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1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20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42篇
预防医学   29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02篇
  1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由于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60岁以上的丙型肝炎老年患者在以干扰素和病毒唑为主的持续治疗中要比同样治疗方案的年轻丙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主耍是因为感染了丙肝病毒以后引起的以肝脏病理损害为主的一种特染性疾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丙肝抗体阳性患有4000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13.
目前,干扰素是治疗丙型肝炎最有效的药物。但临床上常常有的病人效果很好,而有的则难以令人满意。几项研究认为干扰素治疗者应为年轻人及没有肝硬化、非HCV型、病毒水平较低者。应用这个标准,治疗反应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丙肝相关性肝癌(HCC)患者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 ATB(lncRNA-ATB)的表达水平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感染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慢性HCV(CH)患者28例,HCV相关肝硬化(LC)患者31例,HCV相关HCC患者30例;另选取30例同期的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LncRNA-ATB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ncRNA-ATB表达水平在HCC诊断中的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ncRNA-ATB在CH组患者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 0.05),在LC组和HCC组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01)。在CH组、LC组和HCC组中,随着肝病的进展,患者血清LncRNA-ATB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P <0.001);在区分HCC和LC患者时,血清LncRNA-ATB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95%CI 0.749-0.954)。结论 LncRNA-ATB在HC...  相似文献   
15.
杜斌斌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368-1368
目的 探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在慢性丙肝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40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甘乐能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EVR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TVR、SVR及持续生化应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可有效提高SVR及持续生化应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丙型肝炎肝硬化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进行性慢性疾病,肝硬化程度会随病程的发展而不断地持续性加重,肝功能出现反复异常。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不典型,尤其早期表现较不明显,常被忽略,造成很多初诊患者已经发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1]。使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拟利用慢病毒载体,在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Huh7.5.1细胞中过表达人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BV)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NTCP)编码基因,建立Huh7.5.1- hNTCP细胞模型,使其可以被HBV、HCV共同感染。方法:使用携带人NTCP编码基因、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基因、嘌呤霉素抗性基因的GV358重组慢病毒载体,以50的感染复数(MOI)感染Huh7.5.1细胞。经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人NTCP基因的Huh7.5.1-hNTCP细胞株,并通过Western-blotting验证NTCP蛋白的表达。使用HepAD38细胞来源的HBV感染Huh7.5.1-hNTCP细胞,通过ELISA及qPCR等方法检测HBV感染后不同时间点HBsAg、HBeAg的表达以及HBV DNA的复制。HBV感染后24小时予以HCV-JFH1感染,检测合并感染状态下HBV DNA以及HCV RNA的复制。结果:Western-blotting 结果表明Huh7.5.1-hNTCP细胞株可稳定表达HBV受体NTCP。HBV感染Huh7.5.1-hNTCP细胞后ELASA、qPCR结果显示:HBsAg、HBeAg、HBV DNA合成逐渐增加,并在第9天达峰。HBV/HCV合并感染Huh7.5.1-hNTCP细胞后,qPCR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HBV DNA、HCV RNA复制逐渐增加。结论:建立了Huh7.5.1-hNTCP细胞模型,该模型可被HBV/HCV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索菲布韦联合普通干扰素(Interferon IFN)和利巴韦林在1b型丙肝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1b型丙肝患者选取最优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自2015年4月~10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进行1b型丙肝治疗的患者90名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给药方式分为3组:对照A组30例:进行索菲布韦+利巴韦林治疗,治疗时间为24周;对照B组30例:普通IFN+利巴韦林治疗,治疗时间48周;治疗组30例:索菲布韦+普通IFN+利巴韦林治疗,治疗时间为24周.分别在治疗0周、4周、12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2周、24周行丙肝高灵敏度RNA测定.并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中的疗效差异、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接受索菲布韦治疗的治疗组与对照组A治疗效率分别为93.33%、90%明显高于对照组B的66.67%(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A不良反应最少.结论 索菲布韦联合普通IFN和利巴韦林治疗1b型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案干扰素+利巴韦林,且不良反应少,在治疗丙型肝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乙清 《海南医学》2016,(23):3935-3936
目的 比较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间接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灵敏度和特异性,为无偿献血的血液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间接ELISA法分别对1500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血液筛查抗-HCV阴性标本1416份,抗-HCV阳性标本84份)进行检测,记录标本结果与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的符合性,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 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84份抗-HCV阳性标本的灵敏度为97.6%(82/84),间接ELISA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5.7%(72/84),双抗原夹心ELISA法灵敏度高于间接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抗原夹心ELISA法的特异性为100.0%(1416/1416),高于间接ELISA法的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抗原夹心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间接法,可降低间接ELISA法引起的假阳性,减少血液不必要浪费,同时也避免了献血者淘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对丙肝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情况、抗肝纤维化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未合并肝硬化的慢性丙肝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40例使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组一40例单独服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另外纳入服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的合并代偿期肝硬化的慢性丙肝患者18例为观察组二进行对比观察。对比治疗前后HCV-RNA、生化学指标、肝脏瞬时弹力成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末病毒学应答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5%、95%,高于对照组的80%(P=0.043)、72.5%(P=0.006)。对比治疗前的观察组一及对照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治疗后2组AST、ALT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停药12周后,合并肝硬化代偿期的观察组二Ⅲ型前胶原(typeⅢprocollagen,PCⅢ)(125.616±14.683 vs. 25.783±14.006,t=22.091,P=0.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