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52篇
  免费   4014篇
  国内免费   3158篇
耳鼻咽喉   242篇
儿科学   937篇
妇产科学   658篇
基础医学   4680篇
口腔科学   453篇
临床医学   10596篇
内科学   6715篇
皮肤病学   602篇
神经病学   1318篇
特种医学   21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3048篇
综合类   21771篇
预防医学   5512篇
眼科学   556篇
药学   10066篇
  96篇
中国医学   6505篇
肿瘤学   2642篇
  2024年   706篇
  2023年   2315篇
  2022年   2046篇
  2021年   2219篇
  2020年   1956篇
  2019年   2056篇
  2018年   1154篇
  2017年   1773篇
  2016年   2053篇
  2015年   2139篇
  2014年   3265篇
  2013年   3144篇
  2012年   3842篇
  2011年   4039篇
  2010年   3891篇
  2009年   3945篇
  2008年   4208篇
  2007年   3890篇
  2006年   3669篇
  2005年   4223篇
  2004年   3254篇
  2003年   3790篇
  2002年   2839篇
  2001年   2587篇
  2000年   1738篇
  1999年   1485篇
  1998年   1319篇
  1997年   1048篇
  1996年   926篇
  1995年   751篇
  1994年   594篇
  1993年   357篇
  1992年   296篇
  1991年   325篇
  1990年   229篇
  1989年   263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特异性CTL的激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凋亡Daudi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 (DC )激发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CTL及其生物学特性 ,采用常规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诱导DC ,激发型CD40mAb联合 50Gyγ射线辐照诱导Daudi凋亡后负载DC ,然后与自体T细胞共育 ,并联合IL 2激发诱导肿瘤特异性CTL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膜分子的表达 ;ELISA检测细胞因子的产生 ;Dextran FITC内吞实验分析DC的抗原摄取能力 ;3H掺入试验和51 Cr释放试验分别测定CTL的增殖和细胞毒效应。结果 :(1 )细胞因子序贯体外诱导 7d的DC ,对Dextran吞噬能力最强 ;(2 )CD40mAb诱导联合γ射线辐照 ,能有效介导Daudi细胞的凋亡 ;(3 )抗原负载联合CD40mAb激发可使DC上调表达CD1a、CD80、CD86和HLA DR ,并能促进IL 1 2的分泌 ;(4)凋亡Daudi负载后的DC在激发型CD40mAb作用下 ,能激发和扩增对Daudi细胞具有高效和特异杀伤作用的细胞毒性T细胞。因而认为凋亡肿瘤细胞负载联合CD40mAb刺激的DC可有效激活和扩增肿瘤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972.
本文报道了不同培养时间对乳胰组织培养后胰岛活性的影响。通过对各组培养液胰岛素含量的测定和使用免疫组化与显微图象分析技术对 B 细胞内胰岛素的定性和定量观察表明,新鲜乳胰碎片行短期组织培养(2~8天),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3.
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方法对62例全身性红斑狼疮(SLE)、61例寻常型银屑病(PV)及17例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病人补体第二途径成份B因子SS型的亚型分布及基因频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SLB病人BfSS亚基因频率分别为,S_A0.516,S_B0.484;PV为:S_A0.492,S_B0.508,IDDM为:S_A0.676,S_B0.324。与正常人(S_A0.414,S_B0.586)比较,三种疾病的S_A亚基因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并伴有S_B亚基因频率的降低。统计结果表明,IDDM与正常人的差异显著(P<0.01),SLE次之(P<0.05),PV不著(P>0.1)。此外,这三种疾病病人BfS_A-S_A亚型的表型频率(分别为30.6%、31.1%和41.1%)都显著高于正常19.3%),统计学表明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74.
鼠疫F1-V重组蛋白疫苗滴鼻免疫应答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rCT-B)为鼠疫F1-V重组蛋白的佐剂制备黏膜疫苗,观察小鼠诱导的黏膜免疫和系统免疫应答效果。方法以制备的鼠疫黏膜疫苗滴鼻免疫小鼠4次免疫后,采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抗F1-V的IgG和IgA抗体及抗体亚型分类,检测鼻咽喉、肺、小肠及阴道灌洗液中特异性抗F1-V的黏膜分泌型IgA;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鼻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细胞、脾淋巴细胞、肠系膜淋巴结及小肠PP结T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以rCT-B为佐剂的鼠疫F1-V重组蛋白黏膜疫苗滴鼻免疫后,能够诱导血清中IgG、IgA抗体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同时诱导鼻咽、肺、小肠和阴道内特异性黏膜抗体升高,尤其是肺和生殖道冲冼液内抗体升高极为显著(P〈0.01)。与单纯的F1-V组相比,不同剂量比例疫苗组都能诱导较高、较快的血清IgG、IgA和黏膜sIgA,其中1:2疫苗组能诱导更强的系统免疫和黏膜免疫,但是相比之下,5:1疫苗组是最合适的免疫剂量。结论rCT-B佐剂不仅能提高鼠疫F1-V黏膜疫苗的系统全身免疫应答,还能促进诱导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等局部黏膜sIgA抗体,增强局部免疫应答,提示rCT-B佐剂能显著提高鼠疫感染的免疫应答作用,这为下一步疫苗的免疫保护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5.
研究以稳定高表达BLys的基因转染细胞L-BLys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L-BLys细胞和天然表达BLys的HL60细胞为抗体筛选阳性细胞株,经免疫荧光标记分析反复筛选和以有限稀释法反复克隆化培养。将获得的克隆4F7培养细胞注射入经致敏的小鼠体内,-抽取的腹水经Protein G亲和层析柱纯化。将纯化所得的抗体作用于经BLys分子刺激的扁桃体B细胞,3H-TdR检测细胞的增殖效率。结果获得1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BLy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该细胞株所分泌的抗体能阻断膜型和可溶性BLys分子对扁桃体B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对这株单克隆抗体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表明,这株单抗能特异性识别人BLys分子及阻断膜型和可溶性BLys发挥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976.
宫腔镜结合B超诊断并治疗子宫肌壁间妊娠成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患者26岁,未婚,孕1产0.因停经53d,人工流产失败2次于2004年3月25日来院就诊.患者以往月经规律,53d前末次月经来潮,量、色及经期同以往.停经40d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持续10余天后自行缓解,无腹痛及阴道流血.7d前在外院诊为"早孕",行吸宫流产术后未发现绒毛.来我院后拟诊为"早孕活胎",预防感染治疗后复行流产吸宫术,仍未见绒毛组织,疑为"异位妊娠"收入院.查体:血压100/60mmHg,脉搏80次/min,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外阴未产型,宫颈略大,着色,无举摆痛,宫体孕50多天大,质软,无压痛,左附件区增厚,轻压痛,右侧附件区正常.B超:宫体增大,形态饱满,宫腔内探及2.7×1.6cm孕囊,内见胚芽及胎心管搏动,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尿妊娠试验阳性.血β-hCG190900mIU/L.宫腔镜检查见子宫后壁肌壁间一凸出物偏向宫腔,考虑为肌壁间妊娠,遂经阴道B超引导下穿刺妊娠囊破坏胎心,吸出少量羊水后注入氨甲喋呤50mg,术后4天予氨甲喋呤20mg im qd ×5d,患者反应轻,术后3d始每周复查血β-hCG分别为284900mIU/L、125600mIU/L、63030mIU/L 、16610mIU/L,复查B超孕囊渐缩小,已无胎心管搏动.出院后每周复查血β-hCG ,2个月内渐回复至正常,肌壁间病灶B超下为不规则强回声,至今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977.
目的 研究3q27染色体断裂及bcl-6基因扩增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与其分子分类及治疗效果、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用细胞芯片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60例DLBCL的标本进行3q27染色体断裂及bcl-6扩增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在组织微阵列上同步观测CD20、CD10、bcl-6、MUM1的表达,进行生发中心样(germinat center Bcell-like,GCB)和非生发中心样(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 non-GCB)分子分类;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得出与治疗效果及临床分期的信息;统计分析以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60例DLBCL中,GCB占48.3%(29/60),non-GCB占51.7%(31/60).FISH结果显示,3q27断裂阳性15例,bcl-6基因扩增阳性22例.存在3q27染色体断裂的15例中BCL-6蛋白表达阳性3例(20.0%),阴性12例(80.0%),与无3q27染色体断裂者相比其BCL-6蛋白表达率降低(P=0.017).在60例DLBCL中,bcl-6扩增22例,其中GCB 5例(22.7%),non-GCB 17例(77.3%),与无bcl-6扩增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36例经正规CHOP治疗的DLBCL中,bcl-6扩增15例,其治疗效果显效、部分有效、无效分别为4(26.7%)、4(26.7%)、7(46.7%),与无bcl-6扩增的病例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bel-6扩增与BCL-6蛋白表达及I临床分期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BCL-6蛋白表达阳性组、阴性组与治疗效果及临床分期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存在bel-6基因断裂的病例,其BCL-6蛋白表达率低.存在bcl-6基因扩增的DLBCL多数为non-GCB,并且治疗效果差,临床分期较晚,可能与DLBCL晚期染色体呈多倍体增加的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978.
目的: 探讨caspase 3抑制剂Ac-DEVD-CHO对caspase 3和NF-κB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Western blotting和DIG-EMSA研究细胞凋亡途径。结果:Caspase 3抑制剂Ac-DEVD-CHO可抑制羟基喜树碱(HCPT)对Bcap-37诱导的凋亡,抑制Pro-caspase 3的裂解,并能抑制IκBα 蛋白降解,阻止NF-κB活化。结论:Caspase 3抑制剂Ac-DEVD-CHO除特异性抑制Pro-caspase 3的裂解外,还可以抑制HCPT对Bcap37细胞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979.
核转录因子NF-кB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被激活,参与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参与免疫反应、胚胎发育、凋亡、肿瘤形成和转移等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并与肿瘤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粘附分子和细胞外基质蛋白水解酶等分泌调节有关.前列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与NF-кB及其抑制因子间正常平衡的破坏及随之而来的系列NF-кB依赖基因表达的改变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NF-кB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关系及与NF—κB相关的抗肿瘤策略.  相似文献   
98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3B基因(TNFRSFl3B)中SNPTS11078355 G>A在中国东北地区散发颅内动脉瘤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RFLP方法从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和116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提取TNFRSFl3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ll078355 G>A的基因型,所有数据应用SPSSl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在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63%在40-59岁之间;TNFRSFl3B基因SNP rsl1078355 G>A基因型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危险密切相关(P=0.034,OR=1.870);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性别差异具有明显不同(P=0.036,OR=1.794),女性多于男性;空腹血糖的增高和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