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359篇
  免费   7309篇
  国内免费   1143篇
耳鼻咽喉   140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255篇
基础医学   678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7276篇
内科学   2344篇
皮肤病学   486篇
神经病学   146篇
特种医学   5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556篇
综合类   32249篇
预防医学   7041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8351篇
  216篇
中国医学   85993篇
肿瘤学   316篇
  2024年   1498篇
  2023年   4542篇
  2022年   5485篇
  2021年   5128篇
  2020年   3914篇
  2019年   3581篇
  2018年   1507篇
  2017年   3289篇
  2016年   3633篇
  2015年   4113篇
  2014年   8667篇
  2013年   7228篇
  2012年   9507篇
  2011年   9881篇
  2010年   9094篇
  2009年   7361篇
  2008年   8181篇
  2007年   6014篇
  2006年   5465篇
  2005年   5156篇
  2004年   5534篇
  2003年   4946篇
  2002年   3449篇
  2001年   3031篇
  2000年   2213篇
  1999年   1841篇
  1998年   1714篇
  1997年   1642篇
  1996年   1603篇
  1995年   1430篇
  1994年   1124篇
  1993年   849篇
  1992年   769篇
  1991年   837篇
  1990年   1293篇
  1989年   955篇
  1988年   431篇
  1987年   242篇
  1986年   121篇
  1985年   118篇
  1984年   92篇
  1983年   93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3篇
  1958年   58篇
  1957年   23篇
  1956年   27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观察32例患者,口服逍遥丸配合清眩丸治疗紧张型头痛,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率37.5%,好转率59.4%,总有效率96.9%。结论中医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三大数据库中收录的自建库以来有关糖尿病前期证型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中医证型进行规范整理,建立数据库,提取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探究证素分布规律。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总有效病例1620例,证型经规范处理后整理为18个,主要证型为脾虚痰湿证。共提取证素13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脾,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湿和痰,关联分析显示脾—湿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结果可得到3个聚类组。结论 糖尿病前期病位在脾,气虚、脾、痰、湿是常见证素,临床诊治糖尿病前期应注重从脾论治,需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43.
44.
文章回顾中医体质研究40年来在6大理论创新、3大技术创新、4大转化应用、2大学术平台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未来,中医体质研究将积极策应国家需求,进一步发挥其原创优势、深化理论研究、完善技术方法、加快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贡献。  相似文献   
45.
46.
中医特色技术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主要包括针灸、推拿、刮痧、拔罐、敷熨、熏洗、功法等,具有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易于推广等特点,在防病治病、减轻医疗负担、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医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缺乏客观、有效、真实的循证证据是中医特色技术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医特色技术的传承、创新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48.
李盼  陈雨微  丁丽琴  曹世杰  张德芹  邱峰 《中草药》2019,50(22):5577-5583
辛味是中药五味学说中的重要性味之一,通常具有“发散”“行气”和“行血”的作用,且辛味中药在传统医学临床应用中占有较大比例。结合中药辛味的功效内涵及传统中医理论对消渴证的认识,阐述辛味中药与消渴证治疗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辛味中药对“消渴三消”的治疗意义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药五味理论的现代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为同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