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4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4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10篇
基础医学   138篇
临床医学   527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7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540篇
综合类   796篇
预防医学   57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09篇
中国医学   73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HOXA-11基因与不孕及妊娠失败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HOXA 11基因与不孕及妊娠失败的关系。方法 :选择 4 1例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及 30例难免流产患者 ,同时选择 2 8例正常未孕者及 18例正常早期妊娠者分别作为对照组 ,留取子宫内膜或蜕膜组织。子宫内膜标本通过组织学检查分为增生期或分泌期。难免流产及正常妊娠组均妊娠 6~ 9周。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所有子宫内膜或蜕膜组织中的HOXA 1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整个月经周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中均有HOXA 11基因mRNA表达 ,并因月经周期不同而有所波动。HOXA 11基因mRNA在分泌中晚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 10 0 % ,在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 3.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在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中HOXA 11基因失去了它在正常子宫内膜表达的周期性变化 ,而且基因表达缺失明显。HOX A 11基因在正常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 .9%、82 .4 %和 6 3.6 %、10 0 % ,在不孕症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两种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8.9%、4 7.8%和 2 2 .2 %、39.1% ,两组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HOXA 11基因在正常早期妊娠蜕膜细胞中持续表达 ,其阳性表达率均为 10 0 % ,在难免流产蜕膜细胞中的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72.
产生精子是睾丸最重要的两大功能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对睾丸生精功能的评估,一般多限于传统的常规方法,如睾丸大小、精液常规分析、性激素测定(主要是FSH、LH、T)及睾丸活检等.但是所有这些指标对睾丸生精功能的判断都不够特异和准确.  相似文献   
73.
针药结合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符冰  伦新  宫育卓 《新中医》2004,36(8):48-49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抗精子抗体(AsAb)的作用。方法:将100例男性不育症AsAb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针药组以针刺肝俞、肾俞、太冲、太溪、心俞、膈俞、神门、血海穴配合口服六味地黄丸治疗;强的松组口服强的松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对AsAb的影响。结果:总有效率针药组为90%,强的松组为6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或/和精浆AsAb阳性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针药组AsAb阳性转阴率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疗效肯定,并能调节AsAb,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74.
探讨中药对生精干细胞的可能作用--附2例睾丸癌病例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例精原细胞瘤病例经过大剂量放疗后致无精子不育后,经中药治疗由无精、偶见精子到具有接近正常的精液质量表现,其中1例致女方怀孕生出健康女婴、随访18个月表明婴儿发育正常的过程,提出中药在明确的生精作用中可能具有尚未引起重视的对生精干细胞的直接作用.首次提出中药对生精干细胞可能具有诱导或促分化的作用有重要意义,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5.
项红 《家庭中医药》2004,11(3):20-20
2001年初春的北京阳光明媚。 今天是吉良晨老大夫坐诊的日子。当叫到6号患者时,2位男同志走进了诊室。其中一位高兴地告诉我们,他就是1年前在吉老这里看病治愈了无精症的患者郭某某。如今妻子已经怀孕,所以特地又介绍他的老乡专程从山西来北京看病。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从中西医结合角度阐明抗精子免疫性不育的发病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对本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7.
龙胆泻肝汤加减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从事中医男科临床科研多年 ,在实践中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男科疾病颇为广泛 ,而且疗效令人满意 ,现将其部分男科疾病临床资料予以整理 ,介绍如下 :1 免疫性不育1.1 临床资料 本组 5 0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为 39岁 ;不育时间最短者 2年 ,最长者 13年 ;慢性前列腺炎 37例 ,精索静脉曲张 4例 ,附睾炎 2例 ,阳痿者 12例 ,早泄者 11例 ,血清检测AsAb阳性。1.2 治疗方法 自拟抗体转阴汤 :龙胆草 10g ,生栀子 10 g ,柴胡 8g ,生地黄 12 g ,车前子 10g ,泽泻8g ,木通 8g ,当归 8g ,鱼腥草 10 g ,败酱草 10 g ,穿山甲 …  相似文献   
78.
中医治疗少精子症近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彦 《广西中医药》2003,26(3):8-11
少精子症是临床男性不育的常见、多发病 ,由于其病因复杂 ,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从激素、抗激素、抗炎、手术、辅助生殖技术的治疗着手。各家报道疗效不一 ,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中医学中虽无少精子症这一病名 ,但归纳在求嗣、艰嗣、无子等范畴内。如《金匮要略》指出由于“精气清冷”而致“无子” ;朱丹溪提出“精虚脉弱不能成胎者” ;陈士铎也指出男子不育六病 :“一精寒 ,二气衰 ,三精少 ,四痰多 ,五相火盛 ,六气郁”。说明中医对此病早有所认识。近年来中医治疗该病的报道日益增多 ,现综述如下。1辨…  相似文献   
79.
养肝滋肾、清热解毒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症4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振卿 《新中医》2003,35(8):23-24
目的:观察养肝滋肾、清热解毒法治疗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所致免疫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对204例AsAb阳性、282例EMAb阳性患者应用养肝滋肾汤(处方:紫河车、党参、紫石英、白术、山药、淫羊藿、菟丝子、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龟板、徐长卿、黄柏)内服;清热解毒汤(处方:苦参、黄连、秦艽、苍术、徐长卿、黄柏、龙胆草、玄参)坐浴治疗。观察用药后AsAb、EMAb转阴及妊娠情况。结果:AsAb阳性患者2疗程转阴188侧(92.16%)。4疗程转阴8例,合计转阴196例(96.08%);EMAb阳性患者2疗程转阴230例(81.56%),4疗程转阴20例,合计转阴250例(88.65%)。196例AsAb转阴患者,治疗后跟踪6个月经周期,妊娠136例(69.38%);250例EMAb转阴患者,治疗后跟踪6个月经周期,妊娠228例(91.2%),未发生流产。结论:养肝滋肾、清热解毒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症效果较好,转阴率、妊娠率高,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0.
郭续胜  黄宇烽 《生殖与避孕》1998,18(6):370-370,F003
<正>人类精子对于男性本身来讲是一种自身抗原,而对女性则为同种异体抗原,当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后,女性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异体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对精子产生排斥反应.然而当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后却不被排斥,究其原因,精浆中的免疫抑制物质在此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人精浆中富含酸性磷酸酶(ACP),其生理作用尚不完全清楚,是否参与了免疫抑制作用,以保证受精的顺利完成,这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我们对113对不育夫妇进行妻子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检测,同时对其丈夫精浆进行ACP活性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及二者的关系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