4E10保守表位ELDKWA、NWFDIT氨基酸变异特点,为中国HIV/AIDS患者免疫治疗以及疫苗设计提供数据.方法 Nest-PCR扩增HIV-1 env区gp41段基因,核酸序列测定,翻译为氨基酸与HIV-1 Sequence Database HXB Ⅱ参考株中和抗体表位数据比对,分析2F5、4E10中和表位氨基酸变异情况.结果 92例HIV/AIDS患者HIV-1外膜蛋白env gp41段中和抗体2F5、4E10保守表位氨基酸均存在突变;2F5中和抗体表位主要有E662A(14.1%)、K665S(17.4%)、A667K(16.3%)突变;4E10中和抗体表位主要有N671S(13.0%)、D674S(3.3%)、T676S(16.3%)突变;CRF_B'C亚型与B'亚型的2F5和4E10表位氨基酸突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F_B'C与CRF01_AE亚型2F5表位突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亚型缓慢进展者、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4E10表位氨基酸突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2例HIV/AIDS患者HIV.1包膜蛋白env gp41段中和抗体2F5、4E10中和表位氨基酸存在突变,且变异多样化;不同亚型中和抗体保守表位氨基酸位点变异有差异;B'亚型4E10中和抗体表位变异可能与疾病进展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SAR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的免疫原性,为SARS的实验诊断和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用克隆有哺乳动物细胞密码子优化的SARS-CoV S1基因的质粒pcDNA3.1/S1或P-S1Ig转染293T细胞,用细胞的上清液纯化S1蛋白。以pcDNA3.1/S1质粒对BALB/c小鼠进行2次基因免疫,以纯化的S1蛋白进行加强免疫。用ELISA法检测小鼠抗SARS-CoV的特异性IgG抗体,并在Vero E6细胞上做体外中和实验,检测中和抗体。结果 S1蛋白诱导小鼠产生抗SARS-CoV的特异性抗体;1:1499.68稀释的S1蛋白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保护50%的细胞对1000TCID50的病毒攻击,而阴性对照血清不能保护细胞对病毒的感染。结论 SAP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具有高效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免疫反应,可望发展成为理想的SARS棘突蛋白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HIV-1膜蛋白(Env)特定糖基化位点改造对Env免疫原性及功能性假病毒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环形诱变,DpnⅠ筛选的方法对Env进行定点突变,单周期感染试验检测功能性假病毒形成能力,免疫小鼠,利用假病毒中和试验与ELISPOT分别检测突变对中和抗体和T细胞分泌Env特异的IFN-γ的影响.结果 N197Q突变体使Env诱导中和抗体的能力提高而诱导T细胞分泌Env特异的IFN-γ的能力降低,并使Env不能形成功能性假病毒;G2突变体(N624Q,N637Q)诱导的中和抗体能更好地中和假病毒74-2,仉中和假病毒Wt的能力下降,对Env诱导T细胞分泌Env特异的IFN-γ的能力和功能性假病毒形成无明显影响.结论 特定糖基化位点的改造影响假病毒的形成及Env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戊型肝炎病毒(HEV)第4基因型ORF2编码蛋白片段pN472-C617(aa472~617)和pN477-C613(aa477~613)的免疫原性,找到能诱生HEV中和抗体的ORF2编码蛋白的更短片段。方法:表达和纯化pN472-C617和pN477-C613,分别免疫BALB/c小鼠,以间接ELISA检测免疫血清的抗体效价,并以基于PCR的体外中和试验检测免疫血清的中和活性。结果:pN472-C617和pN477-C613可在大肠杆菌高效可溶性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能在小鼠体内诱导出高效价的抗体。基于PCR的体外中和试验显示pN472-C617免疫血清可有效中和HEV,阻断其在敏感细胞表面的吸附和细胞内复制;而两端仅比pN472-C617各短5个氨基酸的pN477-C613的免疫血清不具有中和HEV的活性。结论:重组蛋白pN472-C617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诱生中和抗体的能力,是目前文献报道中含有HEV中和抗原表位的最短ORF2编码蛋白片段,可作为重组亚单位候选疫苗用于HEV疫苗的开发。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受体alpha-Dystroglycan(α-DG)对胸腺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摘取15日胚龄鼠胸腺小叶进行体外器官培养。将α-DG抗体、对照抗体或培养液滴加在胸腺小叶上。FACS(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分析胸腺细胞表面分子CD4、CD8、CD95和CD69等的表达。结果α-DG中和抗体能明显抑制胸腺细胞分化,显示胸腺双阴性细胞比例从对照组的26.5%增高到实验组的71.6%,双阳性细胞和CD8单阳性细胞比例则显著下降,分别从39.8%和20.7%下降到7.5%和6.8%,CD4单阳性细胞比例则无明显变化;同时胸腺细胞数目明显减少;CD95、CD69的表达水平随α-DG中和抗体的持续存在呈现显著升高。结论α-DG通过参与胸腺细胞的活化和凋亡活动影响胸腺细胞的发育。  相似文献   
26.
酸碱中和标定中指示剂的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碱中和标定中用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替代甲基橙指示剂,滴定终点溶液颜色是由绿色变化成酒红色,颜色反差强烈,肉眼识别更敏锐。在医学检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这一改革,实验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值小于3%的达77.5%,比未改革前平均提高12.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中药产业迅猛发展,导致中药资源产业化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中药药渣。目前对中药药渣的处理方式以堆积、填埋、焚烧为主,这些粗放低值化利用方式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及潜在的环境污染。“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已成为国家战略目标,在“双碳”的大背景之下,中药产业正迎来新一轮“低碳”风潮,中药药渣高值化利用成为中药行业践行低碳经济的突破口。该文在低碳经济视角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药药渣的微生物转化技术、酶转化技术、生物质热解、气化、水热液化等高值化利用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对中药药渣在饲料添加剂、生物有机肥、食用菌栽培基质、制备活性炭处理废水、新能源电池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结合中药药渣的资源利用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资源化开发利用策略和建议,以期为中药资源产业链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人群中腺病毒中和抗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南京、成都、海口四市1253份不同年龄组人群中4,7型腺病毒中和抗体进行了调查。结果,人群中4,7型腺病毒总阳性率分别为31.0,22.2%。不同城市人群腺病毒抗体阳性率不一,北京地区高于其他地区。7型腺病毒抗体阳性率有由南往北逐渐增高的现象,表明北方7型腺病毒感染多于南方。  相似文献   
29.
Murine antibody against E2 can capture hepatitis C virus in vitro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寻找可能存在的抗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中和抗体。方法 构建两个分别含HCVE1和E2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用瞬时表达法检测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将构建的载体连同IL 2基因一起经皮下给BalB/c小鼠进行注射 ,然后用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产生情况。最后通过研究抗体和病毒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基因免疫诱导产生的抗血清在体外与HCV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经过基因免疫的小鼠分别产生了E 1和E2抗体。其中 ,用含E2基因的质粒载体免疫的小鼠所产生的E2抗血清不仅可以免疫沉淀来源血清中的HCV病毒颗粒 ,而且可以和与来源株非相关的HCV病毒颗粒相互作用。结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基因免疫诱导小鼠产生的E2抗体可以和HCV病毒颗粒发生交叉反应 ,这使我们看到了诱导产生具有广泛针对性的E2抗体的希望。  相似文献   
30.
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不明原因疾病病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一起以多神经炎症状为主的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的病因,预防控制类似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进行了连续5年的调研。结果:该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病率为8.51%;从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株柯萨奇B组2型病毒,并与其双份血清中和抗体反应呈两倍变化,另有5例病人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大于1:160或1:320;病区煤、土壤、大米、辣椒及病人发砷含量均超过国家标准;病人血红蛋白(Hb)及维生素B。(VitB1)值在正常范围。通过抗病毒治疗病人基本痊愈。结论:病因调查结果认为,此次多神经炎暴发流行不排除病毒感染,不排除环境介质中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