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86篇
  免费   1496篇
  国内免费   1065篇
耳鼻咽喉   138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143篇
基础医学   1867篇
口腔科学   1777篇
临床医学   4698篇
内科学   1006篇
皮肤病学   55篇
神经病学   514篇
特种医学   17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1718篇
综合类   7310篇
预防医学   2768篇
眼科学   123篇
药学   2192篇
  109篇
中国医学   1051篇
肿瘤学   1631篇
  2024年   253篇
  2023年   794篇
  2022年   1066篇
  2021年   975篇
  2020年   904篇
  2019年   739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825篇
  2015年   1046篇
  2014年   1644篇
  2013年   1707篇
  2012年   2140篇
  2011年   2426篇
  2010年   2001篇
  2009年   1710篇
  2008年   1732篇
  2007年   1417篇
  2006年   1396篇
  2005年   1275篇
  2004年   1008篇
  2003年   800篇
  2002年   519篇
  2001年   386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正《现代医院》杂志由广东省医院协会主管主办,融医院管理与医学专业技术为一体的科技类综合性期刊,大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44-1534/Z,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332X。是中国科技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医学生物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本刊办刊宗旨:开门办刊、贴近医院、深入调研、服务一线;精密策划、精锐视角、精准选题、精心采编;作者、读者、编者共鸣灵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46例需进行颅骨缺损手术的患者行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术,比较同期的42例行传统手工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的患者手术质量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6个月的术后随访,统计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手术在用时、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优势明显(P0.01),术后功能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技术在颅骨缺损的修复治疗上具有塑形美观、术后恢复效果好,可减少手术时间等诸多优点,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在微流控芯片上构建模拟人体血管的三维血管管道,实现管道间的物质交换,并形成有自主出芽功能的血管,为血管生成相关的疾病机制研究、药物筛选等提供良好的平台工具。方法利用微流控技术,采用被动进样方式,使人体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在微流控芯片上自主贴壁生长形成三维血管管腔,构建体外仿生三维单管道血管和双管道血管芯片。在此基础上,开展对血管响应刺激因子出芽的功能的验证实验。结果体外仿生的双管道芯片的构建成功率达80%以上。在血管管道,内皮细胞无需借助外力支撑,在芯片上自主形成直径300μm±50μm,细胞分布均匀的、类似体内血管的三维血管管腔;物质通过模拟体内的扩散过程达到血管管道,使血管管腔响应物质刺激而出现功能性的血管出芽。结论体外仿生三维血管微流控芯片在体外实现了体内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模拟了体内物质扩散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可以用于生理过程中血管生成的体外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用于研究上呼吸道气流状态。方法基于网上公开CT医学图像,重建人体上呼吸道三维模型。基于3D打印技术,建立上呼吸道实验模型,进行呼吸的流量过程测量实验;通过对上呼吸道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采用湍流Realizable k-ε数值模型进行计算。结果首先进行与实验工况对应的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得到与实验吻合的结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呼吸过程中的气流的流动轨迹呈抛物线形状,呼气和吸气阶段的流场、壁面压力和涡结构分布很大区别,呼吸交换过程中上下鼻道有空气残留。另外,通过脉线、压力分布和涡结构分布情况,初步分析气流对上呼吸道生理环境的影响。结论该方法具有针对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充分发挥了物理实验可靠和数值模拟精细的优点,适用于不同个案上呼吸道不同问题的研究,对临床个性化诊疗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索三维复位定位系统辅助骨折复位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复位固定技术,观察组患者采用三维复位定位系统辅助骨折复位。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视觉痛觉模拟评分,比较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以及术后感染、肿胀、骨折不稳定、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价优良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78.85%(P0.05)。结论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运用三维复位定位系统辅助骨折复位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院时间及疼痛程度,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检查中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联合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扫描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3D-FIESTA及3D-TOF序列扫描,比较3D-FIESTA联合3D-TOF序列诊断的三叉神经和血管的接触情况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并比较患侧和健侧三叉神经脑池段横截面积。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共计122条,其中3D-TOF序列扫描显示患侧阳性率为95.00%,3D-FIEST序列扫描显示患侧阳性率为95.16%,3D-FIEST联合3D-TOF序列扫描显示患侧阳性率为96.72%,手术结果患侧阳性率为98.36%。经统计学分析,3D-FIEST联合3D-TOF序列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性较好(K=0.939);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横截面积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FIESTA联合3D-TOF序列可优势互补,能够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血管的位置关系,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手术前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数字化设计/显示技术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D-PKP)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收治的25例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单节点高龄胸腰椎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数字化设计/显示技术辅助PKP组(D-PKP组)13例和常规PKP组(T-PKP组)12例。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与上/下终板最大接触比、骨水泥渗漏率、手术前后矢状位责任椎体后凸角、住院时间与术后12 h、1 d、1周、1个月的VAS和ODI,比较2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本研究2组患者骨水泥灌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KP组患者术后矢状位责任椎体后凸角、骨水泥与上/下终板最大接触比及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优于T-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KP组患者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少于T-PKP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PKP组,术后12 h、1 d的VAS和ODI优于T-PK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VAS与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设计/显示技术能够辅助PKP手术的精准实施,有助于提高OVCF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网络化,我刊现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所以,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稿件文章,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凡有不同意者,请另投他刊或特别声明需另作处理。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内容上网服务报酬,不再另付。“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本刊全文内容按照统一格式制作,读者可上网查询浏览本刊内容,并征订本刊。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数字化和3D打印技术辅助陈旧性髌骨骨折精确截骨、复位和内固定方法,了解其在辅助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自2006年以来,纳入5例陈旧性髌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采用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获得骨折部位骨关节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骨折移位和新生骨痂形成情况,CAD设计辅助手术模板引导骨折面准确截骨、精确复位,仿真模拟骨折复位、内固定过程,最后采用膝关节HSS评分标准评定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结果5例患者经14~23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未发现螺钉、钢缆滑脱松动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证实骨折均解剖复位;根据膝关节HSS评分标准评价,术前HSS评分为47、53、35、40、42分,术后2周HSS评分为82、83、80、85、86分,末次随访HSS评分为95、86、89、90、91分。最后根据膝关节HSS评分标准评价:优5例。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精确界定髌骨骨折面、模拟骨折复位内固定、个性化手术模板引导精确截骨、复位和内固定过程,解决了陈旧性髌骨骨折截骨部位确定困难、复位欠佳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