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4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本文首先概述中医下法的源流,继而将吴鞠通《温病条辨》对下法内容的补充加以归纳总结,即:对“热结旁流”证治疗用方的改进与创断;首倡增液润下法;创制护胃承气汤,创立阳明热结下之不通五种变证的治法,创制了新加黄龙汤、宣白承白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五个新的承气汤。这样,吴氏极大地丰富了下法的内容,扩大了下法的应用范围。从而,吴氏对祖医学下法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2.
浅谈下法     
一、下法的形成与发展下法亦称通下法、泻下法、攻里法,乃“汗、吐、下、和、清、温、补、消矽八法之一,用以治疗实热内结,肠胃积滞,或水饮停蓄之里实证。通过荡涤肠胃内的实质病邪,使停留在肠胃内的燥屎、实热、宿食、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用泻下法排到体外,从而使病证得到消除或缓解。但也有的病证,不一定是实邪,如肝昏迷、尿毒症等,使用下法,亦可以使病证痊愈或改善病情、缓解症状,亦属下法使用的范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其实者,散而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这些都是指应用下法而言。里实证致病因素不同,有寒结、热结、燥结、水结、血结之分,治法亦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下瘀  相似文献   
113.
基于下法探讨痛风的病机及辨治思路,认为该病病理演变过程可概括为湿、热、痰、瘀、虚五个方面,而痰、瘀是决定病情轻重、预后好坏的关键,是痛风病理演变的必然。急性发作期予以清下之法以清热利湿解毒;反复发作期法宜辛开苦泄,豁痰祛瘀通络;缓解期治宜补其虚而通其滞,以通为补,升清降浊。   相似文献   
114.
从温病通下法的内涵及通下法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等方面论述了通腑泄热、导滞通便、增液通下、通瘀破结、宣肺通腑5个治法的不同作用、各自适应证及治疗机制,认为通下法并非一味攻下燥屎,实为逐邪,其重在抓主证,审病因,辨病机。  相似文献   
115.
中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中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中风病的防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的治法也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发展。近年来有大量运用泻下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6.
"轻法频下"源于叶天士《温热论》,由章虚谷明确提出,初起指药量小、药味少、多次服用,频频下之.如今轻法频下为治疗湿热或痰浊邪气互结于中下焦时,采用非峻猛泻下之品,多次少量的徐徐而下,且应灵活掌握药物寒热配比、煎煮方式、用药时间等多个方面,较之前内涵及范围更深、更广.临床上,需要对病位、病程、患者身体素质、药物剂型、服用...  相似文献   
117.
<正>中医学的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病证,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1]。《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寒热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内经》的这几段文字,简单明了的阐述了"黄疸"的临床具体表现和诊断主要依据:目黄,小便黄,身黄,而目黄是必须具备的。其中"安卧"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探究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结肠透析方(大黄、牡蛎、蒲公英)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BATMAN-TCM收集大黄、牡蛎、蒲公英三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相关靶点,在DisGeNet、DrugBank等数据库检索CKD疾病靶点。选用Venny数据库获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后,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并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可视化;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运用Pymol、AutoDock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得到234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其中MAPK1、AKT1、PIK3R1等18个靶点为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770个结果(P<0.01,FDR<0.05),包括610条生物过程,65条细胞组成,95条分子功能,其主要作用于质膜、细胞质、胞质等功能位置。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炎性反应、免疫抑制、糖脂代谢等,其中与PI3K-Akt信号通路联系最为紧密。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结合稳定,靶点AKT1与黄体酮的结合能最高(-10.759)。结论 研究初步验证了中医结肠透析治...  相似文献   
119.
观察利活清下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采用中医利活清下法治疗;对照组17例单纯用西医常规保守疗法。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明显,治疗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减少,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利活清下法是治疗急性胰腺炎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0.
姜良铎教授临床善用通下法而著称,倡“通则不病,病则不通”的学术思想。通下法是指以通下导便为目的的法则,属八法中之下法,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姜老师指出:“治疗热病、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病,凡有通下指征者皆可用通下法。用之得当,可缩短病程,力挽沉疴;用之不当,亦会贻害非浅。”所以,临床应系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通下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