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6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26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97篇
口腔科学   62篇
临床医学   205篇
内科学   56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695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523篇
中国医学   17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自20世纪50年代末,首个瞬间胶粘剂Eastman910(α-氰基丙烯酸甲酯)问世以来,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凭借其单组分、无溶剂、固速快、强度高、粘材广、使用方便等优良特性,成为组织胶的主要品种,现已在工业、医药卫生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骨科领域中表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对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组织胶的研究,并介绍其在骨科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脑源性营养因子缓释微球(BDNF-PLGA缓释微球)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BDNF-PLGA缓释微球。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DNF组和BDNF-PLGA缓释微球组;除假手术外,其它30只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术后神经损伤局部注射BDNF-PLGA缓释微球,观察大鼠的大体形态、步态、关节活动等情况;术后4周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NCV)、波幅、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幅度,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BDNF-PLGA缓释微球组明显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步态、关节活动等一般状况。BDNF-PLGA缓释微球可有效地改善大鼠损伤神经功能,到第4周时已基本恢复正常,对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快于BDNF组。与模型组比较,BDNF-PLGA缓释微球组显著提高大鼠NCV,增大电位波幅,缩短潜伏期(P<0.01)。术后4周,BDNF-PLGA缓释微球组的大鼠坐骨神经NCV、波幅和潜伏期,CMAP波幅及恢复率均显著优于BDNF组。BDNF-PLGA缓释微球明显改善坐骨神经髓鞘和轴突结构破坏,髓神经纤维的髓鞘肿胀、碎裂,神经纤维中的空泡及空泡变性等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BDNF-PLGA缓释微球对周围神经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丙烯酸树脂表面性状和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构成的重叠联合模型。根据树脂条的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将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MMA浸润组、喷砂组、MMA浸润+喷砂组。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树脂处理后的表面形态变化,用粗糙度仪检测其粗糙度,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树脂条和硅橡胶之间的粘接强度。结果 1.电镜观察显示,未经处理的树脂条表面打磨痕迹明显,经过MMA浸润后,表面出现溶解的痕迹,经过喷砂后,表面粗糙凸凹不平;2.粗糙度:喷砂组(3.12±0.02)μm和MMA浸润+喷砂组(3.11±0.01)μm>对照组(0.73±0.01)μm和MMA浸润组(0.71±0.01)μ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粘接强度:MMA浸润+喷砂组(2.34±0.03)MPa>喷砂组(2.02±0.01)MPa>MMA浸润组(1.81±0.02)MPa>对照组(1.50±0.01)MPa,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A单体浸润与喷砂的处理方式可以使丙烯酸树脂表面的形貌发生变化,更有利于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的结合,获到良好的粘接效果,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5.
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本体开环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组不同摩尔比的L-丙交酯/乙交酯/ε-己内酯(LLA/GA/CL)三元共聚物。通过GPC、1H-NMR、DSC和XRD测试,研究了摩尔比对共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热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组成摩尔比与投料摩尔比基本一致,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LLA和CL含量增加分别呈现升高和降低趋势,并且当LLA含量增加至77 mol%,即LLA/GA摩尔比85∶15时,共聚物表现出明显的部分结晶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4种临时冠桥材料戴用后的单体释出对颊黏膜上皮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给狗的右侧后牙进行全冠牙体预备后,分别选用4种临时冠桥材料(自凝塑料、热凝塑料、DMG-TEMP树脂、松风SWIFT-TEMP树脂)进行临时冠修复。在牙备前、戴冠时及戴冠后1周、2周、1个月5个时期,收集临时冠对应区域的颊黏膜上皮细胞,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颊黏膜上皮细胞的DNA损伤程度。结果自凝塑料组及热凝塑料组临时冠戴用后,颊黏膜上皮细胞的彗星百分率在戴冠1周>戴冠2周>戴冠1月>牙备前和戴冠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空白对照组、DMG-TEMP树脂组及松风SWIFT-TEMP树脂组的颊黏膜上皮细胞的彗星百分率在戴冠前、后均维持较低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颊黏膜上皮细胞的DNA损伤程度(以彗星百分率反应)与临时冠材料中的有机叔胺及MMA单体的释出量呈正相关性。结论自凝塑料及热凝塑料临时冠在戴冠后的早期均有残余单体释出,并导致对应区域颊黏膜上皮细胞的DNA损伤。DMG-TEMP树脂及松风SWIFT-TEMP树脂临时冠戴用后,未有显著的颊黏膜上皮细胞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血管发育不良(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安全有效性,评价其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的7例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技术成功率、临床有效性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 7例患者入院前有6~36个月反复便血、失血性贫血、多次输血史,栓塞术前血红蛋白最低38~70 g/L,平均(56.8±12.4) g/L;AD部位在空肠3例,回肠1例,升结肠1例,横结肠肝曲1例,降结肠1例.6例患者1次栓塞成功,1例横结肠血管畸形患者因2支直动脉参与供血,分2次超选择插管栓塞成功.栓塞使用NBCA胶与超液化碘油按1∶2~1∶3比例混合,用量为0.2~0.8 ml,平均(0.48±0.19) ml,技术成功率为100%.栓塞术后所有患者无肠壁缺血事件发生,无其它介入相关并发症;术后1~3 d出院,便血消失.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术后20 d再发出血,临床有效性为85.7%;6例术后随访追踪2~19个月(中位期10.5个月),出血症状消失,无再出血,无器官坏死并发症,远期止血率为100%.结论 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可取得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8.
79.
《中国药房》2018,(8):1031-1035
目的:制备并表征包载荧光染料1,1′-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三碳花青碘(Di R)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Di R-PEG-PLGA)纳米囊,评价其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二醇(PEG)-PLGA共混物为载体,采用改良的超声乳化法制备Di R-PEG-PLGA纳米囊样品。对样品的粒径、Zeta电位、形貌、稳定性、体外荧光特性等进行检测;采用MTT试验评价样品对人源性HL7702肝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采用体外溶血试验考察其对健康Wistar大鼠血细胞的溶血作用。结果:所制备的Di R-PEG-PLGA纳米囊呈圆球形,具有明显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507.53±7.87)nm,粒径的多分散系数为0.306 1±0.001 5,Zeta电位为(-35.20±0.92)m V;4℃条件下保存6个月,稳定性较好;体外荧光信号强度(y)随Di R质量浓度(x)呈线性增加,线性方程为y=0.345 2x+0.433 4(R2=0.997 3)。所制纳米囊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为0~1级(即无细胞毒性),对大鼠血细胞无体外溶血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荧光特性的Di R-PEG-PLGA纳米囊;所制纳米囊体外生物相容性较好,有望成为一种安全的药物光学示踪载体。  相似文献   
80.
刘玲  倪恒凡  邱翔  朱吕  王欢  谭艳  张舜杰  李先登  万丽  赵旻 《中草药》2021,52(12):3475-3479
目的以活性追踪为导向对藏木香Inula racemosa根部活性倍半萜成分进行靶向分离,并考察其对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诱导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中释放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抑制活性。方法借助各种色谱手段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波谱技术(包括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旋光等),并结合化学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ELISA法初步评价化合物1对nigericin诱导的THP-1细胞中IL-1β释放的抑制作用,并利用LDH法检测其对THP-1细胞的体外毒性。结果从藏木香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个桉烷型倍半萜内酯,鉴定为藏木香素I(1),其2个水解产物分别为isotelekin(1a)和3-苯甲酰基丙烯酸(1b)。结论此桉烷型倍半萜内酯化合物1确定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藏木香素I,它对nigericin诱导THP-1细胞释放IL-1β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2.1μmol/L,而且其对nigericin诱导的THP-1细胞没有细胞毒性,并且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